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个国内颇有名气的课外辅导班就职,面试那日的经历,一直让我耿耿于怀。通过招聘环节后,马上被通知到校长办公室,说校长待会儿与新老师见面交流。乍闻之下,颇为心感,一下子挺受人“尊重”的感觉,想想这里只是辅导班而已,便深觉这里人文气氛真是难得。 校长为长者,言谈间,得知其之前在数个学校从事过校长职务。交流到后来,他露出更多的慈祥与细心,面带微笑,谆谆教导我:“你是刚来的,可能需要尽快适应我们学校的文化。我们这里的学生,大多数小孩家里不是数百万就是上千万元的家产。所以,教学方面的技巧很重要。”我谦虚地表示希望得到校长指点。他略略点头,继续说:“比如,你负责语文学科,在你上课尤其是自习课的时候,如果学生没有交钱补语文这门学科,他问你语文问题,你要给他以指点,但绝对不能对他讲太多,不能给他讲解题思路与过程,顶多告诉他答案。为什么这样做呢?要动点心思,想方设法让他交钱补这门课,然后,再详细讲给他听。”说实在的,当时听了觉得很不舒服。作为教师,理性上讲,所知本来就难说有多少,对学生的提问竟还要有所保留。而另一个问题是,从道德上说,这样的逻辑,更觉得难以思议地荒诞。实话实说,为了在这个城市里找份工作,活下来,我还是签了合同。 入职后,第一次参加教师会议。开到一半,这位校长当着数十位教师,这样启发大家:“我们这样的辅导班,需要社会知名度。现在,给各位老师通个气。哪位老师能想方设法,或者暗示学生送你本人一面锦旗,然后送到我们公司,我就给相关老师重奖。因为,你为我们公司做了贡献。”会场静悄悄的,我却总感觉有阵阵风声。我只希望,永远看不到有家长把这样的锦旗送过来。

一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