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是炒心理pdf 《炒股就是炒心理》第二章



系列专题:《炒股就是炒心理》

第二章

第二章成就财富:从矫正投资心理开始

第一节从了解自己入手——学会个性心理分析

人各有个性,各只股票也有自己的“股性”。投资者应通过了解自己的个体心理特征,来决定选择何种股票进行投资,使“个性”与“股性”相匹配。

投资者的个体心理

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以及所受教育都不同,因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风格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人的心理过程总是通过人的个性特征表现出来。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是指人那些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其行为并使他和别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所谓综合,是指包括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个性特征。

要投资成功,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个人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寻求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防止投资错位。

1.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些事物特别具有吸引力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各人都不一样,因此很明显地构成人们个性的组成部分。例如,同样是看电视,有的人喜欢看电视剧,有的人喜欢看体育比赛,有的人喜欢看历史纪录片等。不同的事物对人的吸引力也不一样,使人们愿意去认识它、研究它,从而构成各人不同的兴趣。“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的就是人的兴趣的多样性。在股票投资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的投资者,面对数百家上市公司,会有不同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正是基于每个人的投资兴趣。

人的兴趣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需求的不断更新,人的兴趣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

2.能力

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人的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心理学把能力分为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基本能力是指在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特殊能力是指表现在某些专业活动中的能力,如音乐节奏感、绘画能力、计数能力等。特殊能力与基本能力是有机联系的。基本能力越发展,就越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内部条件;反过来,特殊能力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影响基本能力的发展。

第二章

成就财富:从矫正投资心理开始

人的能力存在差异,这是正常现象。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基本能力来说,现代心理学通常运用智力测量方法,发现人的智商的确存在差异,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差异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从特殊能力来说,主要表现为从事不同专业的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可能与所受的专业训练有关。能力是在人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有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内在因素主要是指素质——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生理解剖特性,如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但不是能力本身,受遗传因素的作用。人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后天的外部条件如教育、社会影响、实践活动等。

3.气质

每个人生来就有各自神经活动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指神经过程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神经活动的特点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构成每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气质。平时我们所说的“脾气”、“性情”,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气质往往与人的外部表现相联系,是人情感活动的一种反映形式。因而,人们往往从外在表现方面反映出各自不同的气质特点。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这四种气质类型以及这些类型的行为特点如表2-1所示:

表2-1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及其特点

气质与神经类型强度均衡性灵活性行为特点

胆汁质(兴奋型)强不均衡攻击性强,易兴奋,反应敏捷;性急,易于狂热,不可抑制

(续)

气质与神经类型强度均衡性灵活性行为特点

多血质(活泼型)强均衡灵活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注意力不稳定,兴趣易转移

黏液质(安静型)强均衡惰性安静,坚定,迟缓有节制,不好交际;有些惰性,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注意力

抑郁质(抑制型)弱胆小,迟疑,消极防御;小心谨慎,观察敏锐

上述气质类型各有优缺点。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少数人是上述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大多数人是中间型或者混合型气质类型的人。

了解气质类型及其特点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一定的意义。从个人角度来说,可以有意识地扬长避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于了解别人来说,可以根据各人不同的气质确定交往方式,帮助别人克服气质上的一些弱点。不同气质类型的投资者,在决定以什么方式进行投资、投资什么股票都会有不同的选择,甚至于在“套牢”以后的处理上,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的做法也是不同的。

4.性格

心理学把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叫做性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它是个性的主要方面。人的性格构成是十分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的态度;二是行为的自我调节。对现实的态度又分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和劳动产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行为的自我调节则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人的各种性格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所以人们可以根据某个人的某些性格特征来推测其他方面的特征。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性格可以分成各种类型,以鉴别性格的主要倾向。最为普遍的一种划分是把性格分为内倾型、外倾型和中间型。所谓内倾型,是指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这种人沉静、多思、反应缓慢,适应环境困难。所谓外倾型,是指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这种人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界于内倾型和外倾型之间的称为中间型。生活中,极端的内倾型、外倾型是很少见的,大多数人属于中间型。也有的心理学家从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来划分,如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混合型等。有的则从心理活动的独立程度来划分,如顺从型和独立型等。不同性格类型的划分对于我们了解人的行为倾向、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是有用的。

投资者个体心理对投资活动的影响

气质和性格在心理学中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性格是人的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映和记录;而气质则是人心理活动的稳定动力特征,它是人的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但是,性格与气质又是相互渗透和彼此制约的。一方面,气质能够渲染性格特征,使之具有独特的色彩,影响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掩盖以至于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生活实践的要求。

