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骄阳如火的正午时分,蜗居凉爽写字楼的白领,你们准备好午餐了吗?近日,笔者发现这些上班族的工作餐已经悄悄从自带便当、商务套餐等变成了即食的饭团、寿司、盒饭或拌面。 如今,这些方便、快捷、营养、美味都沾边的便利店鲜食深得上班族青睐,而他们自有品牌的即食食品的质量如何保证?
便利店盘踞写字楼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负担加大,时间是城市人群最宝贵的东西。也正由此,无论是匆忙赶车的上班一族,还是埋头苦读的学生一众,工作日的早饭、午饭,甚至是晚饭,人们都尽量压缩时间也争取片刻的休整或更全力的工作。
据笔者了解,上海目前有罗森(华联罗森),全家,可的(光明公司),好德(农工商),喜士多,良友,快客(联华)等约8家24小时便利店。而在每个稍有规模的写字楼周围都至少能找到三家便利店,有的甚至还是隔条小马路的街坊邻居。
位于石门二路和新闸路口的现代建筑设计大厦就有全家、罗森、快客盘踞,在此工作的工程师潘先生表示,因为中午公司食堂会提供工作餐,所以同事们的早餐多半会选在便利店购买饭团、包子或者三明治等,不仅方便,口感也很好。
中山公园联通大厦写字楼楼下的罗森和全家就是一对隔条马路的邻居,店内的营业员告诉笔者除了饭团、寿司,中午的时候,盒饭和凉面也销得很快,盒饭的量稍多,内容也更丰富,男士买得较多,而海苔饭、凉面和沙拉则更加适合女士健康低脂的要求。附近工作的姚女士说,她特别喜欢全家便利店的白美人红豆面包和可爱爽滑的豆腐布丁,经常会在下午打盹的时候买来做小点心解解馋。
那么,这些鲜食的质量由谁监管?还是各自为营,有没有便利店的鲜食标准呢?
监督体系让位品牌
似乎连锁便利店行业并没有标准的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
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的鲜食课课长告诉笔者,对鲜食品质的保证,全家便利店主要从采购、生产过程和冷链的配送各个环节把关,控制好每个阶段的温度,并且请ITS和SGS两家监测公司对食品进行监测。当笔者问及是否在鲜食食品的包装上印有这种质量认证的时候,他表示没有标注,但全家便利店所有的鲜食每天都是新鲜的,实行的是24小时倒掉制,卖不完的盒饭、饭团等,一到24小时全部倒掉。调查发现,还有些便利店是清上海市食品卫生局做相关的监督监测。
鲜食的保质期很短,正因为如此才能保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一过午夜,这些食物都要被丢弃,可能便利店会损失很大一部分成本来保证每日的新鲜,但这巨大的浪费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一些便利店的人员告诉笔者,这也是无奈之举,要想每日控制好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匹配也不是很容易的,市场的消费形式是在不断变化的,可能长时间对市场的熟悉和经验的积累,这种浪费会有所缓解,这对于便利店的经营公司也是节约成本的一个好现象。
专家认为,一些在国际上运作和经营都相对完善的大牌便利店,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对完备的供求体系,消费者食品的品质也比较有信心,此时,品牌的影响力就成了质量的保证。
此外,笔者认为便利店能否考虑在恰当的时候将这些会被浪费的食品捐给附近的敬老院等慈善机构呢?这样既能够减少浪费,又能够做善事。 视点 便利店:我们还能门挨门走多久?
笔者调查发现,现在上海作为便利店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整个行业的品牌意识和营销手段还不够,模仿同质化的现象也常常见到。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星罗棋布的大格局里杀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必须要可靠商品和服务的差异化。
从2000年起,上海年均新开便利店超过1000家,呈现出爆发式的成长。尤其是在2002年和2003年,上海便利店大兴“门对门”、“肩并肩”式的开店“圈地运动”,2006年4500家的规模已经使上海平均3800人拥有一间便利店。一直忙于快速圈地的便利店将进一步密集于我们的视线网点,还是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下一片呢?
此前,有关上海便利店几乎全部亏损,上海市场便利店过饱和的传闻沸沸扬扬。但是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却不以为然,“我们认同市场永不饱和之说。”因为市场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新店扩张之日,必有伴随有旧店的消失,激烈的竞争会导致行业不断进行重新洗牌,在这种新旧交替的洗牌中,市场完成着自我成长和不断完善。
无论千里一遇抑或是门挨门,还是应了那句:存在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