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一,万物皆可以一作连接;
在这里,有着雄心、野心与虐心。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安装一个APP……
——题记
早就吹风了N篇的小程序终于在1月9日如期上线。为此,微信方面酝酿了长达一年!
遥想10年前的同一天,2017年乔布斯的苹果首款iPhone发布,微信方面似乎有意在隐喻些什么……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小程序天生傲娇,必将再一次改变软件应用”,而是基于大平台“自带闪光灯”。
那么,2017年度互联网第一“风口”、业界首个“独角兽”诞生了?
从商业角度而言,除了企鹅帝国以外,这并不算是一个非常喜大普奔的消息。
另有消息透露称,支付宝也在筹备自有开放平台给第三方创建应用,据说也被命名为“小程序”,其功能还与微信小程序相似,且开发系统更开放,功能更多。有点不同的是,据称支付宝将解决流量分发问题。接下来,有好戏看了!
不过,就用户而言,多了一个看热闹之余,还能有一种新的程序使用体验,“切克闹”。
那么,微信小程序是什么东东?按微信之父张小龙在“2017微信公开课”里表述就是,“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就能打开应用,也实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安装太多应用,应用随处可用,但又无须安装卸载。”
“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如此看来,“唾手可得”的微信小程序秉承了“不占空间”、“不骚扰用户”,随时满足用户“主动性需求”,乖巧,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由于没有了广告及推送,小程序提供的主要是服务或工具而不是“聚粉”。
时代要变了?为用户减负?如果通过小程序能实现常用APP的主体功能,自然可以解放了手机内存好几个G!厉害了word哥,“靠卖内存提差价”的手机、平板厂商估计会恨死你滴!
看样子微信小程序最能“装”!都要自成操作系统了?!据了解,符合条件的开发者都可以申请注册小程序,由于微信给开发者提供了开发工具,集编程、调试、开发环境、发布于一体,开发人员只需要按照官方文档进行标准化开发就好了。不过,就目前情况看来,各大软件应用商家对于微信小程序的响应程度不一而足。
然而,目前的很多想法都是多余的。毕竟正如其名字一样,小程序,是的,它小,现在还小。
好爽的“后门”:小程序的远大前程
先撇开一切不说,就微信小程序的使用场景和初衷而言,其是从用户出发,有着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群体洞察的。
微信仅仅是平台吗?张小龙已经“大言不惭”地指出“微信也是一个工具”,“微信的目的也是帮助用户用最高效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务”。那么,小程序固然也不过是一个工具。
从APP到微信公众号的演变,其实可以理解为用户需求索取方式的改变,大家已经不满足于被推送的服务,而是自身主动去追求、关注想要的东西或工具。微信小程序,说到底,也是在为用户做类似的事情。
小程序的定位是什么?按张小龙的话就是,“体验比网站好,比下载APP更便捷”。据微信团队介绍,目前,小程序和服务号同属于微信公众平台,是互相独立的体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关联。其实,微信小程序也叫微信公众号,只不过微信方面想对其有所区分突出。据悉,小程序原来的名字还叫“应用号”。
要知道,如今多如牛毛的APP应用让人目不暇接,更多的不常用的应用APP只是躺在安卓市场、华为应用、应用宝市场等各自为政的应用商店平台里供人下载。而小程序一出,这些兜售各种应用的平台估计似乎逐渐可以“歇菜”了。
而且,除了最常用的APP以外,更多的APP不过是被图新鲜的人们“安装——试用——卸载”,尽管不少软件产品还为刺激用户安装试用而乐此不疲“搞活动或送优惠”。那么,小程序不就是“安装——卸载”的繁琐操作的“终结者”吗?
好爽的“后门”啊!被微信盯上了,“程序猿”终于“殚精竭虑”地排除万难实现了,这不就是想用户所想、为用户排忧解难的“业界楷模”吗?
值得注意的是,小程序的愿景是要把所有APP都融入微信里,有微信“就够了”!如此一来,各式应用商店都可以“退休”了,微信似乎就等于一个“万能”的软件集散地及操作平台!不过,这么一来,你让阿里支付宝方面怎么想?
