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柜台图片 长沙药店品牌药被挤出柜台 杂牌药利润高



  跑了三家店找不到一盒品牌药

  药店:打折品牌做幌子,多卖替代杂牌药 内幕:高利润阻击名品牌

  没有,没有,还是没有。

  7月24日是周六,顶着大太阳,连跑了长沙三家药店,某品牌的健胃消食片依然不见踪影,家住长沙市晓园公园附近的张峰很纳闷,“怎么药店都给我推荐一些没听说过的厂家的药品。”

  根据张峰的讲述,本报记者25日分赴多家药店采访,发现不只是这种健胃消食片,不少常用品牌药在零售药店,已经面临“失宠”。

  品牌药被挤出柜台

  记者选取了夏天市民常需的三种药:哈药双黄连口服液、广州白云山板蓝根颗粒、江中健胃消食片,并随机走访了5家大小药店。

  在芙蓉北路一家大型单体药店,哈药双黄连口服液、广州白云山板蓝根颗粒被告知无货,江中健胃消食片被放在同类药中极难找的位置。蔡锷北路一家中型药店,白云山板蓝根颗粒、江中健胃消食片无货,哈药双黄连口服液则放在角落。记者走访的另外3家社区药店,这三种品牌药都杳无踪迹。

  除以上3种药外,记者发现云南白药的创可贴、三九的感冒灵颗粒、广州光华的小柴胡颗粒等耳熟能详的药厂生产的药品,也是要么没有,要么在药柜最底层。

  打折品牌药成幌子

  25日下午,记者看到芙蓉中路某药店张贴的海报上,杭州民生药业生产的多维元素片打折,进店表示需要购买。

  记者找了一圈,在柜架最底层的角落里,发现了打折单上写着的“市场价21.6元,折后11.5元,杭州民生生产的多维元素片。”

  记者拿起盒子是空的,“服务员,这个还有吗,怎么摆个空盒子在这里啊?”店员走过来说,“不好意思,先生,这个没有货了,卖完了。”

 药店柜台图片 长沙药店品牌药被挤出柜台 杂牌药利润高
  她顺手拿起了货架上另一款产品介绍起来:这种和您要的那种差不多,有效含量足,吸收充分,老人、小孩都很实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打折的品牌药往往成了吸引顾客进店的幌子,顾客进来后被告知已经售完,然后店员再推荐另外的替代品种,并强调疗效差不多、价格还更便宜。

  探因

  杂牌药利润高达5成多

  品牌产品往往是商企吸引人流、赚取利润的“杀手锏”,怎么到医药零售终端,就成了不受待见的“小媳妇”了呢?

  一位从事药品零售20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品牌药的利润基本透明,最高不过15%,而一些杂牌药,甚至是自己的贴牌药,利润则高达50%以上。

  “药店不是慈善机构,也是企业,当然要趋利,所以高毛利品牌占据柜台,品牌药则慢慢成吸引人流的噱头,特别是在中小型药店被边缘化时。”

  对品牌药企来说,面对逐渐达成默契的大多数药品零售终端,抗议的声音基本是微不可闻。一位药企负责人告诉记者,终端为王的现状下,他们也没太多办法,“这其实最后还是患者利益受损,因为选择有效率低的药品,他们的健康成本支出大为增加。”

  (三湘都市报 记者 邢云 张文杰 实习生 李敏 李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18679.html

更多阅读

店中店的好处和坏处 品牌药企业的店中店现象

     近几年来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以前北京同仁堂在各地药店中设立的同仁堂店中店以外,逐渐增加了许多新的面孔,例如东阿阿胶在其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万家中开设店中店,康美药业的中药饮片在中联大药房等设立的康美店中店,海正药业也开

lg彩电怎么样 空调隐退彩电暴跌 LG电子或被挤出中国

     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曾经风靡中国市场的外资家电品牌LG,如今开始连尝败绩和苦果。专家指出,“按照这种趋势,LG电子将会步日立、东芝等日资企业后尘被挤出中国市场,最终在中国市场沦为品牌租赁商”。  日前,继LG空调今年在

韩国本土包包品牌 本土品牌被挤出高端商场

     在北京大型商场的加速升级中,引进国际品牌成为各商场一致的选择。中国本土的品牌逐渐被挤出消费视野,与中高档商场渐行渐远。  近年来,北京的各大商场普遍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升级,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化妆品、箱包、服装等

声明:《药店柜台图片 长沙药店品牌药被挤出柜台 杂牌药利润高》为网友夏末秋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