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雄路一带方圆1.5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大小小60多家经济型咖啡馆。
3年前,阎会仁的每日咖啡烘焙工坊在这里开张时,他没想到,周边会成为江城的咖啡馆聚集地。和动辄上千平方米的商务咖啡厅相比,这些经济型咖啡馆的共同特点是,店面规模多在20—60平方米,店内布置犹如“自家客厅”,温馨而有特色,产品以售价10元—20元不等的现磨咖啡为主。
2009年初,这股“经济型咖啡馆”风潮越刮越猛。眼下,汉口台北二路仅有500米长的街道上,集中着上十家咖啡馆。云林街、高雄路等成为咖啡爱好者们的集中营。
记者探访发现,经济型咖啡馆投入不大,看似简单,然而最近一两年新开的小店中,有的仅做了两三个月就难以维持。多家从事该行业5年以上的老板们提醒,没有一定“咖啡素养”的经营者谨慎入行,入行后要学会忍受一年的清苦。
新店主须学会“守”字诀
记者探访发现,投入5万元即可开一家经济型咖啡馆。咖啡馆通常选址于稍偏僻的次干道或小区,如果不加转让费,月租金2000元左右,装修费2万元至3万元,普通的煮咖啡机器需一两万元。店面经营人员为一两个人,新开小店多是老板自己当服务员。
去年2月,经济型咖啡馆风头正猛时,李静投入不到10万元,在水果湖某住宅楼的一楼,开了一家50平方米的咖啡馆。李静说,一天卖20杯10元咖啡即可维持成本。开店一年后,小店维持收支平衡。
而三年前,阎会仁开咖啡馆时,仅用半年时间就收回7万元开店成本。开店半年后,只能坐30人的小店通常挤得满满的,熟客自带的咖啡杯挂满墙壁,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2008年,小店平均每天接待100名顾客,每月咖啡销售额达到两三万元。
阎会仁说,去年,周边新开咖啡馆确实分流了一些客源,每天客流量下降到80人。不过,新开咖啡店基本以销售咖啡为利润点,而阎会仁的咖啡馆里有一台武汉市最大的咖啡豆烘焙机,月卖咖啡豆300吨,有广州、深圳等地的咖啡馆从他这里购买咖啡豆。“咖啡馆以熟客为主,口碑传播非常重要。”李静在开店之初,度过了一年“等候期”。开咖啡馆的心态和餐馆不同,李静说,一旦有了急功近利的心理,装修氛围、咖啡质量都会变味,很难赢得回头客。
不懂“行规”莫开咖啡馆
西北湖咖啡烘焙工坊的何建忠,算是武汉经济型咖啡馆的“鼻祖”,这位来自台湾的中年男人,在西北湖经营咖啡店已有十个年头。从摄影师转行后,阎会仁一直在何建忠的店里当学徒,用了五六年时间“弄懂这个行业”。
阎会仁说,煮咖啡时间相差四五秒钟,水温相差1℃-2℃,味道就相差甚远。不过,烘焙、煮咖啡技巧仅是“懂行”的基本要求,咖啡爱好者通常具备一定素质,他们不仅喝的是咖啡,喝的也是一种氛围。老板如果不具备咖啡方面的素养,不热爱咖啡文化,和顾客很难有共同语言,聚集人气相当困难。
开店之初,一些熟客从西北湖追到高雄路,阎会仁凭借当学徒时积累的熟客资源,很快站稳了脚跟。小店没有价目表,阎会仁笑言,一些过路人以为这里消费蛮贵,小店借此也拒绝了不懂咖啡的人。
如今新开的一些咖啡馆,会增加桌游、小型棋牌等项目,有的顺带销售服装和食品。阎会仁的小店仍然以咖啡为唯一业务,他说,咖啡馆增加利润点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忽略对咖啡本身品质的掌控,否则很容易丧失目标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