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张先生在山区旅游时意外地被蛇咬了一口。由于地处荒郊野外,不可能有急救车赶到,张先生甚至不知道离他最近的医院有多远。
慌乱之中,和张先生一起郊游的同伴拨通了绿色通道救援联盟的电话。一个第三方救援服务公司——远盟康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盟康健”)的医生接到电话后,马上指导病人原地不要动,立刻在伤口上方的部位用绳子扎紧,并寻找清水反复冲洗伤口。随后,远盟康健还协助联系医院,最终伤者被送到附近医院治疗。
和120、999急救不同,绿色救援联盟是一个更为广泛的组织,远盟康健和国内上千家医院都是这一组织的成员。在国外,急救业务中的第三方服务市场早已是医疗产业中一个成熟的业态,但是在国内,进入这一市场的公司还寥若晨星,而远盟康健正是北京奥运前在国内市场上挖掘第三方服务这座金矿的首批企业之一。
辞上市公司董事职位创业
远盟康健CEO邓钜翰一脚踏进医疗保险市场,源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碰到的一个机遇。
邓钜翰原是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国卫生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北京奥运会前夕,他代表公司和政府部门策划“奥运期间紧急医疗救援联盟”事宜时,开始了解到了意外险牵涉到的急救业务流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在意外险涉及的急救服务上,国内和国外相差很远。国内意外险急救服务和国外的差距是邓钜翰对这个市场产生兴趣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意外险对于保险公司的重要性。目前意外险是各大保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平均为各大保险公司贡献了15%的利润,因此,各个保险公司对于意外险都非常重视。而且随着保险市场的增长,意外险目前200亿元的市场也在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着。
正是看到了意外险急救市场的巨大前景,邓钜翰决定辞去公司董事职位,开始运作远盟康健。远盟康健的服务模式是这样的:当顾客在外地遇险后,他可以立即拨打远盟康健的救援电话。与拨打120救援电话不同(遇险者拨打120,在通知对方自己遇险地点之后电话就挂断了),医务人员会一直和遇险者保持通话,对现场治疗进行指导,直到救护车到来。而救护车到来前的15分钟,被称为急救上的“白金15分钟”,往往对遇险者极为重要。
事实上,在很多地方120出车是要交钱的,而且到医院以后,还要交一笔押金才能享受治疗,这很容易成为遇险者获得及时治疗的拦路虎。但是在远盟康健的服务模式下,可以立刻向医院出示经济担保,保证保险客户第一时间获得治疗。随后,远盟康健的工作人员会到场,监督医院在治疗中的费用支出。最后,当治疗结束后,远盟康健还会完成替医院向保险公司理赔的全过程,保险顾客和医院并不需要为此花费精力。而在传统的急救模式下,这些繁琐的手续是不可能由任何一方单独完成的。
显然,远盟康健是在病人、医院、保险公司之间扮演了一个资源整合者的角色。邓钜翰解释,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就是向大的保险公司,以及商业信用卡组织收钱,大约每一个会员收取5到10元的费用。这是其主要模式,此外就是通过健康咨询向一些会员收取费用,这部分费用很少。远盟康健方面表示,目前会员量不到100万,年底将会在150万到200万之间,预计当会员量上升到300万左右的时候,可以做到运营层面的持平。目前该公司还是处于投入期的亏损阶段,一位负责人预测,到2010年年底营收估计将在1000万元人民币到2000万元人民币之间,也将达到盈亏平衡点。
靠专业能力提前布局
由于是帮保险公司减少麻烦,因此远盟康健的主要销售客户是保险公司而非个人。目前,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信泰人寿、合众人寿等都已成为远盟康健的主要合作伙伴。“预计到2009年年底,客户人数将达到百万级,今后3年内将获得飞速发展。”邓钜翰说。
“意外险出险概率很低,一般为千分之一,如果是高端人群,则不到万分之五,我们对客户收取的年费实际上非常低。”邓钜翰表示,公司目前还是投入阶段,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并非发展保险客户,而是拓展在国内和医院的合作网络,跑马圈地。目前,远盟康健已经通过和120合作,在全国50个城市开通了第三方服务网络,辐射到了近1000家医院,其中一半是直接签约的医院。邓钜翰说,这一日益扩大的网络布局,将成为远盟康健在将来占领市场的“王牌”。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团险部主管王志新认为,对于国内意外险市场来说,竞争越来越激烈,顾客选择的标准就是看各个保险公司谁能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和第三方服务公司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对顾客的吸引力。
为什么保险公司不自己花精力去为意外险顾客提供第三方服务呢?王志新表示,如果国内保险公司想依靠自己的力量给意外险顾客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就必须自己建立覆盖全国的急救网络,需要和各地卫生部门搞好关系,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开拓合作单位,而维护急救网络的运营也需要消耗很大精力。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公司做起来显然更有效率。
记者观察
机会与烦恼并存
第三方服务公司和急救公司是不一样的。国内熟知的120、999都是急救企业,它们有自己的救援体系,甚至有自己负责急救的医院。但是第三方服务公司并不负责治疗,甚至也不负责派出救护车,它主要负责出现意外事故时和急救企业的协调,以及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对接。
从目前国内的急救体系,就可以看到对第三方服务公司的需求。目前国内的急救业务主要由120和999两个企业承担。999主要覆盖北京,除了北京以外没有网络。而120虽然目前有遍布国内的350个急救中心,但是对于国内2800个县级单位来说仍然还只是一小部分,远远不能覆盖全国,很多地方你拨打120根本打不通。显然,目前国内的急救中心体系不能保证对全国的覆盖,在急救中心只能覆盖全国很少一部分、且彼此之间不能协调的情况下,需要有第三方从业者提供重要的补充。不仅如此,在提供急救服务上,保险公司、急救中心、医院和顾客之间还有很多环节需要衔接,这些衔接环节超出了保险公司、医院乃至急救中心的服务能力。
然而,第三方服务公司业务的开展也存在着一些瓶颈。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费建江认为,由于目前国内急救服务主要还是靠120网络,而目前国内120网络只有350个,远盟康健的服务只能依靠这些网络,并受制于地方120机构的服务质量。如果当地的急救网络不完善,第三方服务公司能提供的帮助也很有限。目前国内还有众多县级以下城市没有实现急救网络的覆盖,第三方服务公司要想在这些地方提供意外险救助,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另外,国内卫生领域存在很大市场,但是进入这些市场往往需要依托一定的政府资源。只切入急救市场虽然相对简单一些,但是目前国内的数百个急救网络各自独立,整合这些网络也需要拥有一定的政府资源,推进和各地急救系统的合作难度也不小,这些都将是第三方服务公司未来发展所面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