1.气质对投资活动的影响

下面结合波兰心理学家斯特里劳的气质理论来讨论气质对投资者的影响。

斯特里劳提出了考察气质的维度是行为的能量水平和时间特点。能量水平看个体的反应性和活动性,时间特点看个体活动的持续性和灵活性。借鉴斯特里劳气质调查表的内容,可以把投资者的气质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如表2-2所示。

表2-2投资者气质类型及其气质表现

投资者类型气质表现

高反应性

(感受性高,耐受性低)行动迟缓,体验深刻,善于观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低反应性

 炒股就是炒心理pdf 《炒股就是炒心理》第二章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精力旺盛、情绪较易冲动

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本投资活动和辅助投资活动。基本投资活动是以达到投资赢利目的为特点的活动,如经常去证券公司看行情,进行买卖操作等。辅助投资活动是指帮助达到投资目标的活动,如订阅股票知识杂志或股票信息的报刊,了解经济动态、公司状况,进行技术分析和股民交流等。

根据对股民的实际调查发现,低反应个体在投资中采取辅助投资活动较少,而高反应个体在投资活动中采取较多辅助活动形式,因而信息来源范围广、内容多,但这往往会产生一叶障目的负效应,忽视了对股市的判断力,所以尽管付出了很多,最终达到的投资效果往往跟低反应性投资者没有多少差异。调查结果表明,两类投资者在投资绩效上没有显著差别。

另外,根据投资活动的刺激负荷(即风险性)可分为高刺激负荷(即选择风险较大的股票)投资行为和低刺激负荷(即选择风险较小的股票)投资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欲继续增加投资的人来说,投资活动的刺激值与个体反应水平没有关系,而对于欲停止增加投资的人来说,高反应性的投资者逃避投资活动的高刺激。而且,高反应性个体选择低刺激投资活动,低反应性个体选择高刺激投资活动。表2-3列举了气质对投资行为选择的影响。

表2-3气质对投资行为选择的影响

投资行为

气质类别

投资方式投资刺激值

基本投资方式辅助投资方式高刺激低刺激

高反应性个体少多少多

低反应性个体多少多少

调研结果得出了以下结论:

(1)股民为达到投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其结构和方式不同。高反应性者采取更多的辅助性活动的方法,低反应性者则大多采用基本活动的方法。

(2)股民对具有不同刺激强度的活动所抱的态度不同。高反应性者喜欢风险性较小的投资方式,而低反应性者则喜欢风险较大的投资方式。与前者谨慎小心的态度相反,他们喜欢采取冒险策略。|!---page split---|

(3)调查结果没有发现这两种气质的人在投资成功上有明显的差异,可谓各有千秋,但股民可根据自己的气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可见,投资者的气质在投资活动中虽然不起决定作用,但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可能影响投资者的投资风格或操作方式方面。

2.性格对投资活动的影响

人的性格可以区分出5种典型的性格类型,见表2-4。

表2-45种典型的性格类型

型号名称情绪社会适应状况倾向性含义

A稳定积极型稳定适应外倾活跃务实的类型

B稳定消极型稳定适应内倾温顺被动的类型

C平均型平均平均平均不引人注目的平均型

D不稳定消极型不稳定不适应内倾容易患神经症、心身疾病类型

E不稳定积极型不稳定不适应外倾容易趋向异常行为的类型

根据对200名股民的调查结果表明,本研究对象中A型性格类型占半数以上(52.2%),B型性格类型占18.8%,C型性格类型占13.4%,D型性格类型占2.5%,E型性格类型占6.5%,混合型性格类型占6.6%。

调查结果表明:

(1)成功的投资者主要性格类型是A型性格。这些人情绪稳定,有主见,自信,社会外倾性,社会适应力强,分析、判断能力强,无神经质,有灵活性。

(2)年龄、性别对投资者性格类型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A型依次减少,B、C型依次增加,年轻男性投资者趋向A型,女性投资者趋向B、C型。

(3)D型、E型性格类型的投资者需谨慎投资,除非优化自己的性格,不要贸然入市。

影响投资者个体心理的其他因素

投资者个体心理由于受年龄、文化、投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其外在行为也有不同的特点。

