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是银 1 8 电子书 电子书漫长的登场(1)



 Kindle:最后一本书?

  史蒂夫·约翰逊正坐在奥斯丁的一家咖啡馆里写作,他是一位知名的科普作家,突然间,一种欲望上来,很想读一本小说。不到一分钟,他已经用Kindle在亚马逊上购买和下载了史密斯(Zadie Smith)的新书《关于美》。在账单出现在他的邮箱之前,第一章已经读完。

  每一种新技术,在井喷前夕都会有那么一个“神奇时刻”——一瞬间,冷冰冰的机器突然有了切身的体验,爆炸出情感上的小火花。比如文学青年花1.9美元买到一整套奥威尔的散文全集,或者新买的iPhone里免费捆绑了一套莎士比亚全集。

  中国距离电子书的井喷还很遥远,但在地铁里拿着手机看小说的人已经不在少数。黄集伟(著名书评人,接力出版社副总编)的手机里就存着一本《刀锋》,读得挺开心。他说自己是双鱼座的,天性谦卑,只要是毛姆,并不介意它以什么样的介质出现。

  但是,对一个读书人来说,阅读的愉悦感还是很重要的。Kindle的风靡一时,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约瑟夫·雅各布森(Joseph Jacobson),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一位科学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发明了电子墨水——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模拟纸张的质感,读者即使长期盯视屏幕,眼睛也不容易疲劳。

  约瑟夫·雅各布森生性孤僻,不愿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不过,据一个同事回忆,他也是个爱书人,喜欢在海滩边读书,读完后,懒得走很远的路回去拿另外一本书,就琢磨着怎么发明一种书,书上有个按钮,一按下去,就变成另外一本书。在他的设想中,这本书可以无限重写,即一本“最后的书”。

  Kindle当然不是“最后一本书”。就阅读体验而言,它更像是一种过渡产品,既缺乏纸书的触感,又没有iPhone的多功能,外观也嫌沉闷丑陋。它真正的强大之处在于购书环节的方便和畅通——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在一两分钟内购买和下载到一本书。

  亚马逊的数据显示,Kindle用户比以前更爱买书了。这不难理解——基本上你走到哪里,亚马逊的书店就跟到哪里。正如黄集伟所说,“Kindle是活的。它就像一个心脏,周围的血液是流动的,它连接着作者、读者、出版者”。相比之下,汉王目前仍是一潭死水。

  相比国外电子书话题的热炒,国内出版界却显得有点安静。“99读书人”的高级编辑彭伦说:“在国外,国民阅读率是很高的,所以会需要有一些新鲜的载体去带来出版业的新发展。而在国内,最大的问题是阅读率低,大概平均每年每人阅读的书籍数量只有1~2本,所以国内的出版业根本就没有充分发展到需要进入电子阅读的程度。”语文出版社的文化图书部主任李勇承认,长期以来中国国民阅读率确实不高,但并不意味着当阅读率提高后,新增的读者就会必然地选择传统书籍。因为随着社会人员的代际更新,新的阅读者年轻、新潮,他们更有可能选择电子媒体。

  从孤独的阅读到Twitter对话

  “流动”是一个奇妙的词。亚马逊的CEO杰夫·贝索斯曾说,一本书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流动性:你读书的时候,那些字自动消失了,你进入一种流动的状态。他一直想设计一种机器,能帮读者进入那样一种状态。

  但是,就这种孤独、安静、浸入式的体验而言,纸书仍然是最完美的媒介。电子书提供的恰恰是一种相反的乐趣。《连线》的专栏作家克莱夫·托马森在《阅读的未来》一文中,预测了图书的数字化将如何把阅读从一种相对封闭、静止的状态,变成一种更加散漫、喧嚣、交互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将是它释放的最重要的价值。

  事实上,任何一种媒体在走向数字化的过程中,都会被它的受众所改变,无论是报纸、音乐、电视、博客,书自然也不例外。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本书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段落,甚至每一个句子,都有一个URL地址,读者可以在他们的博客、Facebook主页上引用、转载,添加评论,或者就这个话题与陌生人辩论。阅读一本书,变成一种Twitter式的群体对话。至于人们到底从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还是堕落成无聊的口水战,就看读者各自的素养了。

