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你和哆啦A梦一样没有爸爸了。”《蜡笔小新》的作者臼井仪人意外身亡后,蜡笔小新的粉丝在网上哀伤地写道。而对蜡笔小新的动漫品牌开发商来说,如何使小新继续“活”下去,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蜡笔小新之烧肉之路 蜡笔小新的“重生”之路](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9296828996.jpeg)
蜡笔小新,最成功的“坏小孩” 和那些伴随70后、80后成长的很多日本动漫形象,如哆啦A梦、阿童木、奥特曼、樱桃小丸子不同,蜡笔小新是个另类的“坏小孩”。他喜欢漂亮的姐姐,收养了一条像棉花糖一样的流浪狗小白,还经常讲些无厘头的黄色笑话。自1990年开始,臼井仪人开始创作并发表《蜡笔小新》,20多年来,这个说话怪里怪气却不乏智慧的小孩,成为无数孩子和大人喜欢的卡通形象。 尽管《蜡笔小新》的主角是孩子,但臼井仪人却是以成年人的心态来描绘这个大千世界。早熟与好色是《蜡笔小新》笑料的一大组成部分。虽然这颇受家长们的指责,但臼井仪人本身对作品的定位就是“成人漫画”。他曾这么解释把漫画的人物设定为小孩,“《蜡笔小新》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小新则是三、四十岁压力沉重的成年男子的缩影。在童言无忌中,表达出的是社会百态和人世辛酸,却也做尽了成年人想做却不能做的事,因为他只有5岁,所以一切都可以得到原谅和包容。”更有粉丝分析,小新的走红,源自臼井仪人对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某种程度上,小新是一个敢说真话的大人。很多大人们喜欢小新,也许是在这个坏小孩身上看到了勇气、智慧和幽默,看到了自己被压抑的心理需求。据《读卖新闻》统计,《蜡笔小新》49卷日文版单行本销量已近5000万册。此外,该系列漫画的海外版权销售到了14个国家和地区。 经典动漫品牌如何“活”下去 专家指出,卡通品牌是创意经济时代的一笔富矿,其意义远远不止停留在文化传播层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成熟卡通产业,包含了卡通图书及音像制品发行、动画片电影播放、衍生产品推广3个层次。臼井仪人登山意外身亡后,外界一直担心他笔下的《蜡笔小新》漫画和卡通会随之成为绝响,而由蜡笔小新动漫形象衍生的产业链运转和商业价值也会受到影响。 据连载漫画版《蜡笔小新》的杂志《漫画Town》透露,编辑部还有两个月的小新画稿储备,所以10月和11月两期仍会有小新的身影。此外,臼井的事务所和权利人可能参考《哆啦A梦》的做法,在原主创藤子·F·不二雄去世后,推出后继者代笔之作。近日,日本朝日电视台表示,《蜡笔小新》的动画版将继续播下去。电视台会按臼井仪人生前画好的原稿,找其它画家以“原来的基础”继续创作《蜡笔小新》动画播放。 此前,就有传闻说臼井仪人因为创作瓶颈而倍感苦闷。已迈入51岁的臼井仪人,坚持围绕一个人物创作近20年,灵感的枯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有人认为臼井仪人死后找其他漫画家或团队代笔,不失为保持《蜡笔小新》品牌创作生命力和商业号召力的方法之一。但也有争议说,这种做法虽能维持巨大的商业效益,却往往难保原作品的神髓。例如,近年来《哆啦A梦》无论画风、内涵、内容都与原著显著不同,引发粉丝的不满。无论如何,蜡笔小新看来是会继续“使坏”下去了。对臼井仪人来说,他或许乐见其成。毕竟,对一个经典的动漫形象来说,持续地为其注入新的时代活力和特征,是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