1.不同年龄组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股票市场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反映在股价及交易节奏的把握上,需要果敢、快捷地操作。年轻人由于精力充沛、感觉敏锐、处事果断,往往能够较好地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促成交易完成,其行为表现,多倾向短线操作,交易频次相对较高;中年投资者情绪稳定、风格稳健,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独立性较强,反映在操作理念上,则表现为冷静理智,对各种信息能够客观甄别,能较好地把握获利时机;老年投资者接受新事物较为迟缓,心境平和,由于其投资多为弥补离退休后的闲暇,操作上相对较为谨慎、保守。

2.不同文化层次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进行证券投资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文化层次较高的投资者,一般经济及金融知识较为扎实,善于从公开披露的信息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操作也较为理性;而受教育程度较少者,则较缺乏理性判断,容易受到各种信息“噪声”的影响而难以形成独立的投资理念。

3.不同投资经验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我国的股市仅有短短十余年的历史,这期间市场几经潮起潮落,但也培育了一大批市场坚定的追随者。经历丰富的投资者大多已积累了相当的投资资本,理念也相对成熟,不易为市场的波动及“噪声”的干扰而改变初衷;相反,新入市的投资者往往风险意识淡薄,分辨能力差,盲目追涨杀跌的意识较强。

寻求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不同的投资人有不同的投资方式。但不同的投资人不一定会寻求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投资方式不适合投资人的投资叫做投资方式错位。投资方式的错位是目前股市中较普遍的现象。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投资者不知道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心理素质、判断能力和操作技巧寻求合适的投资方案,而发生目标与能力不相符合,思维习惯、性格特点与股市特性不相符合,投资期望与心理素质不相符合的错位现象。

如何防止投资错位呢?在了解个性方面的有关知识以后,要对自己进行分析。

第一,有的人头脑冷静,独立分析能力强,但“耳根”较软,对股市的辨别与抗干扰能力较差。这种投资者应买进股票后远离市场,闭门想股市,独立判大势。不要有事无事跑股市而时常被各种小道消息、各种流言弄得忐忑不安。

第二,有的人习惯于线性思维,不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随机应变,只会照章办事。这种投资者投资股市的最好办法是认准一条路走到底,不要三心二意,心猿意马,买进股票后立即设立止损点,随着股价上涨将止损点也相应提高些,然后就按理出牌,只要股价下跌幅度不超过这一点,大可持股观望,坐收渔利。

第三,还有些投资者胆子小,经不起行情波动。这种投资者在选股时应尽量避开弱势股,选择一些强势股,或有机构大户特殊照顾的蓝筹股。买进这些股票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免受行情波动影响,如果账面利润已增加了很多,大可等到它出现高成交量甚至第一次回档时再出手。

总之,要做好股票买卖,就要认识股市特性和股票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和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寻找合适的投资方案。一个投资者应时常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看看以往的操作分析中,是人在“操作”股票,还是股票在“操作”人。如果是后者,就得从投资方式上找找原因,使自己的心态、性格、习惯与行为方式协调起来。

投资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需要综合投资者各方面的素质,良好的个体心理特征无疑有利于投资成功。因此,要在投资实践中,有意识地促使自己形成与发展作为投资者所应具备的个体心理特征,优化自己的个性。正如前面的研究所指出,成功的投资者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分析冷静、敢于承担风险、处事果断、自信等良好的个体心理特征。

第二节找出绑住你的枷锁——群体心理分析

在股票市场中,各路人马都从自身利益出发,根据自己的判断、根据市场情况而采取行动,或进攻或防御,或做多或做空,或拉抬或掼压,或观望或跟进等。市场中的各种力量之间不断较量和合作,演绎出许多群体心理效应,如从众心理效应、极端倾向效应、股市流言效应等。这些群体心理效应是各类投资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一旦形成又反过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分析股市群体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规律,对于培养投资者良好的投资心态有着重要的意义。|!---page split---|

什么是群体心理学

群体心理学是指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共有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群体心理不是独立存在的精神体,不是实体,但又体现在群体现象之中;群体心理不是每个群体成员个人心理过程本身,但又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群体心理是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

群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人类有“客观群体”,而是人类的“心理群体”。“客观群体”是指人群在某一时间和空间的集合体。“心理群体”是指具有相同心理活动特征的人群的集合体。一个“客观群体”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心理群体”,但一旦市场受到强烈刺激,如利空或利多,投资者的关注点便立即集中起来,并且情绪也相当激动,全体投资者极可能形成一个“心理群体”,这时,即使是分散在其他各个信息终端上的投资者也可能迅速加入这个“心理群体”,这样的“心理群体”可能是地域性的,也可能是全国性的,甚至可能是全球性的。

