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或者网络上通过各种形式“刷存在感”,这本来无可厚非,因为在邵珠富看来,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和你的产品无法在消费者中刷存在感,或许会让消费者“误”以为你(的产品)已经不存在了,一旦他们误认为你(的产品)已经不存在了,那么你(的产品)离不存在也就不远了。道理非常简单,营销销售的是“认知”而不是“实质”、“品质”,但在邵珠富看来,“刷存在感”也需要智慧,否则,很可能会令心生厌烦,徒留诸多遗憾。
对“如何刷存在感”本人有如下体会,总结如下,以期对更多企业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一、司空见惯的东西不宜“刷存在感”
前些日子,本人为一开业8个月、濒临倒闭的酒店做营销策划时,之所以没花一分钱广告费就通过软文营销让酒店起死回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在朋友圈“刷存在感”了。
这是一家以水饺见长的酒店,在中国的北方城市,水饺店比比皆是,实在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所以过去他们在朋友“刷存在感”时,天天打出诸如“我有一家水饺店”之类主题,虽然重复了很多,但消费者司空见惯视若无睹很难有深刻的印象,甚至以为他们有神经病,道理非常简单:谁家楼下没有家水饺店,你在这里瞎哔哔啥?自然,也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所以,对像水饺这样在北方城市司空见惯的东西,不宜“刷存在感”。
第二、有亮点的东西才宜“刷存在感”
同样是这家水饺店,本人为何能通过“刷存在感”助其一举成功、甚至一度挤不上座位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邵珠富帮助其发现并打造了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亮点。
调研发现,这家酒店做的水饺还真不错,口感是极好的,而且比较淳正,而调研后得知:给他们调馅的是一个有着非常显赫经历的老师,曾经在北京的京西饭店、上海锦江饭店等酒店为外国国家元首调过馅,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而酒店大厨曾经在某大酒店工作时,曾在香港元首董建华先生来济南时接待过董先生。挖掘到这两个素材后邵珠富帮助炮制了两篇货真价实的文章《济南惊现“大师水饺店”》和《给董建华做菜的厨师在阳光新路开店了》,好多人可能吃的水饺并不少,但却绝对没有吃过“大师水饺”,因为在邵珠富之前还没有人打造过这样的概念,自然他们没有吃到过;同样“给董建华做菜的厨师”人们会误认为不是一般人能够见到和吃到他的菜的,自然会有吸引力。而这样的两篇文章通过邵珠富本人和酒店老板、酒店员工的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发布出去后,一时间形成了很好的吸引力,自然营销也就变得轻而易举起来。
许多人看到“大师水饺”和“给董建华做菜”的厨师这两个亮点后欣然前去消费,由于水饺本身不错,再加上餐饮本身的滚动传播效应,酒店一时人满为患。
这再一次证明了邵珠富的观点,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本质是“传播”而不是“产品”。
第三、司空见惯的东西换了条件,一样可以“刷存在感”
普通水饺店不是不可以“刷存在感”,关键前提是条件的转变,比方说地点、时间、人物等转变后,你“刷存在感”同样还是有意义的。
比方说,这不是在北方的济南而是在南方的某个城市甚至上海或澳大利亚,你的“我有一家水饺店”,即便水饺做得很普通但刷存在感仍然很有意义;再比方说,即便是在北方,你的“我有一个半夜里能吃水饺的店”之内容刷存在感同样有意义;再比方说,有名人来吃www.aihuau.com过的水饺店之类的,你只要把故事讲好了、刷存在感就变得很有意义了,这方面可以参照庆丰包子“刷存在感”案例。
为什么同一家酒店,他们“刷存在感”时会被当成“神经病”、邵珠富“刷存在感”时消费者趋之若鹜?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亮点的挖掘、发现、提炼和打造。在邵珠富服务国内企业的过程中,邵珠富就发现,大多数企业不是没有亮点,而是缺少一双“擅长发现亮点的眼睛”,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用本人最近打造的几个标题来诠释:《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且只有一款包子因为一部大片而生》《济南惊现“包坚强”:生拉硬扯都“撕不乱”的双肩背包出现,且大有来头》《特大新闻:一位济南人挖了韩国人的“墙角”》《让齐鲁电视台美女主持人尖叫的菜品是啥》《“陈世美”来船动力吃饭了,没带“秦香莲”》等近一个月时间里炮制出的互联网软文,就是亮点挖掘和发现的成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营销和推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