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的货架上,其自有品牌的商品被摆在显眼位置;直投的宣传单上,自有品牌被放在首页,成为重点推荐产品。时下,武汉的超市越来越重视其自有品牌。但记者近日走访时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此并不“感冒”。 市民并不买账 超市自有品牌通常是指零售商定牌加工的商品。有直接使用零售企业商号做品牌的,也有零售商重新注册一个或者多个商标做品牌的,贴到订制的商品上,然后将产品在自己的店铺里销售。 如今,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成为时髦而又现实的作法。昨日,记者对近30位经常逛超市的市民进行了随机调查,这些消费者年龄在20~60岁之间。结果显示:知道超市有自有品牌的占80%。接受调查的女性消费者普遍认为,她们的选择标准是知名品牌的产品。只有20%的消费者(多为男士)表示,如果从价格较低、且信任超市的角度,会考虑选择该产品。

一位姓项的女士告诉记者,“超市里的自有品牌我知道,但就是不敢买,总认为质量没有保证,价格还便宜,更不敢买了”。 麦德龙超市负责人坦言,消费者不喜欢选购自有品牌除了不放心质量以外,更重要一点是没有认同这个提供自有品牌的商家本身的质量体系。 商家热衷推广 尽管大多数消费者还不“买账”,但各大超市自有品牌的销售额一直呈上升趋势。据中商平价副总经理张万新介绍,1998年该超市就开始经营自有品牌,当时只有针织、床品二个品种,现在已有自有品牌7大类,百余种商品,年销售额从几十万元到现在的1亿元。“自有品牌与商家发展规模、品牌效应扩大有关系,经营自有品牌是有前途的”。 中百仓储自有品牌部黄部长介绍,目前中百共有3个自有品牌:“爽”、“楚天府”、“玲珑”。共有22个品种,包括红酒、大米、洗化用品等,销售情况非常好。 某超市经理向记者透露,目前在超市内销售的产品大同小异,供应商们为了平衡与各个超市之间的关系,不可能给某个超市以特别政策,同时为维持产品形象,差价一般不会太大,但一旦给超市贴牌生产,就完全不同了,市场定价完全可以由超市说了算。一般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在40%左右,非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只有20%,这也是商家主推自有品牌的主要原因。 配套存在商机 尽管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潜力巨大,但许多武汉本土超市很少有武汉企业为其生产自有品牌。 据了解,国内为家乐福贴牌生产其自有品牌商品的企业有近500家,价低利高的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对整个行业、生产企业、经销商都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中商平价副总经理张万新分析说,在湖北地区只有服装、针织产品还算有优势外,其他产品就缺乏竞争能力。同一种商品,武汉本地企业要价就比外省企业高,即使将运费加上,从外地企业进货都要比在本地进货便宜。所以,超市多数宁愿选择外地企业。而事实上,一个超市与企业签订生产合同至少在3年以上,即使企业专为一家超市贴牌生产也足可以生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