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拍卖业: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不久前,刚刚举行的一场旧机动车拍卖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爆棚景象,竞买人都是京城普通百姓,他们中有不少一直站在大厅过道里参加竞买。有人说,中国拍卖业从最开始的敲锣、敲脸盆、只盲目学习国外拍卖的外在表现形式,到如今成为商业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交易方式,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也有人说,要警惕拍卖业小富即安的思想,因为入世后面对国外的拍卖巨头,中国整个拍卖业都会不堪一击,中国拍卖业要从现在积累,因为它并不是大家常说的“一锤子买卖”。为此,本报举行拍卖听证会,倾听拍卖行业管理者、从业者的真知灼见。北京有50余家拍卖公司,今年上半年总成交额为12亿元。北京的拍卖公司有一半盈利,一半几乎没有收入。北京最有名的两家拍卖公司———嘉德、翰海,都以做文物艺术品类拍卖见长,而在非艺术品拍卖市场,却没有能叫得响的品牌。
张瑾:199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颁布后,北京的拍卖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今年北京已有50余家拍卖公司。它们的拍卖范围涉及商业、物资、邮电、交通、房地产、文物、文化、专利、公物领域,拍卖成交额逐年增长,去年全市拍卖成交总额为16.9亿元,占北京市去年消费零售总额1430亿元的1.3%,这略高于全国1%的水平。
总的来说,北京的拍卖行业亟待规范。我们做过统计,去年的43家有拍卖资格的企业,从事过拍卖活动的有30家,其余1/3的企业经营能力弱,并没有开展过拍卖活动。还有一些企业只在商委取得了前期手续,并没有再到公安部门办特行审批和区工商局注册登记,这表明这些企业的实力离要求还相差很远。
杨保京:1988年我们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拍卖公司———北京拍卖市场。到如今13年,北京有了50余家拍卖公司。总体说来数量不多,速度不快,但发展空间很大。
寇勤:目前拍卖业按拍品种类大致分为艺术品和非艺术品拍卖。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北京的非艺术品拍卖比不过广东等大城市,而文物艺术品拍卖占比要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的规模?这是由北京的特殊性决定的。广东等东南沿海省市,打击走私任务繁重,海关缉私罚没等物品必须经过拍卖处理,它们的优势北京不具备。
但北京也有优势,我们的文化艺术品拍卖要好过沿海城市,这与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厚重的文化传统有关。北京是几朝古都,有不少文物艺术品散落民间,也有收藏艺术品的巨大市场,这使得北京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即使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
陈红军:我们的中拍网有两大特点,一是新经济参与到传统的拍卖行业中来。在互联网最红火的那两年,成立了不少拍卖网站,与它们相比我们有作传统拍卖业的背景,如今看来拍卖网对我们的传统拍卖业有很大促进作用。此外,我们还走了一条联合发展的道路。我们中拍网是由国内一些拍卖公司联合组成,覆盖了很多省市,实现了资源共享。
寇勤:我们嘉德也制作了自己的网站——嘉德在线,我们最远曾经在网上从巴西征集到了拍品——一枚邮票。
WTO来了:一半挑战,一半机遇
英国的苏富比拍卖公司,一年的收入相当于中国1000家拍卖企业的总收入。入世后,中国拍卖企业将以何应对国际竞争?
寇勤:入世对于中国拍卖行业来说,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拍卖属于服务行业,依据入世协议,对国外拍卖业来说是没有限制的,国外拍卖公司打算何时进入中国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拍卖在国外已经有200余年的历史,像英国苏富比、嘉士德等拍卖公司富有管理经验,它们对经常光顾自己拍卖会的大小买家有很深的了解,例如竞买人的进价习惯、甚至是作息时间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与他们比起来,中国的拍卖公司在经验方面还少得可怜。
王凤海:为迎接入世挑战,我们今年搞了拍卖企业资质评定体系,通过对17项指标打分,目前全国已有20余家企业经过初评已经取得了AAA级标准,其中上海有5家,广东有4家,山东有3家,北京只有嘉德一家获得了资质认证。
杨保京:的确,北京拍卖业的品牌企业不够多,绝大多数拍卖公司的规模也不够大,这都难以抵御外来竞争的压力。目前全国拍卖业没有一个上市公司,这决定了它们的融资能力不强。目前我们已经在公物、房地产、破产企业产权置换、文物艺术品、无形资产等领域形成规模,但与国外大拍卖行比起来,它们在铁路、通信、电视频道等资源配置上广泛涉猎,在这些领域我们还没有尝试。
