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光的创业之路:从地摊妹到亿万富翁



 从百元起家,到产值一个亿;从当初挑着货担走南闯北的山村女孩,到如今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中国饰品行业的“大姐大”。潮起潮落,在周晓光身上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创富故事,也折射出了一个企业家动人的创业历程。

 

    跑遍大半个中国,只想让家人过上温饱生活1978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女青年周晓光凭着让家人过上温饱生活的想法,带着母亲的一句话:“会做的不如会算的”,上东北等地卖绣花样去了。那年她17岁,家里有5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全家十口人,任凭母亲怎样算,在那个年代,也只能保证全家人不至于饿肚子。在诸暨的一个小山村中长大的周晓光,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家中条件又不允许她复习再考。即便是有求学的机会,生活似乎也不允许她透彻地学点东西:读高中的时候,每到下午最后一堂课时,她就开始盘算着要去哪里割猪草,还有牛、羊也要放。周晓光回忆说,当她走了6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义乌火车站,平生第一次坐上火车,那份兴奋竟多于第一次闯世界的茫然。事隔多年后,周晓光坐飞机从地球的这端到那端,犹如家常便饭,但回忆起当年坐火车时的心情,依然激动不已。

 

    凭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她让母亲借了几十元当本钱,做起了“跑码头”生意。一个女孩子出门自然比男孩子困难得多,挤火车,赶,为了不耽误时间,经常是白天摆地摊做生意,晚上坐车赶路,就这样,夕发朝至,走南闯北,6年之间,周晓光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周晓光回忆说,当时,她只拿着一本中国地图,沿着公路、铁路往前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能使家里人过上好生活。6年闯世界的结果,周晓光赚了2万元。

 

    十年练摊,掘回了第一桶金

 

    1985年,跑过三江六码头的周晓光嫁给了同样卖绣花样的东阳人虞云新。婚后,周晓光对丈夫说想安定下来了。于是,两人拿出了几年来所有的积蓄,在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里买下了一个摊位。在东北卖绣花样的时候,他们看到东北女子喜欢戴花花绿绿的头饰,周晓光凭着女人的敏感以及同样的爱美天性,就选定了经营饰品。于是,丈夫到广东进货,她在义乌练摊。那种生意人的潜质渐渐发挥了出来。几年下来,他们在义乌最好的住宅小区买下了新房,在市中心朝阳门买下了店铺。事实证明,周晓光的眼光很准,没过多久,朝阳门成为义乌市中心的商业黄金地段。出来闯世界时想要的几乎都实现了,孩子也出生了,似乎该满足该停下来歇歇了。但此时的周晓光好强的性格却丝毫没有改变。

    1995年7月,夫妻俩毅然拿出700万元投资办饰品厂,义乌大地上从此有了一个闻名全国的饰品生产基地。周晓光有了自己的实业,有了施展抱负的天地。当回忆起这个难忘的夏日时,周晓光说,当年作出这样的决策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也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如果办厂不成,夫妻俩几年的身家将付诸东流。事后,周晓光说,两人当初来到义乌时,本就是一无所有,大不了再重新开始。在商界这么多年,周晓光说每次作出重大决策时,都得到了丈夫虞云新的支持。作为副董事长,虞云新一直隐身在妻子身后,不管企业发展到哪一阶段,在妻子这位“元帅”的统领下,他都把公司里外打理得井井有条。“我丈夫现在负责国内南方市场,他负责的那一块不论是信誉还是利润,都做得很好。”妻子这样夸奖。正是这种毅然的选择,使周晓光的人生意义有了快速的提升:从一个个人致富的小商贩,开始成长为一个企业家。我乐意有竞争对手,这并不是件坏事。

 

