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房企谋求转型升档 上海标准超市谋转型



在日本连锁超市专家的点拨下,联华标准超市业态转型中的“未来店”日前浮出水面。

国际流行色、带有温控的冷藏货架、休闲吧……引入国际时尚元素的联华超市,两个月前在徐家汇港汇广场地下一层改建开业,联华港汇店改名超级生活馆,向消费者露出了其转型后的“时尚装”。

 

为了突出时尚色彩,改建后的联华超级生活馆以褐色为主基调,连货架都与墙面等统一了色调。此外,又重新筛选引进了15000余种商品,其中进口商品为2000多种,所占比例为13%左右。扩大后的生鲜食品汇集了蔬果、高档水产、肉制品、中西熟食,使生鲜食品的比重高达40%以上。

 

联华公司自己也承认,在上海超市已经饱和的今天,商品同质化已严重影响门店的盈利能力,只有加快向生鲜店、社区店和标准店转型,才能有好的绩效。因此,时尚超市的转型其实不仅仅限于港汇一店。

 

业内人士认为,购物中心地下的时尚超市是靠与众不同的商品结构取胜的。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height=200 width=300 onload=resizepic(this) align=center border=0>

IC图

 

早在去年11月,联华金汇店也从细分市场、兼顾不同需求入手,在商品结构和品种上进行尝试,开始转型。据悉,原装进口的可口可乐、UCC咖啡、瑞士巧克力、德国啤酒等600多种进口商品,摆上了改造后的金汇店的货架。此外,同样加强生鲜食品的比重,600平方米的门店,生鲜食品比例由原先的30%提高到48%,此外,引入净菜、牛羊排、各类生鱼片等特殊商品。联华希望此举将有助于标准超市突破大卖场和便利店的双重挤压,提升单店综合竞争力,走出标准超市销售额不断下滑的阴影。据悉,与目前国内超市依靠大量销售商品,从而获取“通道费”的盈利方式不同,时尚超市侧重的是经营商品本身。正因此,他们要不断地寻找到错位商品,克服商品同质化的弊病,依靠商品本身的高附加值获取利润。

 

依靠商品盈利

 传统房企谋求转型升档 上海标准超市谋转型

 

淮海中路的百盛地下超市,面积只有1700平方米,但这里每天的营业额却几乎相当于一个3000平方米的标准超市,这就是让联华港汇店转型的最大理由。

 

据联华方面介绍,上海中心城区的购物中心,诸如:徐家汇的汇金百货、东方商厦,静安寺的久光百货,淮海路商业街的百盛购物中心等均附设了地下室超市,由于在超市中出售的高附加值商品迎合了广域性的消费需求,因此,这些超市均表现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而同属于徐家汇商圈的联华港汇店,尽管前些年经过几番改造,但由于商品结构与百货商店内设的超市存在差距,在近距离的“贴身战”中难免居于下风,经营业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时尚超市赚钱不靠连锁模式的走量,依靠的是与众不同的商品结构。”百盛华东区商品部兼广告部副总经理陈文仪向记者介绍。

 

在繁华的上海淮海中路商业街上,百盛经营的时尚超市已有8个年头。据了解,百盛淮海店超市的经营面积只有1700平方米,但在这里,40%的商品比例属于进口商品。其中,进口罐头的比例为15%,进口休闲食品的比例为10%,进口酒类则在10%左右。标准超市转型中颇受青睐的生鲜却并非主打,进口生鲜的比例仅为2%。

 

陈文仪告诉记者,因为有冷柜等设施,超市的硬件投资要比百货大,但利润率却没有百货高,一般而言,百货商店本没有开超市的必要性。但是,因为超市所出售的食品等商品,又为消费者所需求,因此,在这里,超市作为百货的配套设施而出现。百盛超市的目标客户定位在月收入3000元左右的白领,为了吸引他们,每年这里的商品结构都会进行调整,6~12个月的时间内,如果一种商品的销售情况不佳,就会由其他商品取代,超市的商品淘汰率年均高达30%。