人群中的个体在形成心理群体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三个主要外因的刺激。这三个外部因素通常构成心理群体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外因是:

(1)情绪激发:人群中的个体由某一情绪所激发并最终被该情绪所控制。

(2)情绪传递:人群中的情绪由激发进而相互传递(相互感染)并最终控制了整个群体。

(3)建议接受:当人群被某一情绪控制后,人群便极易受到外部建议的控制并受其指挥参与某一激烈的行动。

在股票市场中,人群比在其他社会生活中更加容易形成心理群体。这是因为股票价格的信息传输网络非常容易地把广大投资者联系在一起。而股票价格的变动以及市场相关事件信息的迅速传播功能可以轻易地起到“情绪激发”和“情绪传递”的作用。

心理群体的形成机制,我们可以发现,投资者的自我情绪(即心态)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成为任何一个投资心理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需要从控制这三个外因着手。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避免自己的情绪波动,也就是对“情绪激发”环节的控制。只有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能进一步避免人群的情绪对自己的感染,也才能进一步避免被动接受外来建议的暗示或控制。反过来,投资者注意对“情绪传递”环节和“建议接受”环节的控制,也有助于加强对自己情绪波动程度的控制。

投资者的群体心理效应

投资者的群体心理状况对股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供求关系起作用的,即心理变化引起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行市。投资者的群体心理效应有以下几种:

1.从众心理效应

虽然多数人的决定未必正确,少数人的决定未必都错,但公众却认为多数的决定是最合理的,这是一条普遍的心理规律。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股票市场。如果多数投资者认为行市看好,并积极购入股票,股票价格就会上涨,若多数人对股市不抱信心,并纷纷抛售,股价就会跌落。因此,股票行市即是投资大众所做出决定的具体体现。

股票投资中的从众心理是个人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现象。按照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人的意识深处有一种屈从本能或亲和动机。在股市群体的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不由自主地改变或动摇原有的想法与行为,而亲和动机又会促使投资者有意无意地同大多数人接近,以免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感。

心理学研究还证明了无组织群体心理有很强的情绪性、煽动性、暗示性和排他性,因此任何投资者,只要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感觉的,很难不受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感染和影响,很难彻底地独立孤行。例如,有的投资者已经冷静地想好要去抛股票,但一到人气沸腾的现场就变得犹豫不决了,似乎自己的做法违背了“大家的共同愿望”。如果现场买进者多,抛出者也多,他就会变得坦然一点、果断一点,因为他看到市场中有“志同道合”者。

2.极端倾向效应

大众心理有一种极端倾向,就是形势乐观时更加乐观,形势低潮时更加悲观。表现在股票投资市场即是行情好时加倍乐观,行情跌时加倍悲观。因此,当股市处于疲软状态时,即使某些股票仍可能提供较好的报酬,也不会有人问津;而股市处于一片繁荣时,即使某些股票前景黯淡,根本没有投资价值,人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购入,唯恐失去良机。

正是由于投资群体的这种极端倾向效应,所以一旦股市呈现涨势,就有可能迅速飙升;一旦处于跌市,则往往一发而无法控制。

3.股市流言效应

流言是指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社会群体中相互传播的一种消息。流言与谣言不同。谣言是恶意的攻击,是有些人故意捏造、散布的假消息,是某些人为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捏造的。它往往被说得有理有据、有板有眼,对投资者的欺骗性和伤害力最强。例如,某种股票反弹时,有人为达到拉高出货的目的,竭力散布某某机构已开始托盘,某某大户已买进了多少多少股,说得像“真”的一样,蒙蔽了许多不知内情的散户。人们对谣言大多是深恶痛绝,但股市中更多不实的消息是流言而非谣言。

流言虽然也是不实消息,但并不是完全无中生有,正所谓“无风不起浪”。例如,有的流言是因为投资者听到某种消息或传闻,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希望进行“合理”加工,再说给别人听,以致越传越走样,有的只是投资者根据某种现象,想当然地加以猜测,这种猜测经过多人流传就变成了“消息”。总之,流言虽然也是不实之词,但并非存心捏造,虽说也会叫人上当,但并非存心坑害,尽管它也代表了传播者的愿望和利益。