而且,基于坐拥超过7亿用户粉丝的微信大平台,小程序固然可以“号令天”下,当仁不让地成为“连接一切”的软件应用连接器。小程序类似一个功能无比强大的“应用宝”,但应用宝只能给到你所需的下载,而小程序给到你的是“想要就要”的痛快应用体验。而且,随着小程序的“逐步深入民心”后,更多的使用场景将被发掘出来,连接、打通更多新的应用场景。这,就是腾讯希望微信能布局的完整的软件应用生态圈,以进一步构建O2O等商业衍生应用的闭环。
拥有了最完整丰富的互联网生态,微信当然可以“挟终端”以令用户,什么社交、购物、出行、支付、游戏、资讯等板块的进一步扩张“不在话下”。
小程序的未来有多美?想想也“醉了”。
不过,虽然小程序有“远大前程”,但现实情况还有点残酷。毕竟,目前小程序只是场景化的产品,不如原生App的功能完善,如果要完整应用还需安装APP。看看当下很多的APP进驻其中,“大伙们”凑热闹之余,更主要是考虑到其能起到平台覆盖、完善用户使用场景方面,当然,还“幻想着”接下来小程序所开辟的一些新用户体验。
嗯,小程序的各种好还是暂时“憋说太多了”,毕竟要“吞下”更多的APP,接下来“有关小程序开发的程序猿们”是有好些阵子要忙碌的了……
喜忧参半:小程序毕竟还“小”!
小程序是什么?按“微信之父”张小龙介绍就是,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用完即走”,用户不用担心安装太多应用占用内存“拖慢”移动终端设备,也免去了“不喜欢、分手了”还要亲自直面“忍心卸载”的“拉黑”。想要就立马有,无需“约”(因为不需要安装)无需“成本”(没有安装卸载似乎就不会占据内存)无需“分手费”(按道理不会留下太多程序垃圾残留)。稍等,这在现实中宅男们似乎叫做“女友”(充气娃娃)?
而且,微信小程序里的APP应用只能通过手机扫码和搜索来寻找,这样一来,无疑封杀了第三方进行APP营销或诱导安装的渠道,软件就只能通过口碑传播,也迫使软件开发者聚焦在对产品的打磨和优化上。那么,对于那些不常用或不怎么样的APP而言,微信小程序的出现无疑是加速了其“淘汰死亡”,而不是静静躺在应用市场里慢慢“寿终正寝”。
另外,由于小程序开发门槛和成本低,借助微信平台能有不错的流量,如果是根植于场景应用的小程序,则更能获得并激活原生APP之外的潜在用户。
嗯,不过大家还是不要想多了。“无需安装、触手可及、无需卸载”确实很“互联网”,确实更“移动互联网”。好不好用,大家大可以亲自上阵,尝试一下与小程序“赤膊坦诚相见”的感觉。
那么具体用户体验如何?
目前,微信小程序没有提供基础入口,这方面有点让人费解。如今小程序仅能精准搜索,无法关联搜索,也暂不具备向朋友圈分享的功能,只能分享到聊天及群里面。而且就实际安装的APP作对比,小程序也不过实现了APP的部分功能。如果说,小程序能满足你的“主体”需要,这点没错的,但是这种“不完整”的体验并不是人人都叫好。甚者,在一些大应用面前,“简化版应用”的小程序堪称“鸡肋”。例如,“携程旅行”小程序,只有酒店预订、飞机火车汽车购票功能。想要买特价机票、看景点信息与攻略等功能?大家还是“洗洗睡吧”。还有,小程序里的摩拜单车APP只能扫码开车、不能充值……这是在逗“我们”玩么?
就内容而言如此,那么响应速度如何?据悉,微信小程序并非完全采用H5架构,只不过是其开发过程中会用到H5相关的技术而已。为此,小程序提升了加载速度。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加载速度还是不错的,但相对于原生的APP如何?相对而言,其加载与相应速度还是显得慢了。况且,微信小程序的开放性不如H5,在某些方面的效果也不及H5。
所以,目前小程序的功能及响应速度方面都还有待完善和优化,暂时只能是APP软件生态的“另一种补充”。其推出后,原生APP的生存与发展就难以为继、每况日下吗?如果一些强势的APP不乐意被圈进“小程序”的话,微信方面也只能“呵呵”。
说小程序替代APP?有点过了。还不如说,小程序圈了一块地,希望更多“自耕农”进驻继续“扩大自身地盘”罢了。说白了就是,开发者要为相对封闭的微信平台打工而已。但是,前提是自耕农“死心塌地”卖身干活,而且种出来的“农作物”要叫好又叫座。
况且,如今的手机不断迭代,内存越换越大,假如小伙伴们的手机内存足够用,谁又会care那点空间去卸载APP,转投在阉割版APP的怀抱呢?搞不好,到时候会有一些强悍的APP以更强大的阵势与小程序分庭抗礼。
而且,微信小程序还亟须解决不同程序的入口问题。在2017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举出的小程序应用的例子就是“扫描二维码”:无论是“博物馆扫码获取文物信息”,还是“参观扫码排队或点餐”、“汽车站扫码购买车票”,可见“线下扫码触动线上应用程序”是微信小程序的主要应用场景与入口,也是最具“杀手级应用”的价值潜力。那么,弱弱地问一句,假如缺乏足够多的应用场景,小程序会怎样?……
那么,微信小程序到底是谁的菜?
