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登高:一个品牌织就的鞋业奇迹
“做工厂与做人一样,一定要有诚信,一定要稳健。”必登高鞋业皮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远光说。 在有着近3000个不同款式的必登高皮鞋展示场地,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的客商表示了他们的惊叹:仅仅一个品牌,短短一年时间内竟然能更新出数千个样式。 这个品牌的知名度远远超过它所在的地方。它在全国的500多家连锁专卖店、600多个店中店或专柜,以及1200多个销售网点让“必登高”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梁远光这个名字和必登高相比,也许远不为人所知。但是,正是这样一位土生土长于鹤山的民营企业家,耗费10多年的时间,打造了鹤山乃至江门鞋业的第一品牌,并跻身于全国鞋业十大品牌。 正是“必登高”等品牌的强势雄起,带动鹤山变成了一个拥有360多家制鞋企业且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鞋业基地。 拼出来的“前辈”少帅 很难把衣着朴素、平易近人的梁远光与大名鼎鼎的“必登高”鞋业董事长挂起钩来。但是这位貌不惊人的鞋业少帅在行业内的确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至少在鹤山鞋业的那些老板里,说起梁远光,个个都竖起大拇指。除了必登高目前辉煌业绩之外,他受人尊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鹤山最早的几家制鞋企业中,梁远光就开办了其中一家。 1985年,在广州打工替别人做了两年制鞋厂厂长之后,梁远光毅然回到鹤山,把仅有的3万元积蓄全部用来办厂。当时是租用200平方米民房,请了几十个工人,厂名定为鹤华鞋厂。1987年,鹤华鞋厂的产值仅10万元,一个典型的家庭小作坊式企业。然而,这样一个小小的作坊式制鞋企业,在当时的鹤山人眼里还是“稀有之物”。1987年,整个鹤山只有前进鞋厂、华强鞋厂、大发鞋厂和梁远光的鹤华鞋厂4家制鞋企业。 也就是说,1987年的鹤山,制鞋业才刚刚萌芽,一切都在摸索中。
“从1987年到1990年3年时间,是创业最艰辛的岁月。”梁远光依旧清晰的记得。当时,由于鞋厂不大,资金和人力都很有限,梁远光一个人既是采购员、运输员,又是销售员,整天从早忙到晚。送货没有车,他就骑自行车,挤客车。有一件事令梁远光至今难忘。1988年,他一个人坐着中巴车送货去花都,半路上中巴突然起火,6000多元的货物全部被烧掉,幸亏人没有受伤。当时一个人站在马路上,那种无助的痛苦和创业的艰辛只有梁远光自己才能感受到。 1990年,梁远光的企业有了第一部货车,企业规模也迅速扩大,一年的产值达到200多万。作为“必登高”的前身,当时的鹤华鞋厂并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也没有生产真皮皮鞋,其主要是生产低档的女装时尚鞋,10多元一双,价格不高,附加值也很有限。但是,当时的整个中国鞋业并不发达,市场需求量很大,长期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 梁远光赶上了这个难得的发展契机,并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990年,梁远光购地720平方米,第二年,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启用,鹤华鞋厂也更名为信华鞋厂。由于中低档时尚鞋的市场日趋饱和,缺乏核心竞争力,梁远光看准市场,迅速转入男式真皮皮鞋的制造。这是一个期待开发的市场。信华鞋厂的男式皮鞋广受欢迎,成批的产品从广州、东莞、惠州、湛江和揭阳五大批发市场流通到全国各地。 当时的信华鞋厂生产的皮鞋还没有申请自己的品牌,但是在商标上已经明确印制了“信华鞋厂”的字样。由于产销对口,信华鞋厂在1994的产值达到2000万左右,可以说是初具规模。30岁的梁远光也成为当时鹤山制鞋业中一个小有名气的“前辈”少帅。 1500万品牌推广费的力量 由红色圆球、树叶状的绿色块以及蓝色英文字“pitanco”组成的必登高品牌标志,在今天可能已经被广泛熟知。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它从创建到推广,5年时间共耗费了1500多万元。 和梁远光的名字一样,他的确是一个极具眼光和胆识的民营企业家。 1995年,梁远光在香港聘请了一个留学生设计了一个品牌标志,这个标志也就是今天人们熟悉的那个图案。为了便于在国内市场推广,同时还设计了音译的“必登高”3个字,3个中文字逐步由低变高,蕴涵着企业循序渐进、步步攀高的坚实企业作风。同年,正式向工商局申请该注册商标。另外,对皮鞋的包装盒和手提袋的设计也一同申请了专利。 回望1995年的中国鞋业,品牌意识刚刚启蒙,真正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只有江苏的“森达”。为了使品牌迅速推广为广大消费者熟知,1996年,梁远光在中央电视台投入160万元广告费用,进行集中宣传。据资料表明,这是中国鞋业界最早利用央视媒体树立品牌形象的举措。新颖时尚的外观包装、品牌设计以及强势媒体有力推广,“必登高”这个名字很快被人们所熟知。 据统计,从1996年至2000年,必登高共耗资1500多万元通过电视、杂志、报纸、路牌等广告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广告宣传。品牌的形成,很快就带来了看得见的效益。企业业绩开始成倍增长,质量和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一下子增加了几十元,每双鞋的平均价格超过百元,已经跻身品牌行列。 好的品牌,为营销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一个独有的平台。梁远光敏锐觉察到,对于“必登高”品牌的营销需要一种全新的模式了。1998年,必登高开始改变原有实施“厂商联营”和“多级分销”的经营战略,以湖南省为试点,率先推行连锁专卖。