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化妆品专营店的经营问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案例分析分析。
【案例一】暴利是一把双刃剑
有个零售商,想着多捞点钱,把一些他认为利润不够“高”的牌子赶出去,而找来一些进价非常低的杂牌产品,这些产品的进货价普遍是一二折,利润非常高。刚开始时,顾客相信他,也乐意接受他介绍的那些杂牌产品。但由于这类产品的质量多半比较低劣,所以不少顾客的抱怨也随之而来,有的顾客甚至还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过敏症状。结果退货越来越多,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那家店的“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他虽然采取了不少补救措施,但为时过晚,生意已经明显不如以前了。
【案例二】人旺才能财生
有位零售商从事日化经营已有十五年,他的零售店面积也只有60多个平方米,然而现在每个月零售额却高达12万元。谈到成功的经验时,这位老板说:“我也是由零开始、从小做起的,我也经历了每月零售额只有1、2万的挣扎求存阶段,能有今天的突破,关键在哪里呢?要我说,做我们这一行的,很多人过于急功近利,片面追求产品的销售利润。当然,追求利润是商人的本性,无可厚非。但是我的经营理念却有所不同:人旺才能财生,想方设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我的经营宗旨,而且我把它作为无上的经营原则。现在当年与我同时起步的很多同行老板,有的转行了,有的下岗了,有的经营规模还在原地踏步,而我已经在筹划开设第二家店面了。”
【分析】
做生意要赚钱,但要赚得合理,如果忽视顾客的利益,而只想着如何牟取暴利,最终只能落个“偷鸡不成蚀把屎”的悲惨下场!也许消费者一两天还会被蒙在鼓里,也许短期内,那些“聪明”的零售商能比别人赚到更多的钱;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顾客从来都是清醒的,从长期来看,这种不顾消费者利益、牟取暴利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蛋。
【案例三】杀价,杀出了人气和信誉
1998年开店时,李老板将自己的店设在当地一家名为“时代超市”的“零售巨头”对面,“超市人气旺,我要借用的就是它的人气。”李老板这样解释当初在常人眼里看来有点莽撞的“抉择”。
李老板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要与超市争人气,要“借鸡生蛋”。他亲身深入超市打探“军情”,在获得包括其所售的日用产品的品种、价格等“军情”后,径往化妆品批发地有针对性地进货——超市有什么,他就进什么!面对强大的超市,他的劣势是非常明显的,但也有灵活自由的优势,进到货后,他几乎全部以进货价零售,特别是流通品牌,几乎是赔本卖!赚的虽然少,却狠狠打击了对手,又大大赢得了顾客们的信任,人气很快就“旺”了起来。
【分析】
杀价是李老板的绝招,特别是杀某些大牌子的价,可以塑造货真价平的良好形象,这是不错的行销策略。但是,仅仅这一招是不够的,李老板打的是复合拳。两年后,李老板虽然信誉强了,老顾客有了,赚得却不多。2001年初,他开始做“婷美”,由于“婷美”的质量可靠,又是独门生意,受到厂家很好的保护,他前两年多苦心积蓄起来的能量迅速散发出来,老顾客不用说是相信他的,新顾客也不少耳闻他的店是货真价实的,这样,新老顾客纷至沓来,一时间门庭若市,加之“婷美”丰厚的利润空间,李老板受益颇丰。
【案例四】培育拳头产品
周老板做生意 “四平八稳”,顾客进来购买时就简单介绍几句;厂家提供的宣传资料或赠品也是稳稳地摆在柜台上,顾客问时才回答几声;逢到节假日,也很少有优惠顾客的政策出台。结果,店里的很多品牌都能卖,但没一个卖得特别好的。后来,周老板在与当地的代理商多番交流后,渐渐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开始主动培育店内的拳头产品。
【分析】
李老板和周老板的事故,一正一反,告诉我们:没有主推的品牌,也就很难培养适合自己店的主打品牌,虽然能够赢利,但非常有限。
对于一个普通化妆品店而言,如能成功培育深具发展潜力的主打品牌,整个店的赢利就完全可能从这一个牌子上得到体现,所谓求精不求多的道理就在这。
有些人过于追求利润空间,总是想:无非是再换牌子做嘛。这样做,倒台的不是品牌,而是你的店。如果想长期发展,不要盲目的追求利润空间,首先要考虑到该企业有无发展前景,及其长远的发展的思路。因为经销商也是在经营自己的品牌,好的产品才能真正为你带来利润。
【结语】
一般的日化零售店店面面积较小,可供陈列的商品相对较少。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有限的终端资源条件下,经营品牌的结构将至关重要。只有选好产品,选对品牌,才能做到品牌少、结构全、产品线丰富,从而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
选择平台,一要看厂家的产品质量,二要看厂家的商业信誉,三要看厂家是否能长期发展,四要看厂家的产品线是否齐全,五要保证合理的利润,六要有效成功的产品推广模式。
相应地,零售店应该怎样选择品牌?有几个问题要认真考虑:
1. 仅仅考虑利润率,还是要全方位评价?
2. 是选择品牌商品还是杂牌商品?
3. 是选择品质稳定的产品,还是选择品质波动的产品?
4. 是选择品牌优势支持力度大的产品,还是选择无长期支持,不稳定的产品?
5. 是让消费者找产品,还是让产品找消费者?
6. 是加强终端品牌,还是破坏终端品牌?
最怕辛辛苦苦培育的消费群体,因为厂家不能继续经营而流失,不仅损失了实实在在的商业利润,而且付出了高昂的时间成本,消费者是通过经营产品来认可零售商的。销售劣质的产品,被消费者视为奸商,不仅失去了商业信誉,也失去了消费者。就像狗熊掰玉米,不能形成有效激励,也就不可能成为超级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