其还只是“小菜一碟”,甚至给人一夜情般的“一夜惊喜”?……
因此,凡事无绝对,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小程序应当是“小而美”的东西和体验,其自然不应当涵盖太多复杂的东西,快捷、机动、甚至随意,包括软件功能应用;然而,“小”也会成为其不可回避的“短板”,小程序里的应用肯定没有了原生APP完整的板块、内容及服务体验。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省下内存要用流量替?
据腾讯对媒体透露的消息称,小程序最大是1M。小程序的推出,是想让用户获取服务更轻量,更轻松。微信会定期清理不使用的小程序的缓存,已经被缓存且未被清理的,再打开则无需加载代码资源。
但是,这么一来一去,小程序里的APP应用真的是“来无影去无踪”吗?正如能量守恒定律一样,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凭空来或凭空消失的东西,惟有永恒的“套路”。有得必有失啊,兄弟。
不是要说节省手机内存吗?用完即删吗?重新加载的流量呢?
细思极恐!苦苦省下来的内存要用频频加载的流量替代呢!
如今,已经有小伙伴表示,用了小程序,“赶脚”流量跑得有点快,流量都不知去哪里呀。
对此,大家不用怒斥咱家移动、痛骂电信联通了,偷跑流量一向是软件程序的强项。
要知道,某原生程序动辄几十M、上百M的应用,套在1M的盘子里,需要更迭多少数据呢?假如,一些安装包就超过100MB的APP呢?这让人情何以堪啊?
按照微信的操作步骤,目前小程序共有3个入口:一是通过线下商家提供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二是在微信“发现”的最下方,但只有当使用过任何一个小程序之后才会显示出来,而且只会显示所有用过的小程序;三是通过微信聊天窗口顶部的搜索,会显示该名称下的公众号以及小程序。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目前小程序只能精准搜索,跑流量本来就是“情理上”的事!
尽管腾讯方面表示,会以精准搜索结果为主,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但,对于流量问题上,如果不是微信方面帮忙“分摊”,多跑的流量始终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不过,APP本身也会存在偷跑流量等问题,至于小程序里的应用是否会更耗流量,这还要实际问题实际分析。
但是,小程序同样会因为缓存、垃圾文件等问题加重微信平台对手机内存的损耗。换句话说就是,并不是用了小程序手机内存就可以完全释放,一劳永逸。
而且,小程序虽然表面上没有“用户流量”粉丝的积累,但是其有着可观的“流量套路”,大家将给微信贡献更多的“流量数据”以及“位置”、“偏好”等信息。况且,微信公众号可关联小程序,因此,小程序就算不能推送消息,但其可通过绑定的公众号实现推送。
不过无论怎样,如果心疼“流量”,或者要“完整的原生态体验”的话,还是安装原生APP吧。小程序,还有待完善,现在可以图个新鲜、装装时髦看看有什么“新鲜好玩的东西”,或者安于某些应用的“浅层使用”。
简而言之,小程序从理论上能帮助大家省下了不少内存,但也会增加移动流量的花销,使用过程中也同样会有内存损耗。对此,“流量土豪”们其实可以直接“漠视”,如果是“流量月光族”或者“流量农民工”的话,就要注意了,要看菜吃饭。小程序虽小,但可不要“贪杯”哦。
APP若非“亲生”,阿里系等情何以堪?
企鹅推广自身应用微信平台固然拥有巨大的流向入口,用完就走无需安装与卸载,确实能提升浅层用户的体验度,也有助于推广各种新奇的小程序APP,但是对于用户惯用、深度使用的APP呢?按道理,小程序固然可以按喜好常用排序,但是基于商业利益考虑,其中有些APP肯定会被推荐到前面,而且很多APP出现在微信小程序里还会被“阉割成H5效果”或者“绑手绑脚”。因为,这是人性与商业属性使然。
假如某一天有了腾讯系“品牌烙印”以及“推荐排行”这一事儿,这么一来,“类竞价排名”的问题就来了。
基于微信平台的先天性限制,阿里系、百度系等应用估计不会受待见。例如,目前与腾讯打对手的“阿里系”旗下APP就不能在微信小程序里找到。例如,淘宝、支付宝、钉钉等大家常用的APP就被吃了个“闭门羹”。
不过这一问题接下来估计会逐步解决,但是估计需要较长的时间去让大家“讨价还价”。例如,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的合并,微信与各大网络平台分享机制的打通等等,这也说明了“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毕竟,搞不好,阿里“得理不让人”搞个“大程序”的话,到时只能是兵刃相见,最后厮杀一场再合并。而事实上,阿里确实也在筹划做这样的事情。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个古人早就参透了的道理到了现在大家还是习惯了“唯我独尊”。可能若干年后,市场格局的结果是一样的,所谓大一统。可惜,如今的BAT各大派系依然还是各自为政,各自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不断设置壁垒、攻城掠地。
那么,微信小程序就可以立马颠覆、下架掉中国互联网公司各自为政的APP图标吗?