  出版界很多人已经在尝试挖掘这种“社会性阅读”的价值。鲍勃·斯坦(Bob Stein),一位在电子书领域经验丰富的编辑,把英国女作家多瑞斯·莱辛(20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黄金笔记》放到网上,设计了一个非常精致的评论系统,还雇了7位作家一起阅读评注。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常庆将电子墨水的阅读体验和古登堡印刷术相比较:“当时古登堡的初衷是要为修道院提供和手抄本具有同样阅读效果的印刷本,因为当时人们的心理是认为手抄本是最好的。传统纸张文化下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是经过两三千年的时间形成的,即使被取代,也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时期。比如,一本书的厚薄程度会影响人的阅读感受,随着看过的书页由薄到厚,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而阅读电子书的时候,在内容长度上就很难把握了。”李常庆教授还强调,阅读方式的不同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一种线性阅读,而电子阅读带来了更为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包括:点的阅读方式或者辞书式阅读方式,电子阅读平台强大的检索功能让人们更为方便快捷地实现阅读内容的跳跃式转换;树形阅读方式,这在阅读学术著作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多媒体阅读方式等等。“可以这么说,印刷术建立起了理性的社会,线性阅读让人们养成了一套严密的逻辑思维,而电子阅读带来一种更为发散型的、更为感性的思维模式。”李常庆教授举例,“一些学者反对儿童看太多漫画,这不仅仅是因为漫画的内容良莠不齐,他们更担心的是这会不利于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像我自己,虽然在电脑上批阅学生的论文也能找出一些问题,但是一旦打印成纸质版再来看一遍,就一定会发现更多的问题。”

  纸书:根植在情感中?

  “新的阅读方式,新的增长,地平线上已经有新的影子。电子书会在多长时间内取代纸书成为主流,这个不需要去预测。我们只需要去看,我们是否捕捉住了这些趋势,而且这些趋势,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样的变化。”

 短线是银 1 8 电子书 电子书漫长的登场(1)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石涛刚刚离开卓越亚马逊,赋闲在家。他曾经是一个出版人,策划引进的《格调》一书据说曾影响了一代中产阶级的生活趣味。

  他有一个Kindle,但只在旅行的时候用,尤其是飞机上的两三个小时,是最好的Kindle时光。他会读读《求医不如求己》,或者《项塔兰》,一本关于“越狱”的小说,澳大利亚的一个囚犯写的,作者在孟买贫民窟隐姓埋名10年,最后在德国被捕。小说800多页,故事很吸引人,但他仍觉得不值得用下班或周末的时间来读这样的闲书。

  在他看来,电子书是新技术带来新的阅读需求,而不是一种阅读样式取代另外一种阅读样式。旧的阅读需求仍然会一直存在。是的,在功能上,电子书也许可以完全取代纸书,但习惯,审美,感觉,甚至感情呢?

  “拥有和阅读一本纸书,有点像穿衣服。”《波士顿环球报》的专栏作家戴维·梅赫根(David Mehegan)说,“这个年头,我们可以裸着身子走来走去,但没有书,我会觉得很不自然,好像被抛弃了一样,毫无抵抗力。你还记得,当年那本改变了你一生的书吗?只要我还保留着那本书,我就以一种奇怪的方式仍然保留着那段记忆。如果我了解那个作者,感觉上就像一个朋友始终在身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740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庚澈 不过是爱情1-33 33天的爱情魔法

原文地址:【庚澈】不过是爱情1-33作者: woodictator第一章夕阳明媚。银色的敞篷车飞奔在这座城市的主干道上,驾驶座上的男子带着墨镜却怎么也掩盖不住他让人惊艳的清丽容颜。副驾驶座上慵懒依偎着一只纯种的黄金猎犬,显然,它对这种速度

短线是银9 短线是银技术精华

第156节:对突破前头部的确认当一只股票放量过头,或者轻松过头时,我们不要急于介入,而应该使用【三三过滤】制来过滤一下,看这个突破是否是有效的突破,这一点在指数走势不好的时候特别重要,很多情况下,盘中的瞬间突破,但收盘时又回下来了,为了

声明:《短线是银 1 8 电子书 电子书漫长的登场(1)》为网友南桥几经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