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需要太多条件 营销人不需要太多知识



系列专题:营销人在路上

  经常有朋友在QQ上问我,沈老师,趁现在年轻我想多学点东西,请问我究竟学什么好呢?我总是会反问,你为什么要学呢?大部分人会这样说,多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总是好的呀!这话错吗?不错,一个人多学点知识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果真如此吗?

  在给中南大学工商管理班全体学员上课的时候,我抛出了一个令学生们非常吃惊的观点:我说,一个人要学的知识是永无止境的,而所谓学的知识仅仅只是储备在大脑中的一些客观信息,但如果只是一味的储备而不用,那么这些堆积在大脑里的知识无疑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知识就会成为有害的东西,而事实上,如果只是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所要解决的人生问题,那么小学毕业的知识水平就足够了。为此我也有意无意地调查过一些本科毕业生在走向社会之后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运用情况,很遗憾,几乎超过85%的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的10年里,真正能运用大学所学知识的只占到很少一部分,除非是从事大学专业有关的工作;而相反在小学学的知识却运用率极高。这显然还不能证明,一个人真的只要小学文化就足够而不用读高中和大学了。但至少可以证明——  

  什么是知识?知识的作用?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知识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究竟有哪些价值?

  所谓知识,其实只是一种客观的信息,也就是说,知识本身没有多大的价值,只有当你运用知识去解决人生各种难题的时候,知识的价值就产生了。譬如,“刀可以削苹果皮,因为削了皮的苹果吃起了味更好也更卫生”这是一条知识性的信息,下次你吃苹果的时候就会寻找刀来削皮,那么这个时候的信息就产生了价值,它教会了你如何吃苹果;如果你学到的知识并没有去运用,那么这个知识依然没有产生价值。

  古代有人因为读书而读傻的书呆子,难道读书真的会变傻变呆吗?显然不会,但世上确实有书呆子这样的人,这些人不是真正的呆,而是因为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使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的人产生了差异,他们过于相信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甚至不加过滤地胡乱运用,导致不顾现实而因循守旧,做什么事都要依照书本知识,而对于与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不相符合的事物就无法处理,可以这么说,这类所谓的书呆子其实虽有满腹经纶却无任何实际的处事能力,所以他们所吸收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来。

  既然知识仅仅只是客观的信息,那么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历经十五六年学历的人来说,在我们的头脑里已经储存了太多太多的知识,但这些知识仅仅只是知识,对于同样有过这样漫长学历的人来说,大家的知识是一样的多,但是,为什么有的人离开学校后在社会上成了才,而大部分人却未能将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只是在社会上艰难的谋生呢?这就是人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差异,导致个人社会能力的差异。

  社会的现实往往最能令我们产生深刻的感悟。我有个好朋友叫李小四,他讲了一个故事给我听,他有个同学叫张志和,与他是同年出生的小学同学,李小四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只读到初中就出外谋生,从餐厅服务员到保健品业务员什么都干。8年以后,李小四已经是某企业的大区经理,年收入超过15万元,而一直读到大学本科毕业的张志和,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社会上闯荡了半年,最后只好在一家贸易公司担任送货员,月薪2000……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比比皆是,但不能说明读书没用,我仅仅想借此说明一个观点,那就是仅有初中毕业的李小四,因为他没有张志和那样的学历条件,知识储备也不能跟张志和相比,正是这样的差异,使得李小四内心缺乏了依赖,为了生存,他对工作条件不计较,只求有收入就可以,这样的拼搏精神激励着他,使他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越了有本科学历的张志和。

  知识是客观的信息,它的作用主要是解决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难题,如果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样一种观点,那么我们很容易对知识有了清晰的认定:学历高不等于聪敏、知识多更不代表能力强。 |!---page split---| 

  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几次招聘,我查阅了几百个求职简历并接触了几十个应届毕业生,但给我的感受却是非常的遗憾,我遗憾的不是他们的专业和能力,而是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为自己找到一个好工作。可以想象,一个本科毕业生竟然只会复制苍白得毫无生气的简历,然后不断地在网上群发,如同复制的情书,你能期望他们能为你的企业创造奇迹吗?我在给中南大学学生讲课时专门讲了这件事,并指导学生们如何找工作:瞄准一个企业,去深入地了解它的产品、市场、客户以及核心能力,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针对性地写一封求职信,附上个性化的简历,直接投送到该公司。我相信,即便这家公司没有招聘计划,也会破例接纳你,因为你已经显示了你与众不同的能力。

  所以说,一个人有没有实力就看他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多强。前面已经说过,知识作为一种客观的信息,储藏于人的左脑中,大部分人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不断的充电学习,殊不知,他根本没有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发挥出来,只是一味地添加知识,越积越多,最后压迫了自己的脑神经,使知识产生了不利的一面!

 人生不需要太多条件 营销人不需要太多知识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大脑中的知识呢?一个人的知识储备究竟需要多少才够用呢?这就要看我们想从事什么职业,自己所遭遇的职业和生活环境。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如果你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了与自己的职业毫不相关的知识,显然你是在伤害自己的大脑。而那些一味补课充电的人,到老都在为自己的知识做无谓的累积,因为越是弥补越会发现自己的不足,等待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足够了的时候,其人却已经衰老……

  那么如何才叫运用知识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大脑。大脑分左右脑,左脑是理性的,是储备知识的仓库,我们平时通过阅读、聆听以及视觉获得的知识,全部储藏在这个左脑里,而左脑的运用系统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讲究的是严密地论证问题,论证问题的因果关系,如果不符合这个因果,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存在。譬如我说我沈坤可以穿墙而过,拥有逻辑思维的人立刻就会提出异议并论断为不可能,因为在他的知识储备仓库里,不存在人能穿墙而过的逻辑,这就是左脑的局限,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局限。

  大脑的另一半是感性的右脑,右脑的核心能力是横向思维,在右脑中不储备任何知识,像一座空房子,你可以把任何东西放进去,最终都能产生奇迹,但很可惜,我们这个社会几乎99.99%的人只能采用逻辑思维,也就是说,我们只是在运用大脑的一半,而另一半的大脑处于空置之中——这真的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巨大损失!

