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品牌不同于常规商品,具有文化产品属性,其价格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溢价价值,而品牌的溢价指数则决定了溢价价值的高低。
溢价,即超越商品自身物质成本的附加价值;溢价指数,指商品自身成本与其附加价值的比。举例说,一个书包,如果没有品牌,那它可能只卖20元,如果贴上“蓝猫”,就可能卖到30元;如果印上“米老鼠”,则可能卖60元依然有很大市场。也就是说,蓝猫和米老鼠的溢价价值差额达到了30元。
既然一个卡通品牌的溢价指数决定了该品牌的价值高低,那如何提高一个卡通品牌的溢价指数?笔者以为,应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品牌形象的延展度。一个卡通形象,如果想在形象授权方面进行大面积开拓,一定要具备形象延展度。这种延展度可以表现为形象简洁、易被记忆、能附着于多种材质和产品上,比如米老鼠的头像,哪怕做成3个圆圈组成的剪影都可以被有效认知。形象延展度也可以是二级属性延展,就是在一个简单的形象上再进行多角度的二次创作,比如凯蒂猫和芭比娃娃,饰物和服装等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头像极少发生变化。
第二,品牌形象的融合度。不是所有的卡通形象都是“百搭”,比如说白雪公主,一般只适合年轻女性产品的授权。因此,在品牌创立初期,就应着手打造品牌与各类产品的融合度,除非特别瞄准小众范围的消费者,一般情况下卡通形象最好不要有太明显的性别倾向,而年龄偏好方面最好不至于遭到中青年消费者的抵制,像日本的西瓜太郎,目前在国内的授权仅限于玩具和童装,而美国的贝蒂,仅附着于女性服饰,至于虹猫蓝兔,要想延伸到时尚界,还有很远的心理认知距离。
第三,品牌形象的内容产品线。关于品牌和产品曾经有过一段“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争论,究竟是先有形象再去授权衍生产品,还是依附产品的推出再开发相应动漫内容?其实两者都有成功的案例。但就国内市场而言,对一个成功的卡通形象进行授权衍生开发显然更容易一些,而反向推出则相对困难。比如,通过汽车用品推出的八发(BAFA),虽然也经过了由产品到形象,由形象到动漫开发的道路,但至今仍无起色。因此,扩大一个品牌的知名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配套的动(漫)画或Flash进行推广,拓宽内容产品合作。只有当一个品牌的内容产品线足够丰富,才能体现出更多的商业价值。
第四,品牌形象的文化内涵。一个卡通形象,还要有一个与之相配的品牌文化,或是先天存在,或是后天培养。让品牌有一些故事能加强大众对品牌的记忆,并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比如阿童木,已经由儿童动漫变成了时尚品牌,这点肯定和手冢治虫当年创作阿童木的初衷不一致,但这并不妨碍后期对其形象进行全新包装。再如《圣诞夜惊魂》,也同样有了连锁店,骷髅造型透露出酷酷的时尚感。
第五,严格控制品牌衍生产品。品牌衍生产品不怕多,就怕滥。迪斯尼有多种衍生产品,产品质量都不错,品位不低,与品牌形成了良性互动。我们熟知的“蓝猫”品牌,最多时曾有6000多种衍生授权产品,却因为不合格的蓝猫保健品事件而名誉扫地。这其实只是一个导火索,此前对衍生授权及经销商的粗放式管理,早已显露出蓝猫单薄的品牌溢价指数无法支持和提升产品的价值。反观迪斯尼,并没有因为其乐园员工猥亵儿童的事件而导致迪斯尼品牌名誉扫地,有效的公关是一个原因,更关键的是,迪斯尼品牌长久树立的健康形象不会因为一两个恶性事件而轰然垮掉,其品牌的正面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
虽然很多国内动漫企业以“做中国的迪斯尼”为终极目标,但要成为迪斯尼谈何容易——成立了80年、拥有众多卡通形象及品牌资源,早已由一个动画制作机构发展成为融合多项产品经营的“娱乐航母”。多年的品牌经营,持续不断的品牌培育,使迪斯尼进入一个品牌释放期,仅仅依靠品牌的无形资产,就能获得巨大收益。反观国内的动漫品牌,仍处于一个初步建立期,品牌的培育和成长任重道远。因为,如果卡通形象没有建设成卡通品牌,没有达到足够的溢价指数,形象授权无异于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