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与刘会平一样看中传统生意的还有专做蟹黄汤包的陈士荣。
与刘会平一样看中传统生意的还有专做蟹黄汤包的陈士荣。蟹黄汤包在江苏靖江已有200多年历史,而陈士荣做汤包不过6年,却已经成为靖江汤包界数一数二的领军人物。老陈的包子一笼有6个,每笼最高50元,从早到晚来吃的人络绎不绝。一个包子八九元钱,在我们看来,有点贵得离谱,可在当地,大家一点也不觉得贵。原因就在于这不是一般的包子。蟹黄汤包是全国六大名包之一,与其他包子不同的是皮薄,汤馅汁多。其他包子都是固体,拿到就可以吃,这种包子要把汤喝掉以后再吃皮。陈士荣的包子比刘会平的包子更好卖。在他这里,一天五六百笼是绝对不够卖的。有一年国庆7天,每天要买1000多笼,每笼50元,7天的流水就50多万元。小小一个包子,为什么能被他卖得这么好?1998年以前,蟹黄汤包在靖江当地卖80-150元一笼,一般人根本吃不起。陈士荣是半路出家,他发现一笼蟹黄汤包最多只要25-30元的成本,而市场普遍价位都在100元以上,其中的利润太大了。于是他在自己的**笼包子出来后,就摆出一块牌子,标出了50元一笼的价格,蟹黄汤包一下便宜这么多,一下就引起了当地人的关注,酒楼一开张就迎了个开门红。但随后很多同行都对他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排挤,有说他原料不好的,有直接威胁的,也有恶意陷害的。一通搅和以后,顾客越来越少。于是陈士荣主动找到了物价局,要求**出面把价格降下来。他把自己的成本资料给物价部门看,证明其中的利润空间的确很大。在物价局干预下,同行们也无话可说,全市的汤包价格都跟着降了下来。这次风波在当地被炒得沸沸扬扬,恰巧成了陈士荣的活广告,从此,他的蟹黄汤包更好卖了。 前几天参加品牌中国的一个月度沙龙,碰到 全聚德的市场营销部部长曹忆南先生,简单的沟通了几句,使我对 全聚德这样的老字号有了点想法,想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探视一下 全聚德的经营得失。一、 全聚德在坚守阵地 我在想, 全聚德为什么成功?是因为品牌吗?在我看来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不错, 全聚德是很有名,但并不一定就有品牌。 全聚德是老字号当然不乏名气,而且名气很大,但 全聚德的牌子并没有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应有的地位。市场份额远远没有在到应该有的地步。142年的老产品年销售额也就8亿元左右,年销售烤鸭300余万只,与许多后起的餐饮集团简直没法相比。 麦当劳与 肯德基就不用说了,他们上个世纪80年代才创立, 麦当劳己在世界1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店,全球营业额约406.3亿美元,而 肯德基在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连锁店数量也11000多家。据美国食品业界研究机构Technomic对2003年全美快餐销售额和餐厅数量的统计显示, 麦当劳以全美13609家餐厅,销售额超过221亿美元的业绩排名榜首; 肯德基则以全美5524家餐厅,销售额49.36亿美元排名第七。可能有人说,他们是快餐无法进行类比。但于正餐,新兴成长起来的 新餐饮企业也不在少数。比如说 俏江南,发展才仅仅不到10年时间,年销售额己达16个亿,并且己经开始走向国际化的坦途。在市场上的认知度毫不次于 全聚德,特别是对于年轻受众, 全聚德更是没法比的。 全聚德在众多老字号中,之所以还能屹立不倒,核心还在于他的产品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能有点与时俱进的精神,不像内联升,王麻子剪刀这些老字号,最后只能归缩于中国或北京的文化旅游产品,诚如四合院一样,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市场上的地位也就没有了。