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个夜,难以入眠,不是情感的交织,只是清楚地看到内心深处,有着无法释怀的牵挂:牵挂中原商业地产的发展,更牵挂期待投资商铺的中原人。
“商铺”还是“伤”铺
“一铺养三代”,许多普通的投资者饥渴着商铺极强的投资回报,梦想着一个好的商铺的确能使三代人获得稳定的收益,这本身没有错,谁不愿意生活越来越美好?
近年来急速膨胀的一些商铺投资模式,把“一铺养三代”的神话,硬生生地改成了“一铺三代养”,就是三代人要花钱来养商铺,听起来有些玄,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清楚明了了。湖南郴州某商贸中心的商铺,一个下岗工人(父母退休女儿上学)拿出全部积蓄买铺,指望依靠高额回报维持家庭。两年过去了,商场依然没有开张,开发商承诺的回报也因为资金链原因不能支付,银行又在催供铺款,怎么办?还能怎么办?不还月供,银行收铺,投资血本无归。还月供,已没有能力,而且三代人在现场摸索了半天,硬没找到自己买的哪个几平方米的铺位!一些商铺以其华丽的包装和经营组合,乍一看的确动人,尤其是面积小、投资低、回报高引发投资热潮,但在实际运作过后,致命的弱点暴露无遗,并获得一个相当有杀伤力的绰号“伤心小铺”。面积越小,投资越少,吸引力越强。因此许多的商铺能划出几平方米的铺,只能在图纸上看得到,到现场去基本找不到自己的铺,连铺都找不到,还说什么其他的。一般开发商引进一个知名品牌商家经营,借此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如果经营情况不好,商家会毫不犹豫地撤离,投资者的回报怎么保证?开发商逃跑或破产怎么办?假如原经营商家撤离,投资者收回铺位自行处理,成百上千个投资者能否统一意见和利益分配,如果不能统一经营,自己基本上是不可能经营的。高失败率的惊魂
“商业地产成功率几何?还有几何勉强维持,又有几何是失败的?”“商圈也有一个交替演变的过程,当商圈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可能会跌下来,因为竞争太激烈了!”有人感叹。据悉,郑州商业用房销售均价从2000年的约5000元/平方米,到2001年的约6600元/平方米,再到2004年的约7200元/平方米,年均增幅超过14%。今年,商业地产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抢铺成了司空见惯的一道风景,特别是二七商圈和火车站商圈的商铺销售均价3万元/平方米至5万元/平方米不等,有的甚至拍出了7万元/平方米的天价。郑州市城镇居民年人均9667元的可支配收入和商业地产年投资收益率10%至15%的利润,成为众多商家看好商铺投资的理由。业内人士称,多少次现场观看了精心策划的公开拍卖时,那些所谓的策划大师和“操盘手”的设计手法,竟能做出如此火爆的场面,看着周围被发财的欲望刺激得无比亢奋的人群中的脸,心中有些莫明的感觉。商圈火爆的背后
二七商圈历来是郑州商业与地产开发的中心,除了几家传统商业外,属于二七商圈的其他商业地产项目也相继登场。
火车站商圈是郑州最早的商业区域,近一两年,随着服装商贸城的崛起,拉开了火车站商业复兴的序幕。其他新开发的商业地产规模也相当可观。据有关资料显示,郑州今年计划商业地产开发面积约40万平方米,3年内预计达到150万平方米。大雪满弓刀,冷眼看这片喧哗的背后,应该思虑,有没有一种别样的味道。卖尽所有 果断抽身
“能卖的都要卖出去,如果有可能,下水道也要卖!”听来好笑,但现在很多开发商还没做完工程,就开始预售回笼资金。
郑州作为国内零售业发展较成熟的城市,随着大规模开发商业项目,使得原本竞争激烈的市场变得更加敏感。而目前被炒作得如火如荼的商业地产项目的某些地产开发商,大多凭着在住宅地产开发的一些经验,憧憬着开发商业地产高额回报的美好未来。“盲目地选择商业地产作为开发目标,骨子里恨不得一夜卖光所有店铺,这种急功近利行为,势必会鼓噪起强大的商业地产泡沫。”有业内人士称,由此所带来的风险压力,不单单是开发商自己,一旦开发失败,投资商、经营商等都会陷落在可怕的债务链之中,当然,最受伤的还是弱势的投资者。警惕 承诺背后的陷阱
“要达到超过5%以上的高回报率,作为商铺的具体经营者,大约要保持20%~30%以上的利润才能维持。”
难度可想而知。想想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是多少,并且这还是中国企业最优秀群体的代表。如此高的回报承诺,对于每一个经营者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一旦经营出现某些偏差或者利润率降低,经营者则无法承受投资者的高回报,商铺也就无法经营下去,最终导致投资者的收益落空。“开发商将投资回报率定得越高,对这样的承诺越要冷静!”郑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道出了内心真实想法:“这种看似对投资者有利的承诺,最终的风险恰恰在投资者,而非开发商和管理商。有的开发商为了高价销售商铺,获利套现,不惜以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来吸引投资者,使这种本来风险相对比较小的投资方式变成了高风险投资,从表面上看,开发商开出高回报率,但实际上,开发商通过提高商铺售价,已将今后要付给投资者的利息预提出来了。这种模式除了利于开发商短时间内快速回笼资金外,最大的好处是将企业经营的风险层层转嫁到业主身上。因为按照协议,产权和经营权是分开的,商铺万一经营不佳了,意味着业主商铺的价值也开始大打折扣,但这对于无产权的管理者来说,却是损失全无。只有具体经营者才是风险的承受者,太高的回报对于实际经营来讲,无异于承受着空中楼阁的压力,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提防“替身”行为
“优惠、打折,三年返租,四年回购,十年包租”等等,当这样的口号响彻云天,商业地产的血拼可窥一斑。“一铺养三代”这样的神话故事,几乎成为商业地产的最基本说事原则。其他之外的一切宣传基本围绕这个概念,只不过是技术环节的差异而已。
通常,开发商都会找到一个“替身”,或者是物管公司,或者是商场运营商,让他们和购房者签租赁协议等,但要与开发商不发生直接关系。投资者进来后,开发商马上抽身离去。这时,这个商场(市场)如果死掉,如果低价租金,不管发生哪种情况,都不会有人去承担这个经济损失,因为所有投资前期计算的依据,都是成熟市场情况下的租金数据。最后导致的结果会是什么?假想一下,无非开发商推脱责任,说这是物管或商场运营商和你签订的合同,而物管或商场运营商很有可能根本不具备赔偿能力。这样一来,投资者会面临窘境:一方面要归还银行贷款,一方面无租金可收。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还有可能一分租金都收不到。因为根据合同,租金先交给物管或商场运营公司账户上,然后才转给投资者。如果一个三线城市的人均商业面积比北京、上海还要高,当这个城市人均月基本工资在千元以下徘徊时,除了恐惧,依然是非常恐惧!明夜,看来又是一个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