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的上午,记者驱车前往平舆县洼李村村民李国喜家采访,他家热闹得像个小集市,来自周边乡村的70多位妇女带着自制的绣花鞋垫正忙着交货付款。老李忙得够呛,要给姐妹们倒茶让座作登记,又要陪着厂里来的收货员验货付款发货样。虽然忙,老李一直是乐呵呵的。
验货开始了,姐妹们纷纷亮出“杰作”,记者不禁为之叫绝:“情深似海”、“马到成功”、“福如东海”等彩色字体秀气工整;鸳鸯戏水、花好月圆、龙凤呈祥等刺绣图案形神俱备,真没想到这些农家女手这么巧。“你知道吗?这些巧媳妇才学了半个月,就能绣出这么精美的鞋垫了!”老李说,“只要检验合格,一双鞋垫厂里当场付加工费48元,有些巧媳妇一星期能绣好三双鞋垫呢。”
该村三组的王小含交付三双鞋垫后,当场领到144元。她高兴地对记者说:“俺男人在外打工,俺在家照顾孩子、伺候婆婆,还要忙地里活,以前有空时就打打麻将消磨时间。后来老李让俺去试试,第一个星期就挣了48元,真是太划算了。现在,家里活一忙完,俺就绣鞋垫,姐妹们也经常来串门,谁还有闲空去打牌斗气啊,日子过得可滋润呢。”王小含边说边干,又忙活起来……
“厂里原料全提供,还免费培训。每个月平均按绣好8双鞋垫计算,巧媳妇收入达400元。咱村有百余户村民,有40多户报了名,收入还是挺可观的。”老李当面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帐”。这么好的生意,老李是如何“发掘”出来的?这里面还有段故事呢。
今年五十多岁的老李初中毕业,平常喜欢读读报、看看电视、听听广播,人缘也特好。2005年初,他偶然接触到驻马店市河南纯手工纯棉刺绣鞋垫厂想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业务。老李想:洼李村虽说距县城有30公里远,不过随着“村村通”公路的修通,村里又设个小站点,交通条件还是很便利的。村里妇女个个都有一手绝活,都会刺绣。要是能把她们组织起来,挣钱务农两不误,是条多好的路子。
说干就干,老李立即到厂里核实信息,请公司管理者来考察,又派侄媳妇郑华起到公司参加培训,回来亲自示范。郑华起第一个星期拿到96元钱时,村里没动静;老李一家七八口齐上阵时,村里开始议论起来;待第一个月老李盘点时,净收入3000多元时,不少村民都来报名。人手多了,老李顺利地与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年终一算帐,老李净赚2万多元,村里的妇女们也没少跟着“沾光”。
收货员崔小鸽告诉记者,河南纯手工纯棉刺绣鞋垫厂的总经理李银玲曾是下岗职工,在外拼搏几年后逐步站稳脚跟,回乡后发现大多妇女在家里没事干,遂萌发了办个刺绣厂的念头。李银玲说:“公司目前员工有2000多人,效益还不错,我们的目标是争取两年左右吸纳员工三万人。产品主要销往广州、北京、郑州等城市,部分还出口到欧美呢。”
“俺们绣的鞋垫都能赚美元了!”老李笑开了花,他开始谋划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