股市变化莫测,时时蕴藏着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也暗藏着层层陷阱和杀机,稍有不慎,会使投资者血本无归。因此,股民时时都在追逐利益而力图避开风险,他们经常处于高度紧张和警惕的状态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看、多听、多问、多请教、多研究探讨成为股民及时获得各种消息、消除紧张和不安的手段。他们常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互通情报,共同探讨投资策略。由于个体在观察、理解、记忆等方面的差异,由于个体固有的自圆其说及其他潜在心理倾向的影响,对信息的歪曲、讹传就不可避免。股民的群集性以及股民间相互感染和暗示、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对流言鉴别力的降低等因素助长了流言的产生和传播。

投资者的群体行为特征

以上我们讨论了三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效应,这四种效应之间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分述如下:

1.周期性

周期性是指群体心理活动从发动、高潮、退潮到低谷形成的周期。无论是从众效应、极端倾向效应还是流言效应都具有周期性。

2.循环放大性

循环放大性是指群体心理活动在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循环膨胀的现象。例如,某种股票激起了人气,而且随着股价上涨,人气越来越旺,这样势必在同板块激起人气,而且与已有的人气相互呼应,相互助长,因此人气越来越旺。又如,对于某种流言,开始时可能不引人注意,后来越传越广,越传越逼真,当传到最先得到这个消息的人那里时,或许就变样了,但它会使人更坚信其真实性。

3.强烈的感染性

强烈的感染性是指某种群体心理一旦产生,将会强有力地影响整个市场,感染大多数的投资者。

4.非理性

由于“心理群体”具有冲动性、从众性、极端性等特征,“心理群体”几乎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也拒绝接受任何逻辑思维方式以及逻辑思维成果的影响,因此表现在群体心理和行为上往往缺乏理智,使人“看不懂”。

5.延宕性

延宕性是指某种心理活动一旦成了“气候”会延续一段时间,也就是会具有某种“惯性”。股票市场充满着多种多样的心理活动,研究这些心理活动的规律,无疑对投资者和市场监督及管理部门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对“心理群体”的“集体失聪”现象,投资者应给以充分的认识和警惕。

首先,投资者应特别警惕由“心理群体”所形成的决策方向和行为方向。如果我们认为“心理群体”的智能水平远低于成员个体所能达到的水平,那么我们就应当预见到“心理群体”所形成的决策和行为必然指向错误的方向。例如,在证券市场的情绪控制阶段(情绪高度兴奋或极度悲观),往往是市场发生重大转折的阶段。因为此时投资者为情绪控制,形成了“心理群体”,大家想的都是市场将继续上涨或继续下跌,而该群体所达成的共识不可能是建立在高智能基础上的决策,因此其行动方向也常常是不正确的。

其次,投资者还应警惕“集体决策”机制。“集体决策”中的“集体”是“客观群体”,但不一定是心理群体,然而心理学家经过多方实验证明了“客观群体”比分散的个人更容易形成“心理群体”。“集体决策”主要表现为“讨论行情”。“讨论行情”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群体”形成的过程。在“集体决策”时,个体冷静的思考往往会让位于群体压力,而最终决策的结果往往又取决于哪个人的口才更好,发言更具感染力。因此,“群体决策”不可避免是平庸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总之,无论何时,投资者一定要保持自己清晰的头脑和判断力。股神巴菲特在投资股票的时候曾说过:“别人赞成你也罢,反对你也罢,都不应该成为你做对事或做错事的因素。我们不因大人物或大多数人的赞同而心安理得,也不因他们的反对而担心。如果你发现了一个你明了的局势,其中各种关系你都一清二楚,那你就行动,不管这种行动是符合常规,还是违反常规,也不管别人赞成还是反对。”

第三节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从投资心理看风险

股票交易市场也可称为风险交易市场。投资者在买卖股票过程中面临诸多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威胁着股票投资者,随时有可能给他们带来损失。但投资者往往没有注意到,他们自身的心理因素也构成了买卖股票的风险,而且有时候,心理因素给他们带来的损失比其他风险因素带来的损失更大。

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

投资者在股市中出资购买的是风险,但他看中的却是股票未来的收益,因此在心理上并不觉得购买的是风险。投资者在股市中出卖的也是风险,尽管这种风险也许像阵风一样一吹而过,但在心理上他也并不认为出卖的只是风险,还可能是机会。谁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个傻子,但是在股市上,聪明人干傻事却是不足为奇的。

