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自主经营体系统 海尔集团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从一个上世纪80年代亏空147万元的小厂,发展到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的跨国企业集团;从一个只做冰箱产品的生产商,发展到旗下拥有空调、洗衣机、电视机、手机、家居集成等16个主导产品,当今世界的第四大白电制造商;从一个因国外技术而命名的普通冰箱品牌,发展到如今享誉世界、拥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知名品牌。

        海尔是神话 短短二十多年,翻天覆地,乾坤逆转。

    稍微了解海尔的人,也许都听说过张瑞敏当年砸烂76台质次冰箱的故事,听说过海尔科技馆中陈列着的那把大锤。

    经常去家电超市的人,也许都见到过卖场门口巨大的充气“海尔兄弟”和“真诚到永远”的企业口号。

 海尔自主经营体系统 海尔集团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如今,海尔的产品质量和企业文化不仅斐誉中华,也扬名海外。而这背后,到底靠什么力量支撑与维系?

    记者一行决定造访海尔工业园,探寻究竟。

    “不断打倒自己”

    驱车入园,总部大楼、洗衣机生产基地、模具中心、物流中心、海尔大学……相继映入眼帘,园区大而井然,不时有为方便员工往来各个楼之间的中巴车穿梭其间。这里,就是中国最大的系列家电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

    海尔集团新闻发言人告诉我们,这个园区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是1992年张瑞敏力排众议,为二次创业创世界名牌而筹建的。

    “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创名牌。”

    那时,海尔人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才刚刚靠质量和名牌战略站稳了脚跟,投资巨款修建工业园无异于冒险。

    但张瑞敏一直笃信这样的人生哲学:“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不断打倒自己,才能永远不被别人打倒。”于是,埋头创新。

    家电行业是微利行业,有人形容,“薄如刀翼”,但,海尔却执着地坚持了下来,硬是在“刀翼”上做出了一块大蛋糕。海尔集团靠什么?靠的就是不断创新。

   海尔集团靠什么?靠的就是不断创新。

    据统计,2006年,海尔自主知识产权拉动产品销售价格增长高达20%以上,并且做到了流动资金的“零贷款”。

    走进海尔的产品展示大厅,记者发现,几乎每件展品的说明牌上都有一位型号经理的名字和照片。

    “每款产品都有自己的型号经理,负责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到成品的整个过程,许多产品的最初创意就是来源于其型号经理的发现!”作为企业内刊《海尔人》报的编辑,孙鲲鹏熟悉许多产品背后的故事。

    创意来自哪里?其实就是源于用户的抱怨和希望:

    农户抱怨用洗衣机洗地瓜下水管经常被堵———海尔人开发出了能洗大地瓜和花生的洗衣机; 市民抱怨储藏水果水分易流失,希望蔬菜可以在冰箱里继续生长———海尔人研发出了光波增鲜冰箱,变被动保鲜为主动增鲜; 怕漏电?有“防电墙”热水器;衣物少?有“小小神童”洗衣机。……

    为用户找产品,通过用户找市场,创造性地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也做大了自己的市场蛋糕。

    用户的抱怨,成了海尔人创新路上最好的礼物。

    “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创新驱动发展。

    1993年,海尔成为中国首批驰名商标之一,名牌战略初见成效;

    1997年,海尔开始进军黑色家电领域和米色家电领域,集团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2年度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排序中,按销售额,海尔跃居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2004年,海尔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百个品牌,“海尔,中国造”美誉海外。

    从名不见经传,到名不虚传,海尔还往何处走?张瑞敏有句名言:“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2006年,海尔开始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我们要努力在每个国家的市场都创造出本土化的海尔品牌!”海尔集团新闻发言人说。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海尔冰箱开发部部长接过话头,给我们讲起了“法式对开门冰箱”的故事:

    在美国,海尔的市场调研人员发现,对开门冰箱在销售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原因就在于这种冰箱的冷藏、冷冻空间比较小,而许多美国家庭往往喜欢使用比较大的餐具,比如放置整只火鸡的盘子等等,因此,要把巨大的餐具和食物放进冰箱,就比较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海尔人设计开发出了“法式对开门冰箱”,不但使这一矛盾迎刃而解,该款冰箱良好的节能性能还为它赢得了美国的“能源之星”。

    海尔冰箱开发部部长说,当时,对中国冰箱能否打入美国主流市场,许多人都存有疑问,但当测试人员把海尔冰箱的模型与当地前列的几个品牌放在一起,并把产品商标都撕掉后做测试时,在200个被测试的消费者中,海尔的产品购买指数超过了70%。

