2003年,甄煜飞创立北京智工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近十年的打拼之后,他终于为自己“做好书”的理想找到了适合的平台。 “很多女孩子很喜欢听鬼故事,天天在网上追着帖子看,我的一些朋友有时候也缠着我给他们讲。我忽然就想,既然大家那么喜欢看这种自己吓唬自己的东西,为什么没有人来做呢?” 于是,就有了智工场的第一个成功书系《我不是故意吓你》。或许有心人还会记得,在这套书上市之后,“鬼故事”书迅速红极一时。 现在说起这部书,甄煜飞已经十分淡漠了。对他来说,第一部真正成功的作品是《我的人渣生活》——并不是这部作品多么有价值,而是甄煜飞在这部书上实践了他当时理想化的营销策略。 “那时候,电影、音乐引进国外的操作模式,营销方面相对先进,图书的营销则落后得多了。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借鉴影视、唱片的营销方式,让图书也能够得益于营销策略。实践我的这种想法的是章无计那本《我的人渣生活》,结果就是火得一塌糊涂。现在回头看,其实那都是一些很低端的营销,网络造势啊,新闻炒作啊什么的。其实那部作品很一般,也谈不上有什么价值,但起码证明我在营销上的想法是对的。” 爱情和战争是永恒的话题 真正让甄煜飞在圈内名噪一时的作品,是《士兵突击》。以至于好多不熟悉甄煜飞的人,都以为他以前是当兵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怎么会有这么浓烈的军事情结,并且能把《士兵突击》从一部书做成一时轰轰烈烈的社会话题呢? “其实我还真一天兵都没当过,反而是因为《士兵突击》的成功而获得了某军区荣誉军人的称号,所以我是因为出书,才成了军人的。”甄煜飞笑言。 甄煜飞做的第一部军事题材的书,其实并不是《士兵突击》,而是刘猛的《狼牙》。就是这部畅销书,在出版前夕却遭遇了投资人的质疑,险些流产。 “当时他们给我提了3个问题。第一是这部书是新人写的,作家没有知名度,况且刘猛的第一部作品卖得一塌糊涂,你凭什么认为这部能卖好?第二,这部小说五六十万字,定价差不多要40块钱。这么贵,谁买?第三,军事文学不行,卖不动。” 甄煜飞给出的回答是:第一,他相信这部小说能够感动他,就一定能感动其他人,他的眼光就是畅销的最佳保证。第二,只要作品好,40块钱不是问题。第三,不是军事文学不行,而是一直没有好的军事文学作品出现。 “战争和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所以怎么能说军事文学不行呢?卖得不好是因为以前写军事文学的都是老作家,他们的叙述能力跟不上新读者的速度。真正好的作品,不但会畅销,还会成为社会话题。” “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做书,但不是把书当做什么特别清高的东西做,而是当产品做。”甄煜飞说,“把图书当产品做,并不是看低了图书。产品并不一定就是差的东西,产品质量一定要好。我们做图书,最忌讳的就是读者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之前盗墓小说流行,大家一阵风全去做盗墓;然后青春小说流行,就傻乎乎都去赶青春。这样不行,跟风之作肯定没戏。我们应该想清楚,到底想让读者读什么,我们想倡导什么,然后做能够引导读者、适合读者的产品。” 不是商人,不是文化人,我是创意人 很少会遇到甄煜飞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有敢怒敢言的真性情,而不是像大多数高级打工者一样,只会守着提纲和公关稿说着不疼不痒、中规中矩的话。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不是商人,也不是文化人,我是个创意人。”自从甄煜飞担任起聚石文化的总裁,就需要不断在图书策划人和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中转换,尽管这种转换让他并不那么顺心,但他始终了解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就像我跟刘猛说的那样:《狼牙》是你的作品,而你是我的作品。” 甄煜飞一向主张用游戏的态度去工作,所以尽管工作繁忙,但他仍然每年都会挤出时间来休假。以至于以前在智工场的时候,他的员工打趣说公司每年都有明显的4个月低潮期,就是甄煜飞不在的那段时间。他的爱好很多,旅行、摄影、赛车,什么都玩,至于程度,用他的话说就是“能把外行侃晕了”。他最近在忙活的是卡丁车,但这件事却并不纯是私事,他与韩寒打赌赛车,赌注一元。 他用的东西都很潮,市面上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你总能第一时间看到他在把玩。甄煜飞说他最近又多了个新身份,“文化娱乐堕落委员会”会员,这是几个混在北京文化圈的核心人物吃喝玩乐的组织。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不是商人,也不是文化人,我是个创意人。”自从甄煜飞担任起聚石文化的总裁,就需要不断在图书策划人和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中转换。 孔二狗:我不只讲黑道故事 文8226;丁杰静 摄影8226;何亮 场地鸣谢8226;Hotel G “30年后,希望我的书每天还能卖出一两本。他们可以知道曾经的时代流行过什么,以及它变迁的过程和普通人的故事。” 孔二狗的横空出世,让你不好意思再提《古惑仔》——显得你理解的黑社会还太幼稚。 2009年,他“90%真实”的小说《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已经出到第四部,来势凶猛地从天涯风靡到各大书店。据说“狗迷”更是从世界500强高管跨越到小摊小贩,人们开始破天荒地一拥而上读“史记”:一口气把古典流氓阶段(打架全是因为义气或者冲动)、拜金流氓(捅人是因为金钱)、黑社会前传(混子开始起家,开始和官府勾结)、黑社会(权力、金钱、暴力终于彻底结合在一起)酣畅读完,加之重庆打“黑”的应景,民间讨论由此盛况空前,二狗火了。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浮躁且猎奇的时代。信息海洋,惊悚总是容易出位。
![甄煜飞:过度商业化会毁了文学(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91229883019.jpeg)
美国的尼尔8226;波兹曼早早写出语重心长的《娱乐至死》,忧心媒介疯狂后的归宿,但黑格尔在更早前就说过,“存在即合理”。让80后、90后重温经典、学会思考?现实地说,死拉硬拽必死无疑,除非你有绝不枯燥的传播引导方式。咨询金领出身的孔二狗,成功不只在于他从小到大与黑社会的“亲密接触”以及文化积累,他还执行“按需生产”的市场规律,以及“汉语的尊严就在于它的不断进步”。而事实上,在他引人入胜、看似很“天涯”的语言风格及场景描述中,其实隐藏了野心,“想知道上海的知识分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做什么,人们会去读《围城》;想知道中国过去百年农民的生活状态,你会去看余华的《活着》……30年后,希望我的书每天还能卖出一两本。他们可以知道曾经的时代流行过什么,以及它变迁的过程和普通人的故事。” “中国是由上千个雷同的城市构成” 一座东北小城,风云变幻,人物迭出——叙述者二狗因为父辈的交情,自小就浸淫在这个“黑社会”团体之中,但始终置身事外,于是他得以讲出动人心魄却又独立思考的精彩故事。百度的二狗贴吧中,“狗迷”们最初对“这究竟是哪个城市”穷追不舍,之后逐渐释然。 正如二狗在采访中时常说起的:“我不只是在写黑社会,也不只是在写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