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家纺行业中的一员,笔者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为家纺企业打一场漂亮的品牌战?哪怕只是其中的某一品牌能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消费者所熟知,那也是一件十分值得欣慰的事。这并不是一个多么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家纺品牌之间虽然你争我夺了十几年,个个都在标榜自己的产品为“中国家纺第一品牌”,但严格的说来,还没有一个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赢家。
值得庆幸的是,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品牌发展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品牌?什么样的品牌在同行业中才算是真正的赢家?笔者认为,真正的品牌除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外,更能深入到消费者心里(至少是大多数),并在消费者的心里慢慢生根、发芽,最后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举个例子说明,卖当劳和肯德基对于中国人(生活在城市里)来说,大概没几个人会陌生吧?而一提到卖当劳或肯德基,可以说,从七八岁的小朋友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基本上都知道这里是快餐消费的地方,甚至还能如数家珍般的告诉你,卖当劳和肯德基里哪些东西好吃,吃哪些东西更实惠。这是为什么?难道卖当劳和肯德基就那么好吃吗?两片面包,中间夹些生菜、色拉酱、肉片,真的就那么有营养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去排队等候呢?或许这就是“真正品牌”的力量。在这个人人都讲究品牌追求时尚的今天,穿要穿得有面子,吃当然也要吃得有面子。别人看你穿一身名牌,跟你说话的口气肯定不会像说一个大老粗那样一脸的不屑;当别人问你中午在哪吃的饭,你脱口而出说是卖当劳或肯德基,总比你说在路边摊吃了碗炒面要有面子多吧?
扯的有点远了。国内家纺与卖当劳肯德基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至少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吧?哪怕只是一点点,那也是值得肯定的。怕就怕,当我们在别人面前说起XX家纺,若不提“家纺”二字,只说“XX”,别人一脸茫然地问我们是吃的还是喝的,那已经不是丢脸不丢脸的问题了,而是整个行业的悲哀。
那么,怎样才能使国内家纺品牌得以更好的发展呢?中国家纺品牌的发展都存在哪些困惑?何时才能成为真正的第一?笔者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几点,愿与大家共分享。
品牌自身的困惑
由于企业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或者在执行的过程中,某些环节没能得到精准的把握,从而导致品牌的定位与实际产品之间存在异议。
这样的企业在为产品创立品牌的最初阶段,可以说其品牌的意识是非常薄弱的,简单点说,就是当初没觉得那么重要,也许只是把品牌的创立当作一种形式而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现在,发现了品牌的重要性,又回过头来重视起品牌的发展,颇似烧了一回夹生的饭,要把饭烧得既熟又香,难度可想而知。细究其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想想一个有了十几年发展历程的家纺企业,无论其产品的风格、企业的CI、VI,以及方方面面的积累沉淀,几乎都已定型。现在,为了迎合品牌的发展,为了适应潮流趋势,为了让产品走向国际化,突然觉得必须改变一下品牌的整体形象,加入更多的符合欧洲或其他什么元素,从而让品牌更具时尚性和生命力。这时候,企业自身的矛盾也就出现了:改变原来的LOGO吧,不太现实,消费者会以为又是一个新品牌出现了,显然对企业或对产品本身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主要的还是怕消费者从此便不买你的帐了,那样企业十几年的辛勤努力不就功亏一篑了?可不改变吧,说实在的,跟人家的形象比起来,眼前的形象也的确是显得有些土,跟不上潮流,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内在东西,缺乏竞争力。
基于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企业最好不要去改变原来的品牌形象,如若必须要改变,那也只能借助辅助形象来为当前的品牌形象增添内涵、时尚、生命力等元素。
广告宣传困惑
宣传对一个品牌的发展,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做好宣传工作,能使你的产品迅速为消费者所知,从而先人一步抢占市场,为品牌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但令众多企业困惑的是:在品牌的宣传力度以及规模上,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为什么还是不见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呢?今天这家企业请了某某明星做代言,明天那家企业又投放了央视某某套,砸出的费用成百上千万,但真正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又有几家?