实际上, 全聚德现在的处境,比那些快消失的老字号的命运差不多,只是表现的不明显,之所以还能有这样的经营业绩,主要是在吃老本,这个老本在我看来有三个层次;一是吃时间(老字号)二是吃名气(中国的菜)三是吃文化(中国餐饮文化)这三个因素让 全聚德不可救药的要变成餐饮界的旅游产品。从品牌营销的视角看,如果一个日常消费品变成旅游品,他的价值是增加了,但市场份额却缩小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不同于文化产品,具有**性,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值。而餐饮业是日常消费品的属性,必需培养天天消费,常常消费的品牌个性,而不是变成旅游品偶尔消费一次。 全聚德目前己变成一种旅游产品,大部分人只是偶尔消费一次,成为“餐饮业的耐消品”,一般的消费者吃一次要很久才会再次消费,而且消费的动机,不是自身要消费,而是因为别人(请客)来消费。这和市场机制下,家常过日子,常常消费的一个餐饮品牌是不一样的。由于对老传统的自恋, 全聚德快变成了餐饮的活古董,消费者在尝鲜,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坚守这种古董的成色。这样下去,受众会越来越少,以至成为历史而没有现实价值。二、 全聚德正成为旅游品牌 全聚德现在己成为了北京或中国的旅游品牌,而不是真正的餐饮品牌。就像某些景点一样,人们看过了就不会再去了一样, 全聚德卖的就是那一点文化。所以,那天我与曹忆南先生讨论说, 全聚德现在的问题是文化大于产品(代表中国的饮食文化),价值大于产品(代表中国的饮食传统),品牌大于产品(代表表中国餐饮的知名产品),获得他的高度认同。 全聚德就如一个知名的旅游产品,只不过是北京的一个旅游景点,越来越偏离一个餐饮企业市场**化的要求。表面上看, 全聚德变成旅游产品好像是一件好事,他代表了中国,代表了北京。实际上,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的市场正在委缩,他的餐饮普适性,大众性,广泛性,重复消费性却大大降低了,变成了一次性的消费产品,这对餐饮产品来说,不是**的危险吗?餐饮品牌的核心是要让消费者对其产品或服务有极强的成瘾性,无论什么人带动什么人,这个特性是不能丢的。倒如, 麦当劳是由小孩的需求带动大人的消费,星巴克是因为交流的需求带动咖啡的消费。而 全聚德现在是旅游的需求带动文化的消费,文化的需求带动消费,形象的需求带动消费。严格的来看,我认为,这些需求都不是餐饮的核心需求,而是附带需求了。(文化需求带动餐饮消费是很高的境界,但毫不能偏离产品的核心趋动)即然是附带需求,成瘾性就无从谈起了,没有成瘾性,餐饮的品牌何以建立。三、 全聚德缺乏产品创新那么, 全聚德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现状呢?在我看来,是他们缺乏创新思想造成的,也是因为老字号的名气所带来的祸害。换句话说是为名气所累,因为, 全聚德的经营思路还在以旅游思想为中心打转,而在品牌营销创新上,泛善可陈,甚至是缺失。 全聚德名气太大,产品虽有改进,但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远远的脱离了。无论是吃法还是产品的种类, 全聚德的品种鲜有能让消费者能单独品味的。我这话的意思是说,这么大的名气或品牌,没有多种产品进行支撑,这个品牌肯定是要没落的。 全聚德虽有全鸭席,但都是大杂烩,听起来菜品有四百余种,集合了飞禽走兽,鸽子、鹌鹑、大雁,猪、羊,鱼,各种植物包括菌类,各种原材料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全鸭席,实际上,在产品创新上是一塌糊涂,没有体系,除了烤鸭,消费者说不出有其它的什么产品。产品没有创新,就只有吃名气了。为什么说 全聚德是旅游产品,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市场布局可以看出。前门店是老店,位置不用说了,吃的就是老字号的位置与情调,虽然前门人气大不如从前,但这是 全聚德的根,旅游人群吃的是原汁原味。和平门是**的单店,也处于老城区,消费人群处于**管员与当地人群杂合地带。王府井店的布局很明显,盯得就是到北京旅游的外地人,外国人。