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多数人是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慢慢长大后开始游走于童话与现实之间,当人疲惫的时候,总是想变成孩子,回归母亲的怀抱。
从情感诉求的角度,儿童用品具备了先天的召唤力,但为什么国内本土品牌总是徘徊不前?为什么中高端市场几乎被国际品牌垄断?面对儿童用品未成熟的局面,具备什么基因的品牌可以突围?
穷孩子也要当宝贝养
在农村有这样一个习惯,姐姐穿小了的衣服转给妹妹穿,亲戚之间也用穿过了的衣服作为交流感情的方式,我们常会看到流着鼻涕的小孩子穿着松垮的衣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处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注定了童鞋、童装是小康阶层以上人群的专利,所以五六年前的儿童用品品牌多在一、二线市场聚集。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随着现在儿童品牌意识的早熟,成人对孩子的投入费用越来越大,儿童用品市场的潜力也就越来越大。从出生的奶粉钱,到上学的费用,再到婚嫁全部都要操心,甚至有人说:“人的前半辈子是为自己活,后半辈子是为儿女话”。
如今的局面是,穷孩子也要当宝贝养。尤其是在外打工的父母,多数会在物质上对留守的子女进行补偿,在这种心理驱动下,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的增长。
如此大的市场潜力,就没有人不动心?有的!但是,童鞋、童装本土品牌的营销运作普遍要比运动、真皮品牌滞后,多数企业对于儿童用品市场采取了“先拿下成人,再辐射儿童”的策略,毕竟买单的是成人。本土童鞋、童装品牌传统的批发模式与价位注定了他们在渠道建设上的弱势,在品牌建设上的力不从心。
唐老鸭与米老鼠
这是迪斯尼在中国的象征,它们伴随着许多80后的成长,试问这样的品牌积淀与影响力兑换成广告投入价值多少?如果他们涉足儿童用品领域是不是具备有先天优势?中国的动漫与国际社会相比滞后。没有基础的支撑与营销的配合使国内许多儿童品牌先天不足,在没有成熟的时候被市场冷落!
这一现象解释了为什么国际品牌可以占领一、二线市场,这不是国人崇洋媚外的表现,而是文化渗透影响了许多人的思想。
儿童用品DNA
对于方兴未艾的儿童用品市场,笔者大胆对其未来的发展做一个推测,试图找出其DNA.
其一,未来的领军童鞋、童装的品牌要么是新一代商界的主宰,要么就是继承了“父母”的优势基因,也就是由成人品牌过度到儿童品牌。
其二,未来的主导趋势,一定的虚拟化经营,企业只掌握品牌的象征性与终端市场,其他环节都将整合全球的资源,未来在国内动漫产业中一定会产生虚拟卡通的儿童用品品牌。
其三,最重要的是对儿童有益,因为欺骗儿童所带来的后果,就如三鹿所带来的巨大恶性循环,必然会成为全民的公敌,十几年的积累一夜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