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和细分,并在资金、货源、广告宣传及店面布置上给经销商诸多优惠条件,最终以60多家专卖店和50多个店中店专卖柜带动了整个销售业绩的直线上升,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效应。 四年登高走远不凡路 也许大多数同行的民营企业家们都没有预料到,梁远光会把“必登高”这个品牌玩的这么大,这么响。 “湖南试验”其实就是一种品牌效力的扩散。从2000年开始,梁金水将这一模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到目前为止,必登高在全国开设了500多家连锁专卖店、600多个店中店或专柜以及1200多个销售网点,由下设的30个营销机构分别管理,形成了东西衔接、南北呼应的营销格局。健全的营销网络,使得市场的信息能够及时反馈,这种良性循环使必登高鞋业的内销数量上升到了80万双,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 凭借在国内的品牌知名度,2000年,必登高开始瞄准国际市场。2001年,梁远光接到的第一笔国际定单是3600双鞋。2002年,必登高的外销额达400万美元;2003年近800万美元;2004年仅上半年就达1000万美元。与国内市场相比,必登高的国际市场销量增长更加迅猛,产品远销28国。 4年时间,品牌成型的“必登高”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了大踏步的跨越。目前,必登高已经是一个厂房面积达2万平方米,拥有员工1600多名,年生产能力达200万双,年产值达2亿元的大型鞋业制造企业。现在,整个中国有100多家企业在为必登高做贴牌生产。这种只有国际知名品牌才享有的“特权”现象,必登高这样一个民营企业也在书写。 梁远光对品牌的付出和关注,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2002年,“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真皮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扑面而来。知道名牌创建的艰辛,梁远光也意识到如何加以保护。必登高不仅在国内申请专利,还在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4国家注册必登高的商标,申请了品牌保护。 2004年7月,必登高与人合作,注资2000万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总公司,开始对产品品牌独立经营。 2004年,必登高正在全力申请“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 未来5年,必登高将购地200亩,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必登高工业园。 一个品牌绘织的鞋业奇迹已经诞生,而一个“鞋业王朝”的神化又在续写。
更多阅读
电视剧《甜蜜蜜》评论: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甜蜜蜜》: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26集电视连续剧《甜蜜蜜》讲叙的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一段故事,文革中,干部子弟雷雷因受父亲牵连而与母亲一起下放到398农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叶青也因父亲被打成右派而
刘津瑜教授:维吉尔在西方和中国:一个接受史的案例
刘津瑜教授:维吉尔在西方和中国:一个接受史的案例维吉尔在西方和中国:一个接受史的案例主讲人: 刘津瑜教授( 上海“ 千人计划” 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美国DePauw University[德堡大学]古典系系主任)主持人:裔昭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
莎士比亚告诉我们:“一个抛弃时间的人,最后,时间也会抛弃他。
莎士比亚告诉我们:“一个抛弃时间的人,最后,时间也会抛弃他。心无旁鹜,才难走自己想走的路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1-30 16:55:05查看(180 ) / 评论( 1 ) / 评分( 0 / 0 )走路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走着走着,不是被异物绊倒,便是不小心扭
苏力: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_vicky
标 题: 苏力: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9年05月10日11:16:31 星期天),转信,仅作学习参考用。[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定强奸之司法解释的法理和潜在实践后果。论文论证了这一解释有悖于法理、人情,违背
达人冠军:一个会跳舞的稻草人
达人冠军:一个会跳舞的稻草人彭学明连看了三场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的决赛,很是惊讶。其中有两个孩子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一个是唱歌的乌达木,一个是跳舞的卓君。12岁的蒙古族小孩乌达木,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可他的歌声却没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