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胡润发布了他新的年度百富榜。黄光裕的位次由去年的第一位,降至第17位,但仍拥有230亿元人民币。 一年之间,黄光裕的财富消失了200亿元。黄光裕是有钱,还是缺钱?如果我们将角度从普通人转入黄光裕,答案可能未必那么明朗。这一问题的参考事实是,在黄光裕第一次成为胡润榜首富时,在电视台采访“105亿元(当时黄的身价)你如何花”的问题下,黄光裕的答案简单,却出人意料:“不够花!”——黄光裕对财富的欲望,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他的那些商战里的直接竞争对手,相对一致的判断是:黄光裕的勤奋最值得佩服。零售业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无数细碎事务的职业,竞争时时刻刻,稍有松懈,即会落后。但通往财富与梦想之路,却绝非勤奋那么单纯。 黄光裕在通往自己财富梦想的征途上,2006年10月遭遇第一次罪责。他被曝在创业阶段,涉嫌以违法或违规方式获得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高达13亿元的贷款。黄光裕创富之路的灰色地带,由此开始显现并进入公众关注的视线。不过,这次罪责危机竟很迅速解除,真相永沉。两年后,新一次罪责危机来临。2008年11月28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三联商社、中关村两上市公司重组、资产置换等重大事项过程中,黄光裕控制的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鹏润投资)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涉及金额巨大,证监会已依法将有关证据材料移送公安机关。但一年过后,司法程序尚未启动。或许这次危机比想象要严峻得多,脱罪未必容易。 重头来梳理黄光裕的创富路程,思考黄光裕之罪,相关联的事实已有颇多显示:
![昔日首富和他的对手们:黄光裕之罪](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94155645467.jpeg)
黄光裕香港借壳上市需要经过商务部相关部门批准,这些关口的相关官员——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邓湛、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与国家外汇管理局检查司司长许满钢——已在去年先后被拘,黄光裕与他们关联何在?而黄光裕在香港套现所得巨额现金,如何进入内地市场?在此关口,同样关联的广东省公安厅出身的原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广东省公安厅晋升至公安部部长助理的郑少东去年也被拘调查…… 中国出现的诸多问题富豪,其与官员的关联度少有此次黄光裕事件所涉广泛。值得深思的是,黄光裕直接被拘的事由,却是内幕交易— 他的关联公司在收购上市公司三联商社过程中,在二级市场频频套现,其胆大与妄作,大大超过人们想象。如此低级而原始的犯科行为,结果却引发了上述各项事端并发,其过程也足够传奇。 罪与非罪,司法程序一旦启动,相信真相会渐次明朗。 在这个时候,罪与非罪的追索,或许不是媒体的终点而是需要穿越的起点问题,如果我们回到黄光裕创富之路的历史现场,黄光裕在与他的竞争对手们的搏杀过程中,罪责区域,相信会被发现。这些需要由制度进入的区域,如何阳光,其前提是我们对它的认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