没错,在一个品牌还处于名不见经传的初期,大手笔邀请明星为产品代言,的确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以及产品的档次。甚至也能在某一时期内提高产品的销量,从而赢得较为可观的客户。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家纺企业邀请明星加入,这种泛明星代言模式将令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对家纺产品的这种明星效益持怀疑态度,甚至会导致部分消费者的反感。特别是近来因明星代言毒奶粉事件而引起的强烈反响,使得消费者对明星代言现象嗤之以鼻。对于大多数越来越聪明的消费者来说,在各种品牌(名牌除外)产品泛滥的今天,他们在审视产品的过程中,已经不再象以前那么在乎其品牌是什么(因为都是品牌,所以觉得无所谓),而是更为关注产品的质量、价格、耐用程度,其次才是工艺或特色等。
那么,家纺企业是不是就不需要邀请明星代言,不需要投放媒体了?当然不是!笔者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邀请符合企业产品,以及品牌形象的明星代言。但花费巨资砸在一个或两个名人身上,以期望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同时,请先思考该如何充分利用你的代言人价值。据笔者了解,国内大多数家纺企业在利用其产品代言人来创造价值,通常的做法都是在一年一次的秋冬新品发布会,或者在做大型促销活动的时候才把他们请到现场,制造一点儿不腥不臭的“行业新闻”,奢望着能为自己的产品或品牌提高知名度。其实这样的效果到底好不好,只有企业最清楚。与其这般费尽心思劳民伤财,还不如省下精力来,走出俗套,另谋出路做些有实际意义的事情。譬如让你的代言人以“XX慈善”或“XX爱心”的身份,把产品送到XX贫困山区,让那里的孩子睡上好觉,健康的成长。这样坚持个三五年,你的产品不仅能在当地取得好的口碑,由于你的善举,只要一经媒体爆光,一定会取得轰动性的效益,估计比你在央视这样的所谓“强势媒体”投放三五年的广告要好的多。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越强,奉献社会的爱心越浓烈,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企业的生命力也就越长久。
以上几点愚见,没有针对某家纺品牌,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笔者相信,除以上几点外,肯定还有不少因素在制约着中国家纺品牌的发展,这需要越来越多人去共同探讨和研究。希望不久的将来,真的会出现“中国家纺第一品牌”。
行业内的困惑
在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的今天,中国家纺企业的发展并不如前几年那样蓬勃,且充满新生和希望。品牌处在普遍萎靡的家纺行业中,怎样去寻找有效的突破口,进而抢得先机,几乎成了国内家纺企业的综合症。
当大家都在脸不红心不跳地为自己的品牌狂喊“中国第一”、“行业领先”,都想扮演“领导者”角色的时候,试问有几个家纺品牌真正做到了“中国第一”?“中国第一”意味着什么?代表着什么?这些有谁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过?屈指可数吧?就算你真的认真思考过,那又如何呢,第一似乎还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既然大家都离“中国第一”有段距离,既然大家都无法真正意义上承担起“领导者”的角色,甚至无法保持“行业领先”,那么,再嘶声力竭的呼喊又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呢?
笔者认为,真正的“中国第一”,应该是被别人称作“中国品牌”或“中国制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XX家纺”。因此,在笔者看来,中国家纺品牌在面对世界经济冲击的今天,应该以理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品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空喊要成为什么样的品牌。要成为什么的品牌不是轻飘飘的说两句就能成为什么样的品牌,最终还是要看产品、看规模、看市场效益,只有产品才最具说服力。作为可以用手去触摸,可以用眼睛去观察去欣赏的耐用消费品,可以说,好的家纺产品就一定能成就一个优秀的品牌,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要摆脱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产品入手,杜绝模仿抄袭,提高创新能力,把真正具有特色或个性的元素融入到产品中,做出真正属于某个品牌的产品,然后大大方方的去接受消费者挑剔的眼光。譬如,在设计某款产品之前,你是否考虑过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是否就某款花型做过一定的市场调查,是否就某个系列的产品做过有针对性的调查?当你一切都准备妥当,生产出极具特色的新产品,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肯定,品牌也就开始突显,成功当然也就离你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