    “这款冰箱就是由海尔在美国的研发中心与设计团队开发,在美国工厂制造并上市的,是地地道道道的‘海尔,美国造’。”开发部部长脸上写满了欣慰。

    研发的队伍是否都来自国内?记者有些疑惑。海尔的答案是否定的。

    尽管,仅冰箱一项,海尔已在国内建立了8个生产基地,在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有10个研发中心和数十个合作机构。

    但要在国外陌生的市场中打拼,必须有了解国外市场特点的技术人员。

    海尔集团新闻发言人说,在海尔,每开发一个新项目或产品,都会根据产品的需要整合一批优秀的研发人员,组建“无边界”的研发团队。这一方面做到了“研发、资金不落地”———可以充分利用海外的资金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也利用不同时区的时间差,保证了研发的连续性,提高了研发效率,节约了成本。

    良好的创意、过硬的质量,加上优秀的人才,确保了海尔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准确抓住当地消费者的心理,靠产品的当地化和差异化,赢得当地市场的认可。

    这,就是海尔趟出来的新路。

    海尔集团“急先锋”:专利与标准

    逢山得开道,遇水要搭桥。在海尔冲出国门,奋力打拼的过程中,专利和标准扮演了开道搭桥的“急先锋”。

    在海尔人看来,“有创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专利、有专利无标准、有标准无应用”都不是真正的自主创新。

    来看2006年的一组数据统计:

    有关专利:2006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819项,其中发明专利415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1.7个发明专利。截至2006年,海尔专利申请量达到7008项,稳居中国家电企业榜首。

    有关标准:2006年,海尔共主持或参与了100项新标准的制定,其中国际标准提案3项,国家标准35项,同时制定行业及其他标准63项。截至2006年,海尔累计参与国际标准6个,参与国家标准115个,制定行业及其他技术标准397项。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这正是海尔人自主创新的目标。

    在国内许多民族企业还在频频遭受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的打压时,海尔已经通过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逐步掌控了行业的话语权。

    2006年11月,海尔的“防电墙”技术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国内企业参与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并将于2007年7月1日实施。同时,海尔通过科学的专利布局,还完成了对防电墙技术的全面覆盖,成功参与到了IEC、ISO等国际标准提案中。

    “专利和标准也是海尔美誉全球的制胜法宝!”

    说到专利和标准,冰箱开发部部长接着给我们讲起了“冰箱的故事”:

    “美国人比较喜欢吃冰,但市场上大部分冰箱的制冰系统都设计在冰箱下部,每次取时都需要很费劲地弯腰,个子偏大的美国人当然怨言很多。发现了这一点后,我们就决定把制冰系统挪到冰箱上部。这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更改,其实制造设计的难度很大。因为做制冰系统是最难的,同时还要避开所有已经存在的专利,这对我们的研发人员是个巨大的挑战。”

    “但打完这场硬仗后,我们也收获了几百项专利。我们设计出的冷藏冷冻可转换C-SBS系列冰箱也获得了良好的声誉,但现在美国甚至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所以暂时不能上市。”他的语速很快,言语间仍遮掩不住身为一名海尔人的自豪。

    市场未动,专利与标准先行。风雨兼程。

    从当年浅水湾里一只简陋的小舟,成长为如今装备精良的世界船队,海尔不断创新完善的并不只是技术:

    管理流程再造、“赛马不相马”的人才机制、“人单合一”的“T”模式……从管理到人才,从营销到文化,创新,润滑了海尔船体的每个角落。

    如今,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激情持久不竭的创新,正引领着海尔乘风破浪,在海上扬帆远航。海尔是海。

   

    链接

   

    发展历程: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海尔在海外拥有8个设计中心、30个制造中心、22个贸易公司、58800个营销网点,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在北美、欧盟和东亚基本实现了设计、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布局。

    品牌价值: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品牌价值高达702亿元,并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

    技术成就:1997年,海尔被列入国家首批技术创新型企业;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百家创新型企业。海尔是唯一一个进入IEC未来技术高级顾问委员会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在国际标准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23712.html

更多阅读

海兴:诚信是发展之本

要说人性化管理是“海兴”发展之源的话,那么诚信便是“海兴”发展之本。     凡是与“海兴”发生过业务和交往的人无不夸奖“海兴”诚实守信。人们都说和海兴交往相处心里踏实。为什么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只要看看,下面平凡而真实

企业家的创业之路 皮尔·卡丹的创业之路

皮尔·卡丹先生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传奇首先在于他的奋斗历程:从赤手空拳到世界顶级服装大师;他的传奇还在于让高档时装走下高贵的T型台,让服装艺术直接服务于百姓;他的传奇性格在许多人看来是他的商业成就,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像卡

德力西集团:多元专业化之路

  突出表现:  德力西集团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电气主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及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经国务院批准,德力西成为首家冠以“中国”称号的民营企业。  样本意义:  在危机中,当别人收缩防线

声明:《海尔自主经营体系统 海尔集团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为网友南风轻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