所谓投资风险,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投入成本和预期收益损失的可能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投资的结果可能赚钱,也可能不亏不赚,还可能亏本-爱华网-,这种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我们称之为风险。

投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者共同构成股票市场的总风险。系统风险是指由于一些全局性的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些因素对所有股票都会产生影响。主要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非系统风险是指只对某个行业或某个公司的股票产生影响的风险,它通常由某一特殊的因素引起,与整个股票市场的价格不存在系统的、全面的联系,而只对个别或少数股票的收益产生影响。非系统风险一般包括信用风险(违约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非系统风险是可以分散和回避的。

股市存在着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这是客观无疑的。但是,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就构成了总风险吗?不是!股市投资最大的风险,是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的风险。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股票市场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都属于客观的外在因素。而股票市场的投资主体是投资者。整个证券市场运行和发展的基石和核心也是投资者。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是投资成败的主观的内在因素。

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直接决定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直接决定投资操作,因而也直接决定投资者投资的成败盈亏。没有理性的、成熟的投资行为和心理,即使在非常稳定的牛市当中,投资者也可能折戟沉沙。而一个理性的、成熟的、聪明的投资者不但在牛市中能稳操胜券,而且在熊市中也能进退自如。

投资者行为和心理风险及其对策|!---page split---|

前面我们已经讲述了投资者在股票投资过程中,会面临多种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威胁着股票投资者,随时有可能给他们带来损失。但投资者往往没有注意到,他们自身的投资行为和心理,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可能比其他风险因素带来的损失更大。

1.情绪失控风险及其对策

我们可以对诸多行为和心理风险因素进行分类,首先是情绪失控的风险,如贪婪和恐惧。这两者是推动股市的主要心理力量,它们会严重扭曲投资者对现实的了解。在牛市中贪婪、熊市中恐惧,这是投资者普遍的致命弱点。

(1)贪婪导致的风险。投资者的贪婪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股价上升时,还在一心追求更高的利润,迟迟不肯在高价位卖出自己的股票;另一方面,在股价下跌时,一心想着股价会继续下跌,迟迟不肯购进,结果往往失去最优的投资机会。股市中有一句格言:“空头多头都能赚,唯有贪心不赚钱。”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首先要克服的心理弱点就是贪婪。因为贪心会使投资者失去理智的判断,把握不准时机,从而迷失方向最终遭受损失。

股民应该培养处惊不变、冷静、不冲动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理素质,来保障投资者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中保持冷静、客观的判断力。不为股价的涨升跌落所左右,淡然对待一些完全不在自己意料之中的重大利空。

(2)恐惧导致的风险。投资者的恐惧心理表现在往往只看aihuau.com到事物消极的一面,总是对事物持悲观的态度和看法。如果股市下跌,他往往只看到那些利空因素,因而预期股市将继续下跌,甚至跌得更惨,并因为恐惧被套牢而不敢入市。如果股市处于上涨阶段,他也会杞人忧天地找出一些潜在的使股市下跌的因素,并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可怕后果错误地当成现实因素,并且由于担心股价下跌使已赚取的利润减少而早早地抛掉了手中的股票。甚至当一个投资机会出现时,他会想:哪有这等好事,该不是机构大户的圈套吧?

持有恐惧心理的投资者,由于总是以一种悲观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不仅给自己在财务困扰之外增加额外的麻烦,而且还影响到自己下决定和积极行动的能力,由于无法作出最好的决定,该买进时不买进,该晚点卖的过早卖出,自然也就一次次丧失了获利的有效时机。

其实,在股票市场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消除自己的这种恐惧感。股市上的无数事实都证明,最不敢投资的时候,往往就是购进股票的最佳时机。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经济形势极端恶劣、坏消息接连不断时,经常就是股市回升的时候;相反,一个期待已久的,有关赢利的消息,反而会使股价回跌。因此,有些股市专家就提出一种与大众看法反向操作的投资策略,即采取与大众思维方式相反的方式采取行动。

恐惧和贪婪这两种心理,有时会在某个投资者身上同时存在,一并发生作用。又贪心又害怕的心理冲突,会使人们无端感到烦恼。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情绪如急躁、固执、偏激、患得患失等,也会让投资者心理起伏不定,无法冷静面对股市。

2.非理性态度风险及其对策

阻碍投资者采取必要行动的非理性态度和个性,也属于投资者行为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例如,有些投资者定下了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反而画地自限,无法跟随市场波动作合理的反应;有些投资者过度谨慎,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同样会错过买卖时机。在这里我们仅论述投资者迷信和嗜赌的非理性态度。

