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网 珠宝中-和田玉商机初探



 玉器历史源远流长。玉文化是中国文化乃至大中华文化圈的特有文化。玉由祭祀器、礼器、实用器直至玩赏器的衍变与交合,其脉络与泛文化现象值得考究与探讨。笔者作为玉制作者,对和田玉文化探索如下:

    一、玉的泛文化特性与时代特征:

    玉是文化的一种附会,是中华文化的特质之一。形式化与内容的结合是有别其他文化的一大特征。中国的农耕文化的根基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其根本点在于农耕文化与天人合一思想的交融。中国文化一直在寻找一切的可能在天人合一的脉络里寻求发展。天授与倾覆,寄托与背离,自我的审视与超脱,历史与延续,变革与继承,也同样在和田玉文化里贯穿。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和田玉的泛文化特性。中国现在热衷于总结文化,但文化的延续性与发展性却被普遍忽略,迁徙性文化、突变性文化从本质上讲不应被编制为文化,而和田玉文化,作为延续性、发展性、时代特征性等各方面突出的文化,其最被留意的应该是其泛文化特性。即,其与时代的结合与超脱,其在时代文化里的折射作用与展示作用,残留文化的能力。举例说明,玉的配饰与礼器功能,一般认为是不能共存的,但近几年的考古发掘表明,玉的配饰与礼器功能一直是共存的,而且和田玉文化有一特别的现象值得关注,即每一次对和田玉的开放都会导致和田玉在配饰上的一次大飞跃,如汉代、宋代、明代、清代,特别是从帝到王到官到民,再到官到王到帝,在清代终于圆满成就了其泛文化特性。

    和田玉的文化特性还表现在其加工方式的延续性,比如在砣机及解玉砂出现后,玉器的加工方式本质上并没有改变,但雕饰与设计风格的变化,反而进一步验证了和田玉的文化特征。这是中华文化的强烈历史感与天人合一思想的表现。玉的存在,使文化得以附会。这是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是旷古与现代的融合,是今天可以留给未来的标示,是一种追溯与昭示。相反,例如青铜器、瓷器等,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历史,一种状态,其延续性被材质、加工等所肢解,文化成为碎片了。

    玉文化的属性,审美标准的唯一性或明晰性,也使得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质地的标准与器型的传承,使玉文化的脉络极易寻找。同时,也保证了其泛文化特质的进一步延展和影响。

    玉文化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儒家文化的特性。玉文化是鲜明的儒家文化,它并没有如其他文化那样,成为儒释道的融汇与融合。这一特性,使玉文化凸现了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甚至有些排他性的文化特质。

    玉的玩赏性与实用性的矛盾对立与统一,充斥在玉文化的发展中,这同样是玉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质之一。这类矛盾在其他以物质为载体的文化中并不常见。这种矛盾,也直接导致了玉文化在每一个时期,都成为时代文化的主流文化之一。

    我们不难发现,当你获得的玉器有明显的历史特征时,这件玉器就会将你的感觉带到那个时代,进而对玉本身更为悠远的存在获得感应,这种融入的感觉、交相辉映的感觉是其他艺术品很难达到的。艺之高者,身居于外,神游其间。这是文化浸润而不是单一物品的浸润。在玉的古今淡化与玉的审美唯一的双重作用之下,玉的文化得以延伸与传承。

    但是,我们在审视玉文化的时候,对其时代特性,我们必须加以注意。

玉由神器、祭祀器转变至陪侍器再至实用器至玩赏器,每一件作品都是时代特性所决定的。这种时代性对于历史来讲是一种见证,但对于玉文化来讲,就成为一种延续,与中国文化的阶段性复古相关联,玉文化也一直延续着阶段性复古,这是玉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一种特质。玉文化定期群发性质的复古,在礼器祭祀器等方面极为常见。而每一次的回溯性复古,间或的变革是玉文化的特点之一。这在中国文化里除了字画文化之外,极少出现。包括瓷器、家具、茶等都没有明显的此种特性。

    玉文化的时代特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其加工工艺并没有从本质上决定玉器的纹饰与造型,这与中国字画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特性保证了玉文化的定期审视性的自发延续。这是我们在探讨玉文化内涵时,时刻需要明示的。

    玉文化的时代特性还表现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审美情趣,虽然玉文化的审美唯一性在材质方面贯彻得淋漓尽致,但在器形、纹饰、用途上,审美情趣的变更与需求,也使得玉在不同时代拥有了自身的时代特性。比较鲜明的如春秋的“玉比德”特点,汉代的“玉辟邪”特点,明代的“文房四宝”特点,清代的“玉山子”文化等。也就是说,玉文化的时代特性是与时代的文化需求关联的。

    二、从神坛走下的和田玉:

    “玉,石之美者”。玉走下神坛,人们通常会认为是汉后之事。但我认为,孔子喻玉于德,已经彻底将玉由神坛请出。因为神器是不需附会的,至高无上而存在就是真理,真正将玉由上古神器的范畴脱离,孔子或其后的儒家应该是玉文化真正的确立者与推动者。

    我们认为,玉的发展,在于玉的文化内涵的确立。玉仅作为礼器或神器存在的话,其文化内涵是无从建立的。玉之美,其实就是文化。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玉所附会的精神在很多时候是有些牵强的,我们不在此讨论。我们需要讨论的是走下神坛后的玉如何成为文化,或者说,成为文化的根本是什么?

    走下神坛的玉或者说和田玉,是儒家思想所贯穿的天授与自强的理念所致。也是彰显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是单纯的融入,而是融入里的互相作用。和田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是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精髓里融入、交互作用、道德理想的寄托、历史责任感等。

    从和田玉成为儒家昭示道德取向的那一天起,和田玉就已经结束作为神器的时代,走下了神坛。

    和田玉走下神坛的另一个特点是,释、道在和田玉历史上的影响没有造成和田玉的再一次登上神坛。虽然汉代部分时期道家对玉的影响差一点将玉又一次拉上神坛;唐代的礼佛之举,也曾使玉风光无限。但儒家对玉的理解与定义,是跟随着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一步步完善而完善的。而封建统治思想是摒弃神器存在的,而尊崇物质也是儒家思想配合封建统治思想强力压制的。

 初探网 珠宝中-和田玉商机初探

    儒家思想里的“天授神权”淡化了神器的作用,“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兼济与独善”,玉的物质本质被儒家思想所思想化与理想化。所谓“玉德”的存在,是物质表象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儒家对玉的物质形态的总结归纳,玉本身是没有文化内涵的。随着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不停浸润,不停的归纳总结,不断的加强,也从根本上将和田玉与中国其他玉种中脱离出来。

毕竟“德比于玉”的相关内涵是只有和田玉才能真正符合的。中国的玉文化根本上只有和田玉、翡翠文化。

    也正是儒家对玉的解