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24岁应征入到,47岁请得诸葛亮出山,63岁崩于白帝城,其中竟然有20余年在不得志中,何况是在比商场要惨烈百倍的战场中。刘备最终能够成就伟业,靠的是坚忍不拔的精神、礼贤下士的态度和对成功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些优点,我们同样可以在那些已经成功的企业家身上看到,更是值得所有创业者们学习。
在三国中,如果把蜀国看做一家企业的话,那么刘备,毫无疑问就是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尽管这家企业大多数的功劳都要算在诸葛亮身上,但在刘备的创业过程中,也正是刘备打下的基础,才让诸葛亮这个职业经理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而刘备身上很多优点更是值得企业领导者和创业者们学习。
一、坚忍不拔: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刘备从24岁应征入伍,直至47岁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才结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困境。正是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才有了后来蜀国这家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礼贤下士:
刘备对人才的看重从关羽、张飞就可以看出端倪,而刘备在依附公孙瓒处时,“见赵云,奇之,深加接纳”。后来赵云因兄长去世请辞归乡时,刘备握着赵云的手不舍得分别,赵云向刘备辞别时则立下誓言“永远不会背叛您的恩德”。正是这种对有才能之人不计身份的结交,才让刘备有了礼贤下士的美誉,并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
三、仁民爱物:
刘备曾称赞徐庶有王佐之才,可见对徐庶的器重。当徐庶因母亲被掳,不得不请辞时,刘备只好与徐庶挥泪道别。但正是刘备仁民爱物的精神,才有了“元直走马荐诸葛”。
诸葛亮的加入是刘备事业腾飞的起点。《隆中对》里对当时局势做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使刘备思想豁然开朗,于是恳请诸葛亮出山,帮他完成大业。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已经间接地阐述了他出山的部分原因。
一是荆州乃军事要地,而刘表定然守不住;益州土地肥沃广阔,那里的主人刘璋则懦弱无能,此两地最终还是要归到刘备名下。
二是刘备乃皇室后代,天下闻名,攻击曹是民心所向。这两点是从企业潜力和影响力来考虑。
三是诸葛亮为自身考虑:当时刘备并不缺少勇士,但缺乏真正的谋士,因此自己可以在刘备身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抱负。
刘备自然不清楚诸葛亮所想,但也从侧面说出诸葛亮出山的部分原因是蜀国这家企业有发展潜力,并且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当然也和刘备知人善用、用人不疑有很大的关系。自从得到诸葛亮之后,这家曾经颠沛流离、数次濒临灭亡的小企业终于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