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0.99元/斤;菠菜,1.98元/斤……在超市里,商品价格经常精确到几角几分,但顾客结账时,有的超市收银员小手轻轻一点,该找给顾客的几分甚至几角的零头就不见了;有的则以没有零钱为理由,用糖果等小件代替找零。 “没零钱了,找你两个塑料袋吧!”这句话最近在网上非常流行,被网友认为是经典“语录”。不久前,还有个较真的网友把他消费“被四舍五入”的经历写到了网上,并引起了网友共鸣。“虽说只有几毛钱、几分钱,但如果餐饮店对每桌多收一次,超市对每个顾客多收一回,一天算下来这个数字也很惊人。”网友说。电脑再先进也“算不过”商家网友“圆梦”:前几天,我去某大型连锁火锅店就餐,结账时发现价格怎么算都不对,让收银员再算一次,她信誓旦旦地说:“电脑计算不会有错的。”但在我一再坚持下,对方还是重新算了,结果发现账单多收了几毛钱。而火锅店对此的解释是,“电脑就是这样算的,进位进上去了!” 记者:这也太神奇了。一般来说,商家为招徕顾客主动把零头抹掉的比较多,像这样不声不响给消费者把小数点后一位直接进上去的还是不多的。令人气愤的是,该商家竟然以“电脑就是这样算的”来搪塞顾客。我想如果电脑能说话,一定会说:“我比窦娥还冤!编写程序难道不是按照你们主人的意思吗?!” 其实,不光餐饮业、超市,在市民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上也屡有这种现象发生。我在某沿海城市工作时,该市公交车以2.5元/次、1.5元/次定价居多,在没有公交卡又没有零钱的情况下,经常有人被迫多投钱。由于公交行业有“不设找零”的惯例,乘客一般都只能自认倒霉。毕竟坐公交的以收入不高者居多,白白损失5角或者1元钱,都不是件让人开心的事情。找零差钱其实差的是公平网友“聊聊”:消费时“被四舍五入”(其实往往没有“舍”只有“入”)的现象太多太多了,只不过消费者没有留心或者嫌麻烦不计较罢了。不过,我纳闷的是:这种情况有没有人管,而且该怎么管? 记者:地球人都知道,商家给消费者找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有的商家偏不给你找零,有的四舍五入,有的“进分为角”,这样的行为确实够霸道的。去年4月份,浙江省工商部门曾对一家以几块糖果代替零钱的超市开出了1万元罚款。有关部门认为,超市这种做法,变相剥夺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构成强制消费。 不过,超市的营业员也有苦衷。记者曾经和一个收银员聊天,她说:“如果抹掉分币那部分,我们每天交班时,我就会有麻烦。”可是,既然带有分币的商品价格是你们商家制定的,那么商家就理应准备足够的分币用来找零。如果因没有足够零钱而让消费者多付钱,无疑是将损失转嫁给消费者。 现在“转眼就要到春节”了,按照以往惯例,零钱储备可能会比较紧张,这个时候商家应该多动动脑筋。例如,在结账时干脆将分币部分抹掉,无论是20.91元还是20.98元都按照20.90元收取;或者在备足零钱的同时还在收银系统中增加相关的抹零程序,既方便消费者,还能大大加快收银台结账的速度。<
![网友热议 国家安全 网友热议“五入” 商家,你犯了吗?](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494040793159.jpeg)
是主动替消费者买单,还是强行四舍五入或不找零,商家可以仔细算算这笔账。既然不差那几毛钱,何不大方一点,以抹零头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举措为自己赢得好形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