 

上海城市超市是另外一个成功典型,只拥有4家平均面积800平方米的连锁门店便实现盈利,凭借的同样是经营高附加值商品。据悉,城市超市的进口商品比例在40%~50%之间,每年至少有20%的商品要更新换代。

 

规模发展尚存疑问

 

据介绍,联华港汇店转型两个月之后,每日营业额上升了40%,联华金汇店今年一季度销售同比增幅达70%,调整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但一帖时尚超市的药方,尚不足以成为沪上3000多家标准超市的救命稻草,因为从目前来看,受制于有效的消费群体,要想大规模推行时尚超市并不现实。

 

虽然在上海只有4家门店,但城市超市却以其独特的进口商品结构,吸引来了有效的高端消费群体,顺利地实现盈利。这一现象不但打破了连锁唯靠规模才能盈利的铁律,也让它成为上海时尚超市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但尽管盈利前景被众人看好,规模扩张却始终是一个疑问。城市超市总经理崔逸雄昨日向记者介绍,由于他所瞄准的客户群体始终有限,因此虽然城市超市的出现被业内称许,但下一步的扩张还是比较困难的。在他看来,在上海再增加2到3家城市超市,就能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小打小闹而已,不会大肆扩张。”崔逸雄笑称。而无论是百盛、太平洋还是汇金,他们的成功也不是依靠规模发展大量销售,而是通过出售高附加值的商品来实现。一旦扩大连锁规模,将因有效消费群体的不足而影响赢利。联华同样清醒地看到这一点。联华超市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孙明昨日向记者表示,港汇店的转型模式并不会一成不变地在千家超市中进行推广,而是要因地制宜,根据每个门店周边的消费特点进行相应转变。

 

百联集团总裁、联华超市董事长王宗南表示,标准超市要突破“围城”就必须加快转型,而联华标超转型的主攻方向是功能性转型与品牌调整的转型。具体而言,将扩大1500平方米以上的食品加强型超市在标超中的比例;3000平方米以上的门店要加快向社区店转型;1000平方米左右的门店要扩大生鲜比例,使之逐步向生鲜超市转型;对几百平方米的门店要按照地理位置、消费水平以及周边竞争状况和品牌层次进行分类转型。据悉,继港汇店之后,联华第二批转型试点超市也将很快推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11979.html

更多阅读

闽系房企“凶猛”背后:高负债下的高增长

      闽系房企崛起成为焦点。  旭辉集团近日公布的业绩数据显示,2013年1~12月,旭辉合同销售累计达到153.2亿元,同比大增60.59%;2013年,旭辉在北京、天津的多个项目出现开盘当天房源售罄的情况,去化势头惊人。  不仅是旭辉,包括阳

2016年千亿房企 千亿元级房企集体押宝海外

      2014年开年之际,中国两大龙头地产企业万达和绿地率先拉开了海外投资的大幕,双双进军英国房地产市场。  实际上,自2014年1月以来,绿地将投资12亿英镑在英国伦敦开发两个住宅项目,而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和英国首相卡梅伦

开门红 龙头房企“开门红”显玄机 行业分化加剧

      2014年一开年,部分龙头房企继续演绎着业绩神话。截至2月15日,万科、碧桂园、恒大、保利、招商地产、融创等多家房企公布了2014年首月业绩。万科以近277亿元销售额,位居榜首;“黑马”碧桂园,交出了约177亿元靓丽业绩,恒大、中骏

恒基旭辉城 旭辉联姻恒基 二线房企内地“抱团”

     12月8日,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HK.00884 以下简称“旭辉”)发布公告,披露公司与恒基中国地产有限公司订立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发旭辉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虹桥商务区的地块,用途为住宅及商业。  与之不同的是,港资房企大佬新鸿

声明:《传统房企谋求转型升档 上海标准超市谋转型》为网友枝头渐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