亚运村店是想抓住体育营销的机会,是细分之下的旅游人群选择,国门店就更不用说了,直接紧盯中外游客,这些分店的位置选择,总体上就是一个旅游的战略,这样的布局己经把 全聚德的产品,变成了旅游产品了。旅游产品虽有当地居民的消费,但肯定是微乎其微。另外,从 全聚德门店的形象来看,一个店一个样,太不统一了。为什么不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形象呢?还有旗下仿膳饭庄,丰泽园饭庄,四川饭店,只要不说,没人知道这是 全聚德的子品牌。而且这三个饭庄个个都是金子饭店,但由于对其品牌内涵没有很好的利用,才有新崛起川菜品牌,要不然哪有 俏江南等那些相同菜品餐饮的机会呢?如果 全聚德开发好了产品,还有什么鸭脖子、鸭头产品的什么机会吗?四、消费人群严重老化,远离了餐饮主流消费人群仔细观察, 全聚德的消费人群主要以当地的中老年人群,外国外地的旅游人群,**相关部门的宴请,热爱传统美食的其它人群。当地中老年人之所以还喜爱吃,皆缘于从小或年轻时留下来的对烤鸭美味的记忆,实际上是延续那时对烤鸭的爱好,现在真的喜欢吃吗?这倒不一定。就如我小时候喜欢吃猪油加酱油的白面条一样,现在再也想不起来这样的吃法了,这是时代造成的。外国与外地人吃烤鸭就是吃个新鲜,**宴请是吃北京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而热爱传统美食的人群就更少了。这四组人群,外国与外地游人,**宴请吃的还是旅游这个点,这与现代社会的主流商务交际人群大大的偏离了。试问现在年轻一族,有多少邀约饭局是在 全聚德呢?有多少商务宴请是在 全聚德呢?可能是一个非常少的一族。餐饮业敢吃,能吃,好吃的人群,一定是属于中青年人群,他们不仅要菜好吃,而且还要好玩。 全聚德真的那么好吃吗?这都不一定,虽然在吃法上有一定的改进,但这都远远不够。现在的美食一族的要求大大不一样了。凭着中老年人群与旅游人群支撑的 全聚德,想做大难。五、商业模式的创新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就是赚钱的逻辑与方法, 全聚德是靠生产产品加服务赚钱的,其中也加入了连锁经营的手段,却运行的并不尽如人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是商业模式的建构关系。近年来, 全聚德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也分人工烤与机器烤两种,但在餐饮管理的标准化方面还远远没有达到一个连锁集团应达到的要求,其中前面提到的店面统一的问题就不用说了。产品与服务的标准化管理,都还没有建立,特别的在服务上, 全聚德的个性化服务并没有看到。对于做正餐的 全聚德并不是就不能搞连锁, 俏江南也是正餐,其连锁不是搞的很好吗?连锁是方法,关健在于质量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品牌管理。没有这些环节的把控, 全聚德的商业模式很难建立,没有商业模式,就很难做大做强。目前, 全聚德的外营店除了重庆外还有上海店,长春店,从整个框架来看,连锁的规模还没有出来,实际上,连锁战略并没有真正打开,专业化标准化的 全聚德管理体系亟待建立。不过从吃法上来看, 全聚德的烤鸭完全是西餐式的吃法,是用刀分成皮和条、片的结合,目的是为了便于卷制,片成片儿为了方便夹起来使用。这一点是很有创新的,而不是传统的手撕嘴啃的吃法。这使 全聚德看起来吃法很正式,文化与价值感能较好的体现。 全聚德是金子招牌,他的文化与品牌影响远远大于其产品,他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对其产品美味的认知。由于, 全聚德满足于旅游层面的传播,忽视品牌内涵的的深潜,致使 全聚德的品牌价值大大贬值了,其应有的品牌价值并没有发挥出来。六、道德标注并不能带来品牌联想 全聚德是吃的品牌,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始,以“德聚全”命名始。就确立了以德聚全,以德经商的理念。通过诚信经商聚人才、聚顾客,聚财富。这是 全聚德的品牌联想,面对今天这样的多元社会, 全聚德这样的道德标签就显得有点陈旧,不能对品牌形象进行有力的支持,让人们感觉这个品牌越来越古老,缺乏市场活力。