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 理性认识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容易引起歧见的命题。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我们既不能漠视,也不能高估,在观念上应理性认识,在政策支持上应保持适度。

    2008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展,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那些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经营风险显著放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而且,这个微观问题和市场问题似乎已经上升为宏观和政治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些政府部门和监管当局开始运用行政手段要求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全面放开贷款业务。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小企业融资难本质上属于一个市场问题、经济问题,必须依靠经济手段和市场力量来解决。

    如何认识中小企业的性质

    由于经济体制、企业的产权性质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尽管各级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商业银行也在组织体系、经营机制、融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层面的改革和创新,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收效甚微。原因何在?见仁见智。但是,一个关键且经常被忽略的原因是,我们对中小企业性质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1、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过于宽泛。中小企业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是不尽相同的。理论上,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界定中小企业。前者主要是从企业组织形式、融资方式以及所处行业地位等方面进行界定;后者则是通过雇员数量、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数量指标进行界定。整体看,大多数国家是从量的维度来定义中小企业。以制造业为例,《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欧盟规定250人以下,且年产值不超过4000万埃居;日本则是300人以下或资本额3亿日元以下。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依据的是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就工业而言,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由此可见,我国定义的中小企业标准要比发达国家宽泛得多,国内的一些中型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要被视为大型企业了。从这个角度,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我国被显著扩大化了;另一方面,支持中小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多数被那些所谓的中等企业享受了,而真正的中小企业则没有得到政策的优惠。

    2、中小企业的存活率较低,贷款扶持作用不能高估。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存活率是比较低的。从美国的情况看,尽管美国对中小企业有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但其存活率5年以上的占32%,8年以上的占19%,10年以上的只有13%。即是说,大约有40%的中小企业在婴儿期就夭折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货币信用的高风险企业,其理性的贷款选择必然定位于存活率高的企业,一般是那些存活超过10年以上的企业,对于存活率低于5年的企业,商业银行必须回避,否则,就会导致信贷风险,对股东,对存款人、对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对于存活率低于5年的企业,其融资只能依靠创业者的自有资金或依靠资本市场通过创业投资、天使投资来解决。从这一角度,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都应该由银行来满足。

 3、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大企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的情况看,目前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提供的就业机会大约75%;在出口总额的占比约为60%。这表明,中小企业是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进步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需要注意的是,从经济增长的贡献角度,中小企业这个术语反映了对“企业家”涵义的一种根本性的认识混乱。中小企业可以划分为“复制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两者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天壤之别。“复制型企业”在解决就业,创造产值等方面具有一定贡献,对那些从事这类活动的人可以带来财务回报,但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比较小的。真正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绝对意义的是那些“创业型企业”。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创新型企业的活动,那些包含着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或是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新方法的商业活动,社会才能将其技术推向前进,并因此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增长。由于金融资源的稀缺性,金融部门的支持更多地应当向创新型企业倾斜,而不应过多向“复制型企业”倾斜。目前,我国大多中小企业属于“复制型企业”,它们利用我国劳动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和商业领域重复制造那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和服务,使我国成为只能为发达国家提供初级产品的“世界工厂”,既阻碍了我国的产业升级,也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这一角度,减少对那些“复制型企业”的金融支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4、中小企业不等于民营企业。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在观念上有一个误区,即中小企业就是民营企业。商业银行在贷款对象选择方面,也始终有一个难以破除的所有制情结。这一情结的具体表现就是给国有企业贷款没有风险,即使贷款将来出现了风险,责任也不会很大。而对民营企业贷款,一旦将来贷款收不回来,其中的原因就难以说清楚,个人承担的风险就会很大。因此,在同等情况下,商业银行更愿意对国有企业贷款。其实,在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群体中,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是多元化的。作为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目前民营企业的确占中小企业的主体,但国有中小企业依然处于重要地位。以工业企业为例,目前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约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所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也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如何看待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容易引起歧见的命题。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我们既不能漠视,也不能高估,在观念上应理性认识,在政策支持上应保持适度。