从1995年办厂开始到1998年,几年时间,新光饰品厂以连续翻番的速度发展,并在全国建立了自己的产品销售网络,一举成为国内饰品行业的龙头企业。面对一个商铺,周晓光自觉可以从容应付;面对一个迅速壮大的企业,周晓光自觉压力越来越大。就在这个时候,她果断作出决定——从1999年开始,周晓光聘请了来自台湾的职业经理人担任公司总经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新光饰品越来越引起同行的注目,到新光挖人的事时常发生,7年间到同行业去发展的至少有千人,完全可以再建一个新光,有人戏称新光是所“黄埔军校”。对此,周晓光这样说:行业的竞争,免不了人才的争夺。但我并不认为是件坏事。目前义乌有1800家饰品生产企业,10万人从事这个行业,一年60个亿的产值。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仅靠一家企业做大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饰品这一行业,只有产业集聚了,在世界的舞台上才有拥有立足之地,才能形成气候和氛围,带动整个产业的提升。义乌饰品业人士说,新光的“黄埔军校”成了产业的润滑剂。由于是行业的“王中王”,新光每天要开发100余款的新产品,跟随的企业也自然多了,但这并没有让周晓光感到一丝的满足感。她认为,别人跟得快,我才会跑得更快。周晓光在业内的大度是出了名的:每次出国参展回来,周晓光都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甚至学到的毫无保留地告诉同行。独木难成林,周晓光这样说。

 

    现在,最让周晓光着急的是:“自己的知识水平要达到能够胜任世界级商人这个角色的要求,在企业内组成一个现代企业的管理团队,还要花很大的力气。”的确,这正是民营企业家在第三次创业中所遇到的普遍问题。有的人选择了出国深造,而周晓光自觉一时还放不下企业,她选择了不定时外出听课,聘请各路专家做自己的顾问。其中有一次,她就花了17万元请台湾专家为公司的骨干进行了有关团队精神的培训。精心打造团队,也让从国有企业加盟新光的江泽林副总经理深有感触:像我这样层次的人,离开国有企业到私营企业干4年,感受到的比在国有企业干10年还要深刻。

 

    不但要做中国第一,而且要做响世界品牌饰品行业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周期短、更新换代快,没有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根本无法在市场立足。为了紧跟市场的趋势,新光花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费用一年就达150多万,专门组织了由几十名设计人员组成的开发部,还花巨资从国外引进了最先进的饰品生产设备,建立了国内饰品行业唯一的电镀自动流水线,使新光在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位置,一时间新光的合金、爪链等主导产品遍布了中国大小市场和饰品集散地。

 1995年10月,新光公司刚刚建成投产,周晓光就首先投资40万元,在广州饰品一条街开办了分公司。当时广州街上的女士都爱佩戴丝巾扣,分公司发现后立即将信息发回公司本部。仅3天时间,公司就组织设计人员开发出了几十款品种投放市场,结果,新光饰品在广州一炮打响,遍地开花。紧接着新光公司相继在义乌、沈阳开设销售窗口。公司利用饰品流行的地域差和时间差,用自南而北循序渐进的阶梯式产品销售法,迅速开拓了市常从单纯的饰品销售企业到现代饰品的生产销售企业,“新光”这一裂变时间之短,动作之快,起点之高,让饰品行业为之一震。周晓光经常参加世界各地饰品展销会,在第一时间内获取世界饰品流行款式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然后经过消化,结合中国市场特点,开发出自己的产品。她经常带着设计人员到欧美、南非、中东和亚洲等地区考察,周晓光自己就到过十几个国家。她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对我们产品的开发,企业的成长很有促进作用。”目前,新光公司已设计开发了“新光”、“EVE”、“新光希宝”三个品牌,形成了合金、爪链、铜金、水晶、亚克力五大系列。

 

