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邀专家/金焕民
经营一个企业,就是一场“爬坡”和“过坎”的较量——长期爬坡,阶段过坎。过不了坎,就爬不了坡。
中国企业在爬坡的过程中,已经越过了许多坎。从营销思想和营销技术上,我们用3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这个严重缩短的“捷径”,却让很多企业忽略了产业周期的存在和意义。
产业周期的更替与需求变化、竞争状况、科技进步休戚相关,而我们用学习、模仿和引进方式“轻松”度过了一次次产业周期更替的生死考验,实现了一个“压缩式”的跨越。这种“压缩式”的跨越进程甚至抹平了产业周期更替的痕迹。当其中一批企业倒下了,另外一批企业却因为模仿或引进等方式得以延续。换种说法,我们用一个大的产业周期,涵盖了发达国家若干个产业周期。
然而,中国企业30年来发展的总体情况是,各领风骚若干年,一红就死!除了那些垄断性行业和老字号,司龄达到30年的企业,寥寥无几。
表面上看,这种状况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有关。实际上,终极原因却与产业周期性更替紧密相关。发展相对缓慢的产业,很少出黑马,而发展相对迅速的产业则会周期性出现黑马。客观上,每一次黑马的出现,蕴含的就是一次或大或小的产业周期性演进。经历了若干次隐性的产业周期后,大约在2006年前后,中国发展较为充分的产业完成了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压缩式”产业周期。
速生必然夹生。由于中国企业是依靠输入手段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因此,在应对产业周期性演进的关键性因素技术创新上,内在能力并没有真正形成。当龙头企业无法简单地通过学习、模仿和引进解决创新压力时,产业持续进步的动力就逐步丧失,产业的衰退就不可逆转。
如果不关注这个问题,我们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中美对话总也离不开“知识产权”这个话题。我们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让美国等发达国家花费巨额代价获得的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我们的技术手段,使得它们的技术创新很“不经济”。
现在好了,能学的都学了,能引进的都引进了,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来说,真正到自主创新的时候了!
客观上,任何产业都有一条学习曲线。小企业向中等规模企业学习,中等规模企业向大企业学习,大企业跟自己较劲,自主创新。这并不说中小企业不需要创新,而是大企业更需要创新。中小企业学习能力不足会出问题,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更会出问题。一个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就无法把握和引领产业周期,那么,别说发展,它的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美国是众多产业的发源地。大家已经看到,众多产业转移了。所谓转移无非是产业衰败的另外一种说法而已。美国许多产业也衰退了,目前最典型的是汽车产业,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曾经如日中天的国际市场地位,都被日德所取代。
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处于最低端。而在低端中,中国拥有最大的产业规模,并且成为全球公认的“世界工厂”。相比较而言,中国企业更应该推动产业的快速演进。
产业演进既是产业自然发展的结果,也是企业推动的结果。从企业角度看,是加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国际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而从产业角度看,就是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演进。
从长远看,中国企业在爬坡,从短期看,中国企业在过坎。中国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眼前这道“坎”造成的,过了这道坎,中国企业就可以继续一往无前,过不了的话,那就只能“望坎兴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