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研究80后
他是一名80后的打工仔,几经奋斗在大城市创办了产业,拥有百万资产,却毅然放弃舒适生活,回乡建设万头野猪场。目前,野猪场规模稳步扩大,经央视报道,他的致富经传遍大江南北,一下子成为名人。 他,就是应城市城北办事处长堰村青年万小涛。 捕捉商机 1981年,万小涛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高中还没读完就从军。2002年退伍后,他独自前往广东打工。 万小涛在部队做过文书,这段经历让他很快在一家合资企业做起管理工作。他以一个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博得公司领导赏识,每月薪水4000多元。正当企业希望他大展宏图的时候,他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办厂。 原来,他和女朋友在做销售和采购业务时发现,印刷行业市场空间很大。慎重考察后,他们拿出全部积蓄开了小型印刷厂。5年下来,初次创业尝到了甜头的他,成了百万富翁。 出奇制胜 万小涛不甘安稳日子,两年前又萌生一个更加令人捉摸不透的想法:回乡兴建野猪场。 在常人看来,他的想法不可思议。他却认为做大事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且建野猪场有大利可图:很多餐馆经营野猪肉,价格都很高。他平时业务往来应酬时,都刻意邀客户品尝野猪肉,只要是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他敏锐意识到,野猪蕴藏着难得的商机。 说干就干。万小涛立马将印刷厂的业务交给朋友打理,自己则前往山东、湖南等地养殖基地考察了两个多月,然后回到应城投资数百万租下荒山建起占地400多亩的“野猪林”。 2007年10月,万小涛到湖南引种,发现很多农户喜欢买小猪崽,而等长大再产崽至少要一年以上;如果直接买强壮的大种猪,一头近万元又难以承受。怎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呢?细心观察后,他按照30公斤、40公斤、50公斤的规格挑选,花6万元买回33头野猪,自繁自养。 万小涛住在养猪场,请来畜牧局技术员传授调配饲料、防疫等知识。经过半年多摸索,他掌握了75%野性浓度的杂交野猪,才最适合做商品猪。因为野性浓度过高,肉质太粗有膻味,浓度过低又失去特有香味。杂交野猪的肠道比家猪短30%,更适合喂养粗饲料,这样一来,一头野猪每日的养殖成本只有家猪的一半,不到一年就见到效益:赚了近40万元。 破解难题 2008年9月,万小涛饲养的野猪有300多头,达到原有场地所能容纳的极限。存栏野猪不能再增加了,可求货的人还在不断增加,扩建养殖场已经迫在眉睫。
![让你赚大钱 80后青年养野猪赚大钱](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540091126837.jpeg)
跑了大半个应城,万小涛看中三合镇一片500亩荒地:一边是水源,一边有树林,是个放养野猪的好地方。去年7月,他与三合镇徐周村签下30年租赁合同。 万小涛在山林里建围栏,引水源……不出一个月,手上仅剩的50万流动资金已花得差不多了。正在等米下锅之时,分管农业的副市长袁长祥,以及团市委和畜牧局等部门多次与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系,帮其加入“农村青年诚信创业计划”,将资助资金直接转化为贷款贴息,争取到100多万元的信用贷款。同时指导万小涛联合本地4个青年投资者,共同成立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投资人共同出资、共享规模、共担风险,筹集资金500多万元。 半个月后,万小涛拿到100万元贷款,工程继续开工。他在山林采用放养养殖方式,让野猪在自由觅食的同时再补充青饲料,既节约资金,又保证野猪的品质。 到今年4月初,万小涛野猪场达到300多头母猪的种群规模,万头猪场那个看起来似乎渺茫的目标变得日益清晰。到年底,这里存栏野猪将突破2000头,再过一年,他将拥有一个名副其实的“万头野猪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