 周晓光的创业之路:从地摊妹到亿万富翁

    从2000年起,“新光”连续三年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亚洲时尚饰品展。并曾在韩国举办的国际畅销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国际最高金奖。2000年5月,对周晓光来说是一个转折期,这位普普通通的中国女性,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国际珠宝饰品物展上着着实实“火”了一把。中央电视台及香港媒体的笔者纷纷把焦点对准这位从国内饰品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女厂长,来自亚洲、美洲、欧洲50多个国家的70多个客户被她所展出的产品所吸引,签下了一笔又一笔订单。周晓光的4个展位前挤满了客户,带去的8名翻译不够用,又临时从香港请了4名。一些客商在会场上轮不到订单,只好索要了有关资料后相继赶到义乌。也就是在这次展会上,周晓光打破了饰品市场由韩国和香港称霸的局面,在参展的57个国家和地区、226家企业中崭露头角。

 

    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在国内并不知名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却创下了辉煌?“我是被逼出来的。”周晓光一言概括。据她介绍,在全国,饰品行业共有企业2000余家,其中1000多家集中在义乌,产量约占全国的70%左右。作为义乌市饰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一面世,马上被人仿冒,而且价格比“新光”低许多。有时他们新产品仅生产一两批后即被迫停产。国内饰品行业的低价位、低品位、低质量的恶性竞争,使该行业过早地步入了萎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周晓光开始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常为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不同饰物的要求和理解,周晓光的足迹几乎遍及亚、欧、美。有一次,仅仅为了买下一张美国一家老牌企业的产品设计构思说明书,她毅然掏出了2.4万美元。经过两年时间的精心准备,周晓光觉得羽翼已丰满,该到国际市场去搏一搏了。于是,她集中全部精锐力量,关门生产了6000多个饰物的新产品,专程运抵香港亮相,竟一炮打响,轰动了香港。

 

    当回忆起香港之行时,周晓光仍思绪万千,“我第一次带着自己的产品参加国际展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大大增加了自己的信心,我完全有能力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我不但要做中国的第一,而且要做响中国的品牌”。开了“洋荤”的周晓光并没有就此感到满足,而眼前思索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企业在资本运作上该如何突破。她告诉我们,我正在思考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问题,企业发展肯定要走这一步,只是当前我们在目标和具体措施上都还没有完全理清。有人比喻,民营企业就像一条独木舟从喜马拉雅山一路航行到长江口,接下来就要入海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将在大海里再也找不到自己。这许多的事就是我这个董事长需要做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23175.html

更多阅读

大学生毕业创业 大学毕业如何创业,我艰难的创业之路?

创业----我的白手起家之路   我从大学一毕业就想着自己创业,殊不知创业,对于一个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社会经验、没有创业资金的人,是多么难。当初学习不努力,大学专业不好,又没关系,工作也就不好,工作3年,我决定离开这个不死不活的工作,辞

革命之路迅雷下载 周鸿祎的革命之路(1)

 不免费,毋宁死?  不管现在这是不是事实,因为周鸿祎执掌的奇虎360“大开杀戒”促成免费杀毒落户网上,一时让“免费”成为2009年以来互联网行业再次令人瞠目的口号。  人物聚焦  周鸿祎的“革命之路”  昔日他制造3721让网民饱

创业之路 充满辛酸的创业之路

曾经作为一名普通的下岗工,在“内部待岗”的日子里,我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充满辛酸的创业之路……将一个营业面积只有7平方米,靠两千元贷款起家的小作坊做到如今拥有50万注册资金,和正在修建的三千多平方米的生产场地以及十多个分店和加

东山再起by缘何故txt 女老板东山再起的创业之路

   30岁时,韩清容成了下岗人员。为改变家境,她尝试开店做生意,却亏光全家10万元积蓄。她通过积聚资本,积极学习,终于东山再起。40岁那年,她终于成为一名成功的小老板。    今年3月,江岸区成立全市第一个“创业者之家”,邀请创业成功

李嘉诚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路需要不断去尝试

   2009年6月,在遵义红军街的“伊斯兰堡”工艺品店经营稳定后,胡幸用他第一次创业积攒的20多万元在老城新街开了这家分店。然而新的创业之路却不是那么顺利。胡幸说:“老城新街是才开发的商业区,来这里消费的人还不算多。连续亏

声明:《周晓光的创业之路:从地摊妹到亿万富翁》为网友茶凉酒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