与同仁堂不同,他们的道德标签下的结果是“好药”, 全聚德的道德标签与好吃的联系显然差着一段距离。 “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可能换到其它品牌上也能用得上,在我看来, 全聚德需要对这一理念进行现代式的传播转化,并要注入新的品牌元素,比如,可以在好吃,香,健康,新体验,等等方面展现其品牌的魅力,让新一代消费者不至于对其避而远之。“不到万里长城非 好汉,不吃 全聚德烤鸭真遗憾"这里面有多少品牌价值要挖掘,而不能只对旅游者。道德标注与旅游传播,带给 全聚德的是面临新一代消费者断层的危险期,目前 全聚德面临着如何突破旅游人群,观光人群的“尝鲜一簇”的需求,如何突破南北差异的“卖正宗”,还是卖“改良”的瓶颈;如何保持悠久文化精华而又能换发青春的因境,如何能让更多的人知道 全聚德早己有所变化,正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静静的改变着的 全聚德。在坚守与改良在文化与创新在传统与新锐在名声与好吃 全聚德必须要进行品牌形象的新革命。要让更多的消费群认知现在的 全聚德是什么?不能老是讲古老而没有现代的活力,让消费者的认知还停留在百年前的认知,这是对 全聚德品牌资产的**浪费。道德诉求的结果是说明 全聚德的产品质量好,“香”与好吃。现在那个产品说自己的产品质量不好呢?那个产品没有差异化呢?那个产品没有自己的核心记忆忆点呢? 全聚德为什么好吃?这方面的表达显然是少了一点。倾情于烤鸭的专业化路线,显然也没有错,问题是我们400多种菜品,为什么消费者只知道一种卷着吃的烤鸭,而其它的都不知道呢?这说明我们的品类开发还远远不够。 七、需建立标准化的品牌管理体系严格的讲, 全聚德还是一个制造型企业,生产型企业,还够不上是一个品牌经营企业。在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过程中,其品牌管理的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品牌经营举措少的可怜,品牌经营大大落后于产品质量经营(过去式的产品质量经营,在产品创新上更差),现在最多是一个供应商与加工商,整个形态还停留在小作坊**秘诀的技术层面,还没有全面的市场解决方案,品牌管理处在形象传播与企业文化的简单沟通上。以我看来, 全聚德要想建立这样的体系,加速其连锁经营的步伐,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1、深度挖掘 全聚德的核心价值内涵,让消费者重新认知。2、建立完整统一的 全聚德品牌形象并形成模块化。3、建立清晰的服务形态与管理模式,全面告知市场。4、将企业能力与能力载体进行有效配合。5、把握产品创新与品牌创新的趋势,不断吸引新的消费者。6、持续的持久的全方位塑造品牌形象。7、让 全聚德文化上的竞争力变为产品创新的竞争力。8、让观光消费变为日常消费与生活消费。9、让古老餐饮变得活力四射。10、从旅游政务消费变为商业交际消费。以此,建立一体化的餐饮价值链,以通吃产业的上下游资源,让品牌资产达到**化的展现,规避老字号以不变应万变的“专一”思想,在市场选择,目标人群细分,品牌归类,价值管理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特别是一套有效的品牌管理规范标准,那么, 全聚德的这些隐患是不难剔除的。 对于普通人,要挣3万元,也许要花五六个月,甚至一年时间。但在武汉,这个叫骆青峰的人,一天就能有3万元收入。是什么让这个曾是街头小摊贩的人创造了奇迹呢?他的故事是从这根电线杆开始的。骆青峰:“我们原来有个烤箱摆在这个电线杆旁边的,当时熏得很黑,黑油油的,那个烧烤,我们那个烤虾的香味吧,在上面起码保留了半年之多吧。”1998年之前,骆青峰在这里开了一个小店卖烧烤,1998年的一个偶然发现让他做起了烤虾。一天他的一个开餐馆的亲戚,将没用完的虾球送给了骆青峰,这也就是武汉人所说的虾球。为了不浪费,骆青峰就将虾球简单处理后,自己吃了起来。但这个举动却被当时店里的一个客人看到了。当时的顾客:“我觉得很稀奇,就要了一串,尝了一下。”骆青峰:“他就尝了尝,也没有说好吃不好吃。”当时的顾客:“我一吃味道还不错,第二天我就跟我的朋友们一介绍,他们非要我带他们到他们店去尝一下。”