    1、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伪命题。首先,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多样化的,既包括间接融资(银行贷款),也包括直接融资(产业投资、天使投资、股票融资等),所以,不能将中小企业融资难简单地理解为贷款难。其次,即使从银行贷款方面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实际上是比较大的。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9年6月末,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3.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为54.3%。

   第三,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贷款难。真正贷款难的是那些成立不久、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的企业;或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或是产品市场不稳定或没有市场的企业;或是那些产品将要退市的夕阳产业。这些中小企业既不符合银行贷款的条件,也不符合证券市场融资的基本要求,因而,融资难是必然的。但是,这部分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对融资困难的呼声最高。因而,往往容易使人们产生中小企业融资普遍很难的错觉。

    2、中小企业融资难根源于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难,从根本上源于我国银行系统之外的金融服务非常欠缺。一般而言,企业融资方式有内源融资(企业保留盈余)和外源融资(股权性融资、债权性融资、项目融资、政府基金等方式)两种渠道。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顺序是:在初创期,以内源融资为主;成长期和成熟期,以外源主动性银行融资为主;成熟期到衰退期之前,以内源权益性融资为主,银行融资退出;进入衰退期,则以外源被动性债务融资为主。但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我国中小企业始终存在着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没有充分考虑到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也不注意使用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融资方式。而且,从国内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看,现行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架构并非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模式并不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因此,仅仅依靠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不可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多年来,尽管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各类金融机构都进行了若干积极尝试,但大多数措施和办法都根植于现有的银行体系,因此,问题的解决收效甚微。

    3、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是商业银行“嫌贫爱富”造成的。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目前大多数人将板子打到银行身上,认为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嫌贫爱富”,喜欢傍大款,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对商业银行来说,“嫌贫爱富”是商业银行必须恪守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尽管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社会人,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它必须首先要控制好风险并实现盈利。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强、财务体系健全、信息透明度相对较高,因此,商业银行追逐大企业是理性经济人的本质要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重视不够,是因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透明、财务体系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末,我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达到11.6%,比银行业整体平均不良贷款率2%高出9.6个百分点。而且,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型企业的5-8倍,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不足以覆盖银行的管理成本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在贷款上对中小企业有所“歧视”,再正常不过了。

    4、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稀缺性经济,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资金短缺是一种常态。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也是自然合理的现象,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成为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是市场经济固有的一般性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如果给中小企业融资赋予过多的政治内涵,不仅会误导金融资源的配置,也会误导社会公众的价值判断,甚至会误导商业银行的行为,增大信贷风险。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 理性认识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难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18967.html

更多阅读

“长沙模式”:政府为中小微企业购买服务

      2013年12月23日,长沙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左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刚接到上级通知,山东某市的工信委领导一行这两天要到长沙来考察交流学习中小企业服务工作。”  据了解,长沙市的中小微企业服务工作目前正受到全国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构建信用贷款全链条破解小微融资难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上海两会建言:  “科技型和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融资目前正面临困境,纯信用贷款的发放,除了银行自身经营方式的转变,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日前,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廖岷在上海市政协十二

年终奖优惠税率 中小微企业将享受税率优惠

     问:税收是中小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请问56条政策里面是否有涉及到税收方面的优惠?  答:这次“56条”里面与税收相关的政策有17条,其中涉及到国税的有10条,与地税有关的有16条。  问:中小微企业享受税率优惠时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有

中企动力 中小微企业 中小企业谋“逆袭”

     通过第七届中国中小企业节,众多中小企业的负责人意识到,企业遭遇的困难千差万别,但却面临着共同出路——苦练内功。政府和银行能做的最多只是“扶上马,送一程”,企业的发展最终还要靠自身的“勤学苦练”。  据10月1日发布的

广州中博会 第十届中博会高峰论坛聚焦中小微企业发展

     9月25日下午,第十届中博会中国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论坛以“合作发展、聚力共赢”为主题,邀请我国及印度尼西亚、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高级官员、我国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商大计,深入探讨

声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 理性认识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难问题》为网友谁会笑到最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