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红”是什么东西?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原来是福建“铁观音”变身红茶的一种新产品,上网可以搜到现在有不少原来生产“铁观音”厂家,在生产名叫“观音红”的东西。“铁观音”生产起红茶,而且在“顺应市场需求”的时期生产红茶,这是企业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吗?“观音红”能让“铁观音”再创奇迹吗?生产者一定对“观音红”充满期待,业内人士或许也在密切关注“观音红”的命运。笔者认为,对于“观音红”的经营者而言,生产“观音红”是对市场的错误认识和判断,是一种投降式的创新,对于“观音红”的产品来说则是生不逢时。
很多人认为“前几年茶叶市场是“铁观音”的天下,现在“铁观音”斗不过红茶了”,这样的说法对不对?从生产“观音红”的企业行为来看,他们应该是支持了这样的观点;从福建茶叶市场来看,近年来红茶占据市场上风也是客观事实;但从福建省以外的茶叶市场来看,“铁观音”的命运并没那么悲观,在福建以北的省份太多地方对红茶的消费并不象福建市场这么疯狂,就算“红茶必将流行中华大地”,那也有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因而“铁观音”企业大可不必惊恐于“狼来了”。
企业应该走自主创新的路不错,因为只有创新才有企业的不断发展,但是如果创新是为了投降,如果创新的举动成为牺牲自我或叫毁灭自我,这样的创新业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如今福建三明的“绿茶改红茶”被一些人认为是“顺应市场需求”,“铁观音”变身的“观音红”也大都在2009年推向市场,这一系列改色大军投向红色军团真是“顺应市场需求”吗?三明茶叶在福建市场乃至全国市场来说,本身不象“铁观音”一样有声名远播,最多算个市场的三线产品,茶农们能把茶叶卖出去就万事大吉了,如今来个“绿茶改红茶”也伤不了“历史文化”身心筋骨。而“铁观音”则不同,如果“观音红”也能畅销起来,“铁观音”慢慢被“观音红”所取代,那么“观音红”就成为毁灭“历史文化”的杀手。
红茶近年来在福建市场的确很火,如果因此福建茶叶都“赤化”了,那么当红茶在外省也流行起来时,是不是别处的绿茶、黑茶、白茶、黄茶业该跟着转红,实现“全国茶市一片红”?当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结果,只是福建的茶界有不少人被当前的红茶势头吓晕了而已。现在的确不少茶界人士在与笔者交流时对红茶的未来充满信心,很多人认为“立顿”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茶叶市场是不是真的会朝着红色一路走到底呢?笔者相信这个事实也永远不会发生。因为饮茶作为一种休闲饮食的生活习惯,和饮酒习惯一样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并具有流行与变化共存的特点。如在啤酒流行之前,中国人还很少接触啤酒,当啤酒成为大众饮品时,许多人认为啤酒占据市场主流是不可动摇的,包括高端消费人士也曾支持这样的观点,但现在的事实aihuau.com却不是这样,在发达地区的中高端人群中洋品牌红酒几乎取代了啤酒。就拿茶叶来说吧,早年的云南“普洱茶”被炒作得红遍全国,那时茶叶界人士也开始只看好“普洱茶”,全国各地产茶区都有人在生产“普洱茶”,在福建市场亦是如此。可对“普洱茶”来说实在是好景不长,尽管那时“普洱茶”被炒成几乎等同于治病良药,包括能治胃病等,但在福建市场“铁观音”还是把“普洱茶”给打败了。近年来福建红茶的崛起,又改变了福建茶市的格局,可以说所有茶产品在市场都会遇上起落不定的命运,谁能说福建红茶就能长盛不衰呢?可见,眼下一些“铁观音”企业让产品“赤化”是瞎跟风的表现。
是不是“铁观音”就不能有红茶产品?笔者也不这样认为,因为法律也没规定“铁观音”不能做成红茶,茶企有这个权利和自由去生产自己的产品,更有权利去进行产品创新。只是企业的创新一定是在产品畅销时就去做新的产品,才是最好的时机,如“铁观音”企业如果在福建红茶市场还没形成气候时就去生产“观音红”,消费者自然认为“观音红”也是“铁观音”的家族一员,市场可供比拼的同类产品相对比较少,消费者接受新产品的心态容易培养。如今福建消费者对红茶的了解已经到了精明得不能忽悠的地步了,“观音红”也就自然被看成是“山寨版”红茶。
无论是“普洱茶”还是“铁观音”或是“红茶”、“岩茶”。。。。。。,企业的创新是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的,但是市场只接受企业在适当的时机去创新,当企业因为产品销售出现问题时再去创新就为时晚矣。事实上对福建三明的绿茶和闽南的“铁观音”来-爱华网-说,福建红茶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它们将被市场淘汰。看看当年“普洱茶”为何走红福建,看看“铁观音”为何战胜“普洱茶”,再看看红茶在福建又如何崛起,这些市场变化的片断都与行业的声势有关,与行业对消费者的引导有关,与企业的市场开拓区域有关。红茶火了,“铁观音”可以在舆论上去打压红茶,可以在营销创新上去寻找新的市场转折点;红茶火了,绿茶也可以在舆论上去打击竞品,可以在福建以外去寻求新的市场空间。这就是企业要面对的市场竞争,而不是选择投降的方式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