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邢台临城县李子峪村致富女能人李宝香 李宝香是临城县郝庄乡李子峪村的一名普通妇女,提起她来,村民们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几年来,她依靠党的富民政策,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带领全村妇女逐步由贫困走向富裕,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女能人。 出生本县自立庄村的李宝香自幼就勤学苦干,但由于家境贫困,她没有念完初中,就不得不放弃学业,过早地挑起了家庭重担。长大成人后嫁到李子峪村。当时的李子峪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村民的生活条件极度困难。面对这种状况,她的心情十分沉重。忙完家务之余,她时常思索着,县里有好政策,支持开发治理“四荒”,李子峪村又有广阔的荒山,如果能治好山种上果树,岂不是一个致富的好门路?但她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别人的支持。人们都说,荒山秃岭的,要开发种树,谈何容易?更别说一个女人家了。面对别人的不支持,李宝香没有气馁。她主动找到平时关系要好的几个姐妹,动员她们一块治山。几个姐妹被她的决心感动了,分头做动员,发动村里的妇女一块参加治山。几天后,一个上到60多岁,下到30多岁的妇女治山队成立了。从2006年冬天起,她们开始向荒山发起挑战。
![糖豆广场舞一片艳阳天 她从治山到家纺闯出一片艳阳天](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1031874455523.jpeg)
万事开头难。治山之初,劳动量较大,李宝香和她的姐妹们披荆斩棘,抬石垫土,挖坑打眼,一个月下来,个个累得腰酸背痛。但从小生活在山里、饱受磨练的她们没有退缩。她们咬牙坚持着。终于,一个冬天下来,她们治理荒山500亩。第二年春天,全部种上了薄皮核桃。为了保证树木成活,她们到山下的蓄水池里取水,一桶一桶地挑上山浇树,特别旱的地方有的要补栽两到三茬。正是凭着这股韧劲,2万株薄皮核桃树愣是在这个昔日荆棘密布的荒山沟成活了。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她们还在树下除草,种上了当年可收效的花生、大豆等农作物,实现了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的结合。到今年秋季,她们的薄皮核桃树就要开始挂果了,三年后进入盛果期,年可收入100万元。昔日的荒山沟将真正成为瓜果飘香的经济沟。 治山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种果树周期长,见效慢,如何在管理果树之余再寻找一条较快的致富路呢?闲不住的李宝香又开始探索。她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是城市的人特别喜爱纯棉粗布织成的家纺产品。恰好,本村的中老年妇女大都从小学过手织粗布的手艺。她想,何不发挥这一优势,搞粗布加工? 说干就干。李宝香专门聘请了外地专业技术人员来村里开展技术培训,对传统的织造技术进行改良,并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同时,积极研发创新,丰富产品品种,使粗布产品由单纯的成批棉布发展为衬衣、床单、被罩、睡衣等多个品种。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绿峰家纺有限公司”,注册了“李子峪”商标,并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由村里制定统一标准,对农户分户加工的产品统一收购、包装、销售。如今,全村90%的妇女劳力重新操持起了老纺车、织布机,投身到织布致富的行列。仅此一项,每个妇女劳力年可增收5000元。 靠着敢拼敢闯的精神,李宝香和她的姐妹们终于走出了一片艳阳天。(邢台日报 赵英丽 白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