(1)迷信导致的风险。人们都会对专家、权威、名牌产品等产生迷信心理。这种心理一旦用于投资上,往往有害。投资者的迷信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习惯受专家意见或建议左右。股市上的投资者经常犯错,不是自己犯错,就是被那些专门从事股票行情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的投资专家或金融顾问引导犯错。这些投资者对这些享有一定名气和声誉的专家崇拜得五体投地,于是就成了他们虽九死也无悔的忠实信徒。其实,这里面有一些心理陷阱:首先,专家以前的成功只代表过去,并不代表现在也能成功;其次,专家也会犯错。

投资者之所以过于迷信专家的意见,是因为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要比一般散户大得多。

市场永远是正确的,犯错误的永远是参与市场的人。投资者对于专家的建议不可轻信更不能迷信,因为“股市上无专家”,最重要的是投资者自己的判断。对于外界传来的信息,投资者要经过大脑的思维判断,去粗取精,正确的意见要采纳,错误的信息要抛弃,而不是采取拿来主义盲目接受。股市即战场,要知道,参谋长永远是配角,只有投资者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

2)单纯依赖技术分析或技术指标。股市是成千上万个投资者博弈的地方,其复杂程度绝不是几个技术所能准确分析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太过迷信技术分析。

根据股市指数,可以将整个股市活动用图表标示出来。这种技术分析是认识股市面目的好方法。借助它,投资者可以预测股市未来的发展。无论是专业分析研究人员还是股票投资者,都应重视对它的研究。但是如果死抱着技术分析不放,把它的指标当做万古不变的真理,这就太过教条了。要知道,所有的技术指标,都只是试着指出一些重要的基本因素所代表的意义而已。如果忘记这些,把这些坐标图和图形看成是实际的情况,忘了它们仅仅是反映的指标,就会使我们把关心的重点放在了行情走势是否符合图形而不是自己的入市兴趣如何,其实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图表上的所有指标,它们的作用只在于指出或估量一些经济或心理的状况,而并不是真正的交易情况。

无论用来测量什么,所有的指标到最后都不会绝对正确。这一点,投资者一定要切记。

(2)赌博心理造成的风险。有些投资者误将投资当成赌博,在股市玩起赌博的游戏来,买卖股票不可避免地打上投机的烙印,但投资与赌博有本质的区别。赌博是冒不必冒的风险,而投资是冒值得冒的风险。进行股票投资,是建立在预测股市走势的基础之上的,而采取赌博行动,对未来是完全不可能预测的。具有赌博心理的人总想着一朝发迹,恨不得抓住一种股票,希望一下子就涨几倍,几十倍。当这种人在股市稍有获利后,便利令智昏,飘飘然,像赌徒一样,频频加注,恨不得将所有的财产全部押上去;反之,如果在股市上失利后,又会输红了眼,常不惜背水一战,孤注一掷。

赌博心理较重的投资者,在买卖股票前一定要建立投资资金比例,如“三分比例投资法”即三分之一入市,三分之一投入债券,三分之一储蓄。这样即使一次失利,也终究还有重整旗鼓、谋求补救的能力和机会。

3.习惯化投资偏好风险及其对策

投资偏好是指投资者在投资的种类或投资方式上,总倾向于某种投资或操作,特别倾向于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领域,并由此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投资理念。例如,有的投资者对某家公司或某类股票比较熟悉,了解其具体情况,在进行股票交易时,无论怎样打转,最后还是会“食髓知味”般地不断投资于这种或同类股票;有的投资者进行某种操作屡屡得手,财源滚滚,就会执著地迷上这种操作方式。例如,“做多”发财的,必然喜欢“先进后出”;而“做空”赚钱的,则惯于“先出后进”。

这种一成不变的习惯化的投资偏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投资者,甚至有时都不顾变化了的客观事实,也要为自己持有某只股票而强调一些貌似合理的理由。然而,我们都知道,股市就是一个充斥了所有投资者的态度、希望和恐惧心理的混合体,一个随时都在变化的混合体。在市场中投资或投机,就是在不确定中寻求暂时的确定,这意味着我们有必要在股价变化之前确认其运作方向。各种各样的分析手段及心理方法正是用来消除这种不确定性的工具,寻求股价变化的规律。