在这个顾客带领下,第二天骆青峰的店里来了一大批人,就专门点这个虾球吃。没有任何准备的骆青峰一阵手忙脚乱后,终于弄出了一盘烤虾球。当时在武汉,虾球的传统吃法只有炒着吃,或是蒸着吃,如果用来烤着吃,在他这里还是**次。从这件事中,骆青峰得到了很大的启发。骆青峰:“我就发现做这个虾球,还是比较有市场的,这样的做法全国都没有,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个烤虾球啊,把它做成我们店里的拳头产品。”烧烤是武汉市民夜宵时最常吃的食物,把虾用来烤着吃,在烧烤中还比较稀奇,很多人都想尝个新鲜。骆青峰觉得挣大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索性就在小巷子里竖起了一个灯箱,打出了“正宗烤虾球”的招牌,价格是一元5毛钱一串,一个星期后,他的虾球销售达到了每天一千多串。骆青峰:“两间房,就像这么大小的,一间是五六个平米吧,一点点小,再加上外面加个十来个桌子,卖到一千七八百块钱一天。”那时,骆青峰统计发现,这个数目已经占了整个小店每天营业额的一半以上。他决定要在烤虾球上好好下功夫。2000年夏天,已积攒了近百万本钱的骆青峰就吞下了周围四个小店,虾球的销售量也迅速从每天一千多串变成了3千多串。每天晚上,这里被挤得水泄不通,在武汉市民中掀起了一股吃烤虾球的热潮。居民甲:“满院的人都跑来了,的士司机都晓得洪珞村里头有个烤虾球的。”骆青峰:“就像下雨的时候,就剩屋里面的桌子,外面人都打着伞在外面等,等着里面的人吃完了出去,然后他还不等你把桌子打扫干净,地也不准你拖,马上就抢,几个小时,你屋里不能打扫,等做生意做完了以后,你进来打扫屋子,那地上的垃圾都有这么厚。”每天午夜,这条小巷子就成了骆青峰的专用露天餐馆。楼上居民进入梦乡时,这里却忙得热火朝天。这场面背后却隐藏着一种危机,附近的居民开始有意见了。居民甲:“都是外面来的人,吃到深更半夜的,别人白天还要上班的。”居民乙:“人多,噪音大,吃了之后的签子到处乱扔。”这种情况很快被反映到了当地的卫生部门。武汉洪山区卫生监督所监督四科主任胡鸣:“桌子摆到马路上来了,虽然是在小区里面,在巷子里面,摆到巷子里就摆到马路上来了,这个按照食品卫生法是不行的。”骆青峰:“卫生部门啊,环保部门呀,城管部门啊,全部都来找我,因为居民投诉比较厉害,隔三差五就投诉一次。”2003年4月,居民的强烈反应给了骆青峰很大的压力,他最害怕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武汉洪山区卫生监督所监督四科主任胡鸣:“下水道有时候堵塞了,根据我们现场检查情况,他以前办的卫生许可证跟现在的要求,肯定是达不到现在老百姓对这个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了,所以当时就给他下了停业整顿的意见书。”骆青峰:“环保,卫生,城管部门3个部门,同时给我下停业整顿通知单,不准营业。”记者:“那是什么时候的事?”骆青峰:“2003年5月份的时候吧,有一天三个部门同来了。”在当时,骆青峰光靠烤虾球,一天可以卖到七千元钱,一个月就有20万元入账。突然间要求停业,这个打击让骆青峰的情绪非常不稳定。骆青峰:“我非常好的生意,好不容易熬了这么多年,我才刚刚熬出点头来,突然让我就这样不干了,那我肯定是不甘心的。”忙碌惯了的骆青峰一下子变成了大闲人,整天在街头徘徊,一直琢磨着寻找机会重新再来。2003年5月,为防止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播,他的小店被彻底拆除,连重新开业的机会也没有了。现在只有这根电线杆依然矗立在原地。骆青峰:“后来房子拆掉了,我还经常过来看看,摸一摸它,反正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接下来的时间里,骆青峰一直思考着将来的发展。在岳父帮助下,2003年6月,他很快租下了武珞路上的这个店面。他觉得,原来的老虾球店已很有名气,一定不能丢掉这些了老客源。他就让员工在老店旁举了一个大牌子,将搬迁的消息告诉了老顾客。做好这些准备后,他的新店开始营业了。骆青峰:“当时我们还请了一个乐队来,在门口摆起了热闹,搞气氛嘛,实际上那都是多余的,因为到了晚上,来的人络绎不绝,把那个门口都给堵住了,当时生意是好得不得了。”