寇勤:不过,我个人对入世并不悲观,因为我认为即使国外大型拍卖公司来了,也不一定能立住脚。从两大类拍品来看,非艺术品拍卖多属强制拍卖,一般是要由指定公司来做,国外公司难于插足此类市场。至于文物艺术品的拍卖,国外公司虽然有过拍卖经验,并积累了一定技术优势,但它们在对于中国艺术品的理解、对国内卖方市场的熟悉程度、对中国传统艺术品的热爱程度等文化因素上,是处在劣势上。也有很多人认为人才竞争会是入世竞争的焦点,但我们这些作文化的人还是对本土文化有依恋感,拍卖行业尤其如此。
陈红军:WTO对于中国拍卖业最大的威胁就是人才的争夺和资源优势的争夺,中国拍卖业需要国内拍卖行的联合才能抵抗。前两年时让互联网牵着传统经济走,如今看来,这两年应该让互联网作为载体,让互联网突破时空界限的优势充分淋漓的发挥在这个行业上。
杨保京:入世对北京拍卖行业会起到促进作用。拍卖业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它独特的交易方式上,这适用于价格不确定性强的商品。但应该看到,我们也有很多劣势。拍卖完全是各市场竞争要素的集合——公开、公平、公正、竞争,而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一些法律文件需要逐渐修订。我们一直把拍卖视为特殊行业,但却没有给它特殊政策,使得拍卖资源受到限制。而且拍卖涉及很多门类,仅靠一部《拍卖法》是难以规范它与其他行业关系的。
王凤海:英国最大的拍卖企业一年的成交额可达20亿美元,这相当于我国1000家拍卖企业的总和。在深圳等城市,拍卖公司绝对数量很多,但每家的规模太小,使得它们在发展上相互制约。因此将来我们中拍协要致力于拍卖企业的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营,组建自己的联合舰队。我们要扶持一些龙头企业,以提高它们抗风险的能力。
张瑾:7月24日成立了北京市拍卖行业协会,第一批会员有34家,以后要逐渐把北京拍卖业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比起深圳、上海等城市,北京的拍卖业规模相对较小,约束机制不健全,一些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日后我们要从规范经营行为作为切入点,为入世后接轨做准备。
拍卖拯救了文物市场
经济学家预测,一个国家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国民必然产生三大需求:体育、旅游、收藏。而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来说,拍卖还给了文物一个可以流通的市场。
寇勤:拍卖有几大好处:首先它遏制了艺术品和文物的走私行为;其次对海外中国文物的回流也起到吸引作用,我们每次的拍卖会都会有30-40%的拍品是从海外回来的。随着国内文物收藏市场的扩大,文物艺术品价格的升高,加上政府有了文物的复出境政策支持,这使得我们的文物艺术品流通形成了良性循环。这一切都促进了文物拍卖市场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中国拍卖消失于50年代的公私合营,直到80年代才恢复。人们混淆了这个概念,很多人认为拍卖是资本主义市场的经营方式。为什么长久以来中国文物不能有自己的拍卖市场,而非要辗转到海外去拍卖,就是因为国内没有一个正常的渠道,这导致了过去文物走私严重,这实际上是买方需求与卖方需求造成的。
张跃进:翰海公司成立于1994年,主要以文物艺术品拍卖为主。我们对于文物方面的技术力量比较强大,每年要组织两次大型拍卖会,每场拍卖会拍品要达到1800件左右。每场的成交金额在8000万至1亿元左右。小型拍卖会每年也要组织三四场。
从事这个职业这么多年,最深的感触是拍卖业的兴盛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促进了海外文物的回流。今年的春拍会上,有一个徐悲鸿作品专场,一共28件海外作品,成交了26件,标的额不到100万元,最后的成交总额竟达到了308万元,这很出乎我们的意料。
拍卖业的困扰
1989年版的《现代汉语字典》中,对拍卖一词的解释是:旧时一种交易方式,即甩卖、减价销售。这与拍卖的概念相去甚远。这表明,拍卖行业要图谋大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认同,这其中更包括职能部门对这个尚嫌幼稚的行业以支持。
王凤海:目前拍卖行业也存在一些困扰因素:在税收方面,由于拍卖公司大多规模不大,所以被视为一般流通企业,这制约了拍卖业的发展;在土地使用权、法人股转让等拍卖中,一些地方被某一两家拍卖公司垄断;还有一些行政部门不恰当的行使权力,也阻碍了拍卖业的发展。
张跃进:目前文物艺术品拍卖存在的一个困惑就是定向拍卖。所谓定向拍卖是指属于一级文物以上的中国民间文物只能卖给国有企事业单位。定向拍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使得一些民间收藏文物浮出水面。但对于蓬勃兴起的民营企业,它们很迫切的希望能够参与到一级以上文物的保护活动中,它们甚至认为哪怕拍得文物后可以由国家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