  现在我可以毫不胆怯的说,即便你仅有小学水平的知识储备,但如果你能把这些知识放入右脑之中,就能产生至少三倍乃至十倍的能量,也就是说,6年的小学乘以3倍就等于18年的知识力量,如果能产生十倍的能量,那就是30年的学识啊!!!

  问题是,一个人怎么能把左脑的知识搬进右脑之中呢?然后产生数倍的能量呢? |!---page split---| 

  横向思维的力量

  2003年,我在汕头见到一个61岁的张姓企业家,他拥有一个包含一家四星级酒店、一家内衣厂、三个酒楼等6家机构的集团公司。令人吃惊的是,这么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竟然从未上过一天的学,自己的名字绝对不会写,只能看懂其中的一个字,应该说,他是典型的文盲。

  如果他要获得EMBA的文凭,那么起码应该先学会认字,然后再补课,从一年级一直到大学的课程,但这样做可能吗?他能有这个毅力和时间吗?或者说他有这个必要吗?

  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在跟我交流的时候,却是满口的管理名词,从蓝海战略到整合营销传播以及企业文化的精髓等等。如果你是第一次跟他交流,你一定以为他是一个至少有硕士学历的企业管理专家。可惜,直到现在他依然不认字,也没有进过一天的学校。

  你能想象,他是如何做到让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达到硕士研究生甚至超越这个学历吗?

  事后我知道,张老板非常渴望了解和掌握世界最先锋的企业管理知识,可凭他自身的能力这辈子显然很难实现了。然而他却运用了横向思维,使这个目标仅用6年时间就提前实现了。我们来看看,张老板究竟是如何创造这个在常人看来是完全不可能的奇迹的。

  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张老板,从汕头的一所大学里,高薪聘请了四位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授,教授们的任务很简单,每个月选读三到四本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和财经著作,然后用汕头话,将这些书的精华转述给张老板,并且告诉他这些思想和方法如何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加以运用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讲得效果好的有奖励。从1997年开始,通过6年的时间,张老板吞下了900多本管理书籍的精华!!!

  张老板的事迹令我吃惊却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这个张老板只会用左脑思考问题,那么这辈子他都无法达到现在这么高的企业管理学境界,显然他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采用了横向思维,从而解决了在逻辑上根本不可能成立的学习难题。

  我在营销策划的过程中,也非常迷恋着横向思维的创意方法,因为我发现只要我运用恰当,我就能顺利地找到企业客户所无法找到的营销策略,做出令企业客户感觉匪夷所思的震撼性营销策划方案,我想这就是横向思维的力量吧!  

  所以我要说,知识越多确实不一定是好事,如果你只会运用左脑的话。但是,假如你能掌握一种驾驭横向思维的方法和工具,那么即便你头脑里只储藏了小学水平的知识,也足以达到令人震撼的能力。譬如,我告诉你“我沈坤可以穿墙而过”时,你一定会运用横向思维去思考:沈坤在什么情况下能穿墙而过?有可能这个墙是纸糊的?或者投影出来的效果墙和拍电影用的糖玻璃墙?如果你能这样宽广的思维,那么很多在逻辑思维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在横向思维中就轻易的解决了。

  作为营销人,我们不要一味埋怨自己的学历太低,学历根本代表不了什么,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才是最最重要的,真正的能力体现往往就在于你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我们干营销的,什么硕士博士的,不如拿着产品和资料去实在地搞定一个客户,真正行军打仗靠的还是实战的销售技能。

  所以,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然后你才能去寻找“怎么干”的方法。横向思维与逻辑思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逻辑思维只是论证问题,阐明因果;而横向思维却是寻找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你已经比你身边的人聪明百倍。

  不要埋怨自己的知识太少,赶快检查一下你的左脑中拥有多少知识储备,然后寻找可以放大和扩散这些知识的方法和工具,让这些有限的知识产生无限的能量。如果你能做到,那么奇迹就在前方等待着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7842.html

更多阅读

“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人生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记得在微博上见过路金波的一句话“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多牛*啊!!那个词引用可以,我自己是在说不出口,但是真的很给力!我也是最近发现自己总是陷在一些解释中,有的是自己解释给别人,有些是别人给我解释,让我无比的反感,才意识到,原来不解释

碧桂园营销人的品质 新常态下的营销人如何不被淘汰?

系列专题:营销人在路上提起“营销”,会让很多人又爱又恨;提起“营销人”,则会让人又敬又怜。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只因“营销”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也让接近它的人吃了无数苦头。就中国而言,据不完全统计就有8000万活跃在一线的营销大军。

《魔鬼营销人》连载1:保健品行业里的新兵

系列专题:营销人在路上前言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部艺术性很强的小说,虽然,里面的情节也不乏涤荡起伏,却不足以吸引喜欢大喜大悲故事的读者,但它确实是以小说的形式写成的,里面的人物都是可以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中随处可见的……

招贴广告设计教学反思 广告营销人珍贵的反思

系列专题:营销人在路上首先要向叶茂中先生,向叶茂中先生的责任心,向叶茂中先生的勇气致以崇高的敬意!“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何况叶茂中在业界可谓大名鼎鼎。作为大名鼎鼎的、在业界有着一定影响的叶先生能直面自己从业以来

声明:《人生不需要太多条件 营销人不需要太多知识》为网友蓝海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