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何种方式增加品牌,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来做;
挖掘现有品牌潜力,现有品牌能够解决问题就不要轻易增加; 现有品牌没有做好的前提下,不要再轻易增加新品牌; 增加的新品牌应该与原与品牌相区隔,并具有良好的互补性; 与出色的品牌联合成为“联合品牌”,有时会事半功倍; 把要图便宜或轻易把别人的品牌拿来,品牌文化是一个难题; 当企业品牌数量达到6—8个时,就到了品牌数量警戒线。减要减得有道
我们知道,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有三大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对于集中化战略,则又包括行业、品牌、产品三方面的“集中”,那么应怎样理解这三个“集中”呢?企业发展向优势产业集中,品牌经营向优势品牌集中,产品营销向优势产品集中。这就意味着那些对于企业经营价值低下、潜力有限的品牌要面临被“裁”出企业品牌阵营的命运,资源向企业内部优势品牌倾斜是企业发展之必然,资源集中是品牌集中的助推器。品牌作为企业资产,也应该遵守市场规律,优胜劣汰。酒业巨头五粮液通过自产、为其他企业贴牌导致子品牌过度“繁殖”,导致麾下拥有200余个子品牌,在遭遇个别不争气的子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开始削减可能会影响大局的子品牌;再有,中国联通各地分公司在运营中产生了很多区域性地方品牌,2004年中国联通把削减地方性品牌作为品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跨国公司也开始了品牌削减,2003年,松下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停掉了“NATIONAL”,只保留“PANASONIC”一个品牌,主要原因就是两个品牌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继续维持的话,两个品牌之间的竞争就会发生,与此同时还会带来很大的资源浪费其实。多品牌企业削减品牌是一个好迹象,这是企业经营理性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层面。品牌收缩战略是市场收缩战略的一个层面,而品牌削减是品牌收缩战略的一个重要操作层面。下面通过图解对市场收缩战略的构成作一剖析:
其实,已经有很多大企业遭遇了多品牌经营的困扰,诸如 APP(今光纸业)作为国际知名纸业公司,仅就其产品复印纸一项,在中国的5个工厂共有25个品牌,平均每个企业有5个品牌,并且都是中国本土品牌,与APP这个总体品牌没有什么关联。该公司认识到相同产品的品牌重复建设,增加营销推广费用和成本,无法发挥集团的品牌优势,甚至发生自家品牌的内讧,品牌管理问题令领导层痛苦不堪。看来,在玩够多品牌经营并遭遇多品牌负面效应困扰后后,品牌“裁员”也成为很多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那么,什么情况下应做品牌减法?一是作为品牌载体的产品已没有市场竞争力,品牌已经没有优势产品支撑;二是当品牌遭遇严重危机而品牌形象企业无能力再造或重塑;三是企业内部品牌过度、重复定位,内部产品互相冲击、互抢市场;四是当品牌阵营中某个品牌影响到品牌阵营中其他品牌的生存与发展时……在品牌阵营中,又如何进行“裁员”?一是通过转让企业把品牌间接转让;二是企业直接宣布品牌退出市场;三是企业放弃使用某个品牌而把该品牌出租;四是把品牌作为资产拍卖或有条件转让;五是把现有品牌加以整合,“合多为一”,形成更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尽管削减品牌可能存在负面效应,但要知道这种负面效应却是暂时并可以消解的,而弱势品牌对企业的负担却是致命的,因此做品牌减法应该果敢、大胆,而不应犹豫徘徊、无法舍弃这块无形资产。
对于做品牌削减,建议参考以下品牌减法法则:
顺应市场潮流,没有生命力的品牌就必须让它退出市场
品牌是企业资产,退出市场前要进行评估(包括价值和潜力)在更多的情况下,不是简单地削减品牌,而是整合品牌; 被减下来的品牌,要考虑其“去向”(如出租、转让、出售); 对于品牌中的“害群之马”,要坚决与其一刀两断,清出队伍; 要为削减品牌寻找一个良好的机会和恰当的借口,自然过渡。
品牌如“羊”,企业就如品牌的“牧羊人”,办企业就如赶 “羊”群走路。但是,这群“羊”中若存在体弱多病者,就会影响“羊”群的行程,或者说企业的整体进程,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毫不犹豫地把体弱多病、拖后腿儿的“羊”卖掉或者杀掉,这样才能轻装上阵,赶着“羊”群快速到达目的地。当然,更有这种情况,市场需求的不是一种“羊”,因为有的“羊”以产肉为最,有的“羊”以产毛为最……还需要其他种“羊”,于是牧羊人就要通过自己培育或购买新“羊”,来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放”,牧羊人通过扩大“羊”群规模效益提升了,生存能力和生存水平也提高了,这又何乐而不为?看来,“牧羊经”与“品牌管理经”并非互无关联。对于“加法”与“减法”的把握,做牧羊人与做品牌管理者形异神似、相融相通,有着类似的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