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家电江湖,可能很久没有听到卖场连续开店的消息了。本周二,大中电器透露了明年的开店计划,将新开10家店。
经过了多年的跑马圈地之后,卖场在热热闹闹的扩张中逐渐理性,进入了一个调整的时期。跑马圈地,这个曾被用过无数遍的字眼,现在正慢慢淡去。
在跑马圈地的时代,速度是制胜的法宝,谁先占了就是谁的。连锁卖场依靠庞大的网络和低价来刺激销售,按照常理,店面越多销售越好,在前些年确实这样。但随着近两年店面数量的激增,加上大环境的突然变化,商业形势已经改变,店面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新兴渠道逐渐在分流原来的消费群,卖场出现了单店销售下降的趋势。这种形势下,大家意识到并非地盘越多越好,必须冷静下来进行调整。
新一轮的扩张中,多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意味。三大卖场虽然策略不同,但两条明确的倾向是新店选择的共识。一个是“大”,也就是种类齐全的旗舰店;一个是“小”,即细分市场的社区店。根据覆盖消费群体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布局。比如社区店的小家电就格外齐全,而奢侈数码产品则倾向于商业区。
实际上,今年大中电器在店面有一定程度减少的形势下,同店产出增加了30%。国美方面也称,营运效率得以持续改善。其实,这种谨慎的策略,也令上游供应商受益。资源得以最大程度的集中,投入产出比得到提升。
不止是实体店面的谨慎扩张,家电卖场也从新兴渠道有所借鉴。就在前不久,大中的新版网上商城刚刚上线,苏宁、国美也明确表示要加大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力度。比如“苏宁易购”,据称销售业绩相当可观。
从模板化的店面copy,到精准的研究不同消费群。经过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的洗礼,在对市场的渗透策略上,家电卖场显然进入了另一个级别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