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论得天下之道翻译 刘邦得天下的“秘籍”



刘邦出身低微,且颇有顽劣之名,而能成为四百多年汉家王朝的开国皇帝,人们对其缘由议论两千年不绝,难有定论,最佳答案仍然是刘邦自己给出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翻译 刘邦得天下的“秘籍”

最近与友人聊天,偶涉这一话题,我把自己的看法与友人分享,竟获击掌称道,故此把主要观点罗列于下,供方家品评。

第一,刘邦真想得天下。这话听起来特别像一句废话:刘邦想得天下,谁不想得天下?所以我特别在前面加一个“真”字。天下大乱的时候,确实可能有很多人想得天下,但绝大部分人只是想想而已,甚至想都不敢认真想,甚至具备了得天下的条件仍然不敢认真想。比如说宋朝的宋江。刘邦只是用了“三杰”,宋江都聚起“一百单八将”了,可惜他的最高目标只是“受招安”而已。

第二,刘邦给得起。有能力帮助别人得天下者,只能寻找真想得天下、真能坐天下者追随,因为只有这样的人能够给他足够大的舞台空间供他施展,只有这样的人能够按照他的能力和贡献给他足够大的价值承认。对于刘邦来说,因为他想要的是天下,因此能帮他-爱华网-得天下的人要的东西只要小于天下,他都给得起也愿意给;相形之下,项羽表面上想要天下,实际上想要的只是天下的东西而已,想要天下和想要天下的东西可不是一回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两码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项羽在给自己的功臣封赏时那种千般无奈、万般不舍的可笑之态了。

第三,刘邦容得下。在对刘邦的种种恶评中,说他起事前不务正业、泼皮无赖者居多。岂不知,正是这段放浪形骸、游戏人生的经历使他有了洞悉人性的机会和资本。而唯有洞悉了人性,刘邦才可能在识人、用人、容人方面表现出罕见的大度和雅量,就连所谓“盗嫂昧金”的“反覆乱臣”陈平都能得到重用,最终成为一心一意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之一。

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刘邦看似表现自己懦弱无能的口头禅“如之奈何”。“如之奈何”的白话就是“这可怎么办”的意思,一个想得天下的人,天天对着一帮能人问“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是多么没有面子的事啊!其实这正是刘邦的高明之处。对于一个卓越的政治领袖而言,真正需要他去把握的是大的方向、目标和动力,至于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多听听,多问问,天下智慧尽归我用,只要保有清醒的判断力和理性的选择力就足够了,又何须以自以为比天下人都聪明的方式包打天下,到头来反落个徒增笑柄呢?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有意思,案例教学的各种教材就活生生地摆在那里,至于大家能从中学到什么、学到多少,那就看各自的需要、各自的造化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1155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论凯撒之死和薄三少的倒掉 薄三是谁

原文地址:论凯撒之死和薄三少的倒掉作者:浪迹勾栏论凯撒之死和薄三少的倒掉    据说,某某余孽薄三少倒掉了,一群占据主流媒体和官方频道的人在弹冠相庆,高呼文格不会重来了。  历史地看,越是高喊什么,心里就越没底,越是阻挡潮流,越是会

《尼采与杜甫以山为喻谈处世之道》写作指导 杜甫的写作风格

【作文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近则不逊、远则怨论职场之道 近之则逊 远之则怨

“近则不逊,远则怨”其出自《论语》,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有怨。”是指一个人对他亲近了,他对你不尊重,疏远了则有怨言!整个句子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我们且先不讨论这句话所指或者是其

论凯撒之死和薄三少的倒掉 乐凯撒比萨加盟费多少

论凯撒之死和薄三少的倒掉    据说,某某余孽薄三少倒掉了,一群占据主流媒体和官方频道的人在弹冠相庆,高呼文格不会重来了。  历史地看,越是高喊什么,心里就越没底,越是阻挡潮流,越是会加速灭亡。  古罗马的凯撒时代,社会贫富差距加

声明:《刘邦论得天下之道翻译 刘邦得天下的“秘籍”》为网友絲絲醉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