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1日在地震重灾区四川什邡市采访时了解到,在灾后重建急需项目资金支持的关键时期,什邡市招商局坚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动摇,先后拒绝了一批水泥和硫酸生产企业投资,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肯定(2008年9月21日新华社)。
在灾后急需资金重建的困难时期,什邡市仍然坚持引进项目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如果引进高污染的企业,不但近期要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而且地方经济也根本不可能平稳和持续地发展。
目前,正是发达地区产业由低技术向高技术转型的时期,有些夕阳产业于是就向欠发达区转移。像什邡等地的一些有见识的地方领导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只引进前景比较好的朝阳产业,只引进技术比较密集的产业,而拒绝行将消亡的夕阳产业和其他高污染的产业。
一个人在特殊困难时期,容易做出不合常规的举动。病急乱投医,人穷乱请神,就是典型的表现。有些欠发达地区,急于想改变现状,急于想把工业经济做大,就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条捷径,所以,只要有项目愿意进来,就恭恭敬敬地迎请,也不管这尊神是“财神爷”还是“背时鬼”。
如果只管表面政绩,只管GDP的增幅,现在的招商引资目标比较容易寻找。在发达地区,那些不愿意增加治污投资的企业,那些只希望利用地价和劳力低廉优势的企业,就非常乐意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办企业。但是,这样的招商引资是弊大于利,不但对老百姓的近期利益无补,反而对老百姓的长远利益有害。
9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作报告强调指出:“绝不能以损害人民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应该说,这是中央对经济发展提出的底线,是对发展教训的总结,更是对科学发展的要求。作为官员,坚持科学发展以造福人民,不但是对党和人民的利益负责,而且也是对自己的良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