不是不可能,但要达到这种目的只有大家都习惯用上了小程序、并且选为应用首选使用入口的时候。当然,就目前小程序里APP软件的功能不全、不齐,以及相对封闭的平台属性而言,小程序的出现具有颠覆意义,但暂未能形成颠覆反应。
最起码,“杀手级应用”场景暂未出现。
就功能而言,小程序可以说是一个小工具,里面很多软件APP可以随传随到,又不用花费手机内存空间去“尝试”或者“供养”。但,这么一来,目前其对于一些用户常用的APP的冲击近乎零,毕竟对于最常用的应用而言,最直接的APP入口才是大家最想要的。否则,为何要绕道而行?更方便吗?会有额外的利益吗?
与常见的APP不同,小程序已不能积聚粉丝,也暂不具备通知推送功能,其更像一个侍者,静静地等待用户“传唤”而工作。
如果硬要说小程序会造成什么冲击的话,那些使用频率较低的APP估计要被“洗掉”。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说不定这些不常用的APP是否可以假以时日借助类似“竞价排名”的手段冲上小程序的主推荐应用,还不得知。
最后,不得不点出来的是,小程序确实是腾讯下的一步大棋,如果成功,很多APP软件的开发、运营等团队都会被其牵绊,这是在培育微信庞大用户粉丝习惯的“角斗场”,更是在布局一个商业生态圈,有了它,微信的价值属性将被进一步强化,而腾讯企鹅帝国将更加如鱼得水。
不过,微信小程序的布局需要把握度的问题,所谓过犹不及。小程序不应当背负太多的期待与信仰,否则终将成为拖累其生存和发展的累赘包袱,小程序快应用就挺好,不要“囫囵吞枣”一概而论。毕竟,有时候,仰望到太高贬低的只有自己。否则,最终充其量不过成为另一个“AppStore”。
回想2016年1月张小龙“用完就走”的产品观,至今大家依然“目瞪口呆”,这跟微信的实际情况截然不同呀:毕竟用上微信的人天天黏着不想走,如今小程序出来了大家更是“不走”了。当然,微信方面肯定是希望更多人用,什么领域的圈子都卷进来!据2016年微信数据报告显示,50%用户每天使用微信时长为90分钟!
而在2016年末“2017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再次解释了“用完就走”:“什么是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一旦用户完成了它的任务,它就应该去做别的事情,而不是停留在产品里面,这就是用完即走的含义。”如今看来,张小龙是想用小程序证明其说的是“真理”,此前大家以为是在说微信,其实是在说“小程序”呢。
“用完即走”,这个有趣的命题,对于用户而言很美好。虽然,实际中的微信小程序只会让人更“沉溺”罢了。但是,对于那些融资创业的新型互联网公司而言,小程序的出现恐怕是一场“灾难”。虽然新APP多了一个推广渠道,但是,如果大家都用小程序了,用户不再习惯性下载APP了,没有了APP海量下载量的数据,怎么向投资东家交代呢?总不能直接找腾讯做投资方吧?
微信小程序真的将会革了APP们的“命”吗?毕竟现在小程序还“小”,暂时不好说。
希望,到时候不要有人出来唾骂:狗日的XX。
时代在变,用户习惯也会在变。对于很多资讯大家习惯了看完就走,而不一定去关注那个号,而程序应用“用完即走”也会是同样道理。
俗语有云,水到渠成。随着移动终端设备性能越来越强悍,互联网流量越来越廉价,未来软件应用的趋势必然是“想用就用、无拘无束”,微信小程序等“用完即走”的这种理念其实很符合这种前瞻式的使用趋势。
风物长宜放眼量。如今,企鹅帝国已经祭出了敲开互联网世界另一极的“连接器战略”利器,这是一次颠覆性的APP革命还是对用户体验的有益补充和提升?那么,随后到来的支付宝小程序将开启怎样的竞争格局?将掀起O2O的线下资源争夺大战?又或者是否会对第三方应用市场或商店误杀一片?抑或“挟小程序以令诸侯”但又恐盛名难却骑虎难下?成败功过假以时日,一切静观www.aihuau.com其变。
(注:此文由作者原创于2017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