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所独有的优势在亚洲甚至全世界其他城市的发展中,都很难找得到。东北亚知名城市都各具特色,都在向成为本地区的中心城市而努力。但上海早已不满足于成为东北亚的中心,而是以成为世界级大都市为目标。”日前,在韩国企业界有“中国通”之称的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上海代表处次长朴汉真,在万都中心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的独家专访。 朴汉真介绍,韩国过去在海外的投资相当积极,但对中国投资呈跳跃式增长则是在1992年与中国建交后才发生的。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受创严重,放缓对外投资步伐。但2000年以后,由于中国加入WTO市场开放孕育的巨大商机,以及美欧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仍维持较高增长,韩国对中国投资的热情再度高涨。 “加入WTO之后,各国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已不仅仅是技术。”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式营销”。在投资策略上,韩国大财团如三星企业,将最先进、最新的技术,同步移往中国,并以将高附加值产品切入中国市场作为攻击型投资策略。由于韩国将中国视为重要的生产基地,期待中国加入WTO、市场更加开放后获利更多,因此,韩国厂商对中国投资更趋积极、大型化。 据介绍,在中国入世之前,三星就将中国视为海外投资首要重点区,并对中国投资企业经营正常化、扩大投资规模及技术投资,同时进行本土化政策,以达到生根中国、与中国经济同步增长的目的。“‘中国式营销’现已成为韩国生产型企业在中国占领市场的不二法则。”
![明智之举的意思 投资韩国明智之举](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324521794502.jpeg)
“韩国在中国的投资去年达到颠峰状态,今年的增长速度就不如前几年。”朴汉真表示,现在能进入中国投资的企业都已进来了。而相反,中国企业在韩国的热潮迟迟没有开始,“我们也曾接到一些中国餐饮公司的咨询,希望到韩国开店,但都因为韩国设外资注册资金40万的限制,而无所作为。” “成本已经不是中国企业关心的头号问题了”,他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提高品牌价值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同样的产品在韩国生产的价钱就高于在中国原产。”因此,对目标是欧洲和美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把生产重地移到韩国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