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媒体对于中国内地拍卖市场的报道都非常乐观,不是某拍品最终“创下了最高拍卖纪录”,就是某某拍卖行战胜了国际著名拍卖公司,觅得珍贵拍品,使得“文物艺术品回流加速”……
然而,就在捷报频频传来的时候,记者也听到了对整个内地拍卖业现状并不十分乐观的声音。这种突然让人冷静下来的声音,是从中国拍卖协会主办召开的研讨会上传出的。
危机一:缺乏现代科技
目前,我国的拍卖业务采用在拍卖会上现场击槌的拍卖方式。其实,这种击槌的方式已经被称为“传统拍卖方式”了。在拍卖业成熟的西方国家,拍卖企业已经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管理,网上拍卖已经十分普及。
海王村拍卖公司总经理、拍卖师彭震尧先生告诉记者,海王村拍卖公司曾经尝试过与网站合作,但是实际操作后遇到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对于网上拍品的真实质量,大家普遍存在着怀疑的态度,因此网拍很少被人关注和相信,大家仍习惯现场拍卖,因为这样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拍品,让人心里塌实。此外,与网站合作的费用比较高,这是小规模的拍卖行担负不起的,他们也曾想过自己建立一个网站,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人员缺乏等等问题,至今还没有着手此事。彭经理据实际经验预见,在未来几年内,中国拍卖业依然会以现场击槌的方式为主。但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科技在拍卖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衡量拍卖业竞争实力的一大重要指标。当然,这种现代科技是建立在成熟完善的信用制度、法律制度等一系列体制当中的。
危机二:缺乏专业人才
在不少百姓眼里,“拍卖师”是个非凡人能胜任的神秘职业。其实,据记者了解,中国拍卖协会考核拍卖师的门槛并不算高。有的拍卖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拍卖师,每次拍卖会只好去向其他拍卖公司借人。
一些业内人士还向记者透露,身为拍卖师本应在拍卖会上回避一些问题,但有些拍卖师的职业道德十分淡薄,借职务之便谋取自己的利益,前几年拍卖业内就曾因此发生过骇人听闻的“黑托儿”事件。身为拍卖师,彭经理认为,拍卖公司中“人”的作用很重要,优秀的拍卖师应该处于“公正”、“中立”的地位,当手中的槌击下的那一刻,无论再有什么异议,都应该维持真实的结果;拍卖师还同时肩负着随机应变处理现场问题、调节现场气氛的能力。
此外,文物艺术品拍卖对专业性的要求也比较高。许多拍卖业人士都很坦白地告诉记者:目前,我国从事古书及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奇缺,相关培训也很少,因此拍卖领域内艺术品鉴定和评估的专业人士就更少,这影响到了中国拍卖业的整体发展。然而,据了解,国外拍卖企业不仅有高水平的专业拍卖师,有从事文物艺术品的鉴定、评估专家,而且企业员工都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学习,整体素质较高。
危机三:缺乏集团化、专业化管理模式
中国的艺术品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国外拍卖企业一直盯着中国市场,只不过我们一直靠一些政策来保护自我。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限制外资在国内设立拍卖企业已经是不可能了,外资拍卖企业的进入已经成为必然。但是让我们来看资料显示的这样一组对比:世界现代拍卖企业的鼻祖——已有258年历史的索斯比拍卖行,年拍卖成交额就超过20亿美元;相比之下,经过16年的发展,我国目前有1700多家拍卖公司,年拍卖成交额只有500亿元人民币。从事高档艺术品拍卖的索斯比、克里斯蒂和佳士德等著名拍卖行跨国经营,在世界各地包括我国香港建有80多家一定规模的分公司或办事机构,有成熟的经验、稳定的客户群和形成网络化、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全球性机构;中国内地拍卖行跨地域发展困难,而且过于分散、规模小、拍卖业务单一……在如此的差距面前,我们该怎样增强自身实力抵御“入侵”危险?
中国拍卖协会认为,集团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将成为我国拍卖行业新的发展趋势。据了解,仅在北京一个地区就有70多家拍卖企业,但较好的只有华辰、嘉德等不到20家,其他的拍卖行有的只有几个工作人员,有的甚至面临倒闭。
然而有一些拍卖市场空间较大的城市,却仅有1家或者几家中小型的拍卖公司,业务拓展不宽,拍卖业发展滞后。中国拍卖协会认为,要解决这种问题,必须联合同行走集团化、成规模的发展道路,靠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目前国外的拍卖企业专业化很强,一般在某一个行业中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的拍卖业也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比如专门经营书画艺术品拍卖、汽车拍卖、鲜花拍卖等等,这样拍卖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某一领域的能力并积累市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