然而,这种习惯化的投资偏好却对保持客观性构成了障碍。从心理学来说,这是投资者惰性心理的一种定势效应。惰性心理是人们对变化的一种消极反应,表现为教条、重复过往、不求思变等多种形式。这种惰性心理映射到股票投资中就表现为投资者在入市之前就会受到先入之见的影响,对市场的预期和解释变得相当教条。只有在市场逆我们的预期而行并且带来一些损失之后,投资者才可能对原先的信念产生怀疑。因此,任何一个怀着惰性心理、抱有一成不变观点参与市场的人都是和客观性的要求不一致的。

克服习惯化投资偏好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学会在“现时”中投资。注意,这里使用的不是“现实”而是“现时”一词,它更加强调的是“现在”的时间概念,现时的股市情况才是你真正应该思考的关键所在。细想一下,当我们通过回顾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交易情况和投资成绩,寻找出成功或是失败的原因时,我们不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地将这种经验教训再复制到“现时”的投资中来,我们只能以其为基点修正改进我们的“现时”投资。毕竟,除了现在,我们永远不能生活在任何其他时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新投资手段和方法把握现在的投资机遇。

当然,要改变一种既成的投资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这涉及改变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在过去长时期内不断重复和强化而形成的。我们的一些习惯是根深蒂固的情绪模式,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模式建立得非常早。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除非我们不断做出努力,否则,这些习惯模式很难发生改变。

总之,可以说,股票投资者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在股票投资这个金钱游戏中,投资者的每个买卖决定都取决于盘绕于脑海中的恐惧、贪婪、自信、迷茫、拼搏、沮丧等种种因素,虽然在这些因素之外,还有客观的数据及行情走势供参考,但真正下决定的那一瞬间,心理因素往往凌驾于一切之上。能驾驭它,便能做到决断英明;否则便必然掉进心理陷阱,后悔莫及。

单凭自己的直觉和鲁莽行动进出股市的人,充其量只能算做“股民”,唯有能够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排除心理障碍,以理性的态度进行股票投资的人,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投资者”,在股市上取得胜利。

决定命运的,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上市公司本身,而是投资者本人!所以,投资者应该培养自己处变不惊、冷静、不冲动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理素质,不为股价的涨升跌落所左右,淡然对待一些完全不在自己意料之中的重大利空。这样,即使在股价已深幅回调,投资收益已化为乌有的情况下,投资者也会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中保持冷静、客观的判断力,从而伺机反败为胜。

第二部分股票投资的双刃剑:从众心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23645.html

更多阅读

《犯罪心理》第二季13集的凶手实在是太BT了! 犯罪心理 高清 bt

刚看完《犯罪心理》第二集13集,那个凶手实在是出人意外的BT呀!看《犯罪心理》也不是一集二集了,这部本来就是讲述连环凶手的,既然已经上升到连环,说明凶手几乎都是到BT级别的,不过像这次这样的还是没有想到的,连剧中的FBI也说以为已经见过

转载 《不衰老的活法》第二章(傅茂恒) 活法第二章读后的领悟

原文地址:《不衰老的活法》第二章(傅茂恒)作者:猫猫儿  武当养生调息法门  调吸是整个道家养生修炼中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  武当内功的精髓之一就是调息法。当年,杨永恩师在传授我朱砂掌修炼秘诀的时候,总是强调要“息息归

炒股心理学比技术重要 《炒股就是炒心理》第一章

系列专题:《炒股就是炒心理》第一章第一章透视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投资第一节态度决定投资行为在股票投资中,投资者的投资态度直接决定了投资行为方式,对投资成败自然产生了重大影响。态度与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生活中沟通成功的案例 《要成功 先沟通》第二章

系列专题:《要成功 先沟通》第二章向上沟通:汇报真相、解决问题才是最大的本事引言:在职场,向上和领导沟通,往往是职场人士的心结,存在很多矛盾心理,以下是我们调查的关于和上级领导沟通的十大问题;1领导高高在上,很难走近,即使走近也怕

生化危机6杰克第二章 《增长与危机管理》第二章(三)

系列专题:《增长与危机管理》——企业家的作者(1995年)预算要说有预算的现金流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在风景企业中,预算通常被当做唯一能把使命或者愿景化为行动的项目。在风景阶段,我遇到过这样的企业家,他们非常自信下一年度的销售预算

声明:《炒股就是炒心理pdf 《炒股就是炒心理》第二章》为网友余梦似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