由于新店处于武汉市的主干道上,人流量很大。骆青峰发现生意比想象的还要好。他吸取以前教训,为防止噪音扰民,在营业时间上做了改进。骆青峰:“原来是下午才开始营业,现在我们中午就开始营业,到了晚上12点钟以后,我们就不营业了,实际上12点钟到凌晨3点钟是武汉市宵夜的小高潮,我们放弃了这三个小时的营业时间,主要是为了我们的居民着想,不扰民。”经过改进,很多问题就避免了。装修后的新店不仅留住了老顾客,也吸引了一批新的消费人群。骆青峰:“现在的消费者吧,白领来得多一些,小资也多一些,他们吃饭的时候还是要讲究一点环境的。”食客甲:“搬到这儿来了之后,环境也好了。”食客乙:“感觉特别有气氛,其次是他们这儿店面很大,比较干净,比外面的街边的干净的多,吃了很多次,也没有像外面吃了拉肚子呀或者什么的,第三就是他们这的虾球很进味,很多大小也比较均匀,不像外边很多黑的死的虾。”搬到新店后不到一个月,骆青峰就卖出了50万元的营业额。这之后,对虾球的需求量也自然多了起来,黑虾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骆青峰:“我们员工拿回去的虾啊,质量没有把好关,就把黑颜色的拿回去了,实际上也是活的,但是顾客吃了以后,就反映味道变了,说这个虾不新鲜,死的。”骆青峰认为,一个黑虾虽小,但如果顾客经常反映,那肯定会影响整个虾球店的声誉,这对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一定不能小看。从2003年7月起,骆青峰开始在虾源上把起了关。[Page]骆青峰:“这个是今天早上刚送过来的虾,这个里面的冰块是用来保鲜的,如果不保鲜,他放在这个盒子里面,一到两个小时就坏掉了,一定要保鲜,才能保证做出来的虾子的味道比较好。”要保证味道好,虾球的货源就非常重要,骆青峰选择了来自湖北农村的金玉艮作为供货商。金玉艮每天从武汉市的这个大型水产品市场,收购大量小龙虾,卖给骆青峰。供货商金玉艮:“他用的虾子跟别人的规格不同,他就是要七钱以上的,那个虾子又要嫩虾,他那个嫩虾,好进味一些,其他的老虾子,作作料虽下了,但是味道不好。”骆青峰:“这个虾呀,它有两个品种,青色的呢,就是非常卫生,这种非常干净;这种黑色的一看就知道是污水里面长大的,这种我们一般不用。颜色发青的,这种虾做出来的烤虾跟这种黑虾味道完全不一样。”由于骆青峰只要虾尾,而虾头对他没有任何用处,为节省时间和劳动力,他就和供货商达成了协议。骆青峰:“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耗在这个地方,供货商给我们做准备工作,他每天早上两点钟就过来了,他每天要帮我们拿到几千斤的这个小龙虾。”供货商金玉艮:“整个虾子行里面的虾子,就是他们的虾子,都是我一个人收,其他也有客户找我,我也没有办法应付,因为他这个销售量是**的。”骆青峰:“我们生意好的时候,像这种一盒十三四斤吧,大概要五六十盒,像这个五六十盒虾尾的用量,换成活的小龙虾,用量就是5000斤到6000斤的小龙虾,才够我们一天的用量。”在武汉,直接用于食用的小龙虾中,骆青峰的虾球店需求量**,专门做烤虾球生意的,也只有骆青峰这一家。现在来店里吃虾球的人不再是为了吃稀奇,而是冲着他的虾球店名气来了,这让骆青峰非常得意。虾球的来源问题又得到了解决,他的生意更是无人能比了。骆青峰:“生意火的时候,这个炉子起码三四个小时都不能停的。5个烤箱不停地同时开烤,三四个小时就要烤出来三四千串,这个速度还不算很快。现在烤得差不多了,现在看见有烟起来了,就要开始刷油,因为你不刷油,它在里面就可能烤糊了,烤焦了。你看这个虾特别好,所以烤一烤啊,颜色马上就变了,就变成红颜色的了。这一说话的工夫,已经快好了,马上就好。所以这个比炒菜呀什么的,速度还要快得多,如果生意好,见效益,这个比炒菜还要来得快。这就好了,可以上桌子,给客人吃了。”2004年夏天,骆青峰的虾球每天可以卖上3万元,达到了自己生意的最高峰。但在这之后,他发现,武汉餐饮市场上频频出现各种形式的虾产品,本来处于垄断地位的虾球生意被同行瓜分了。但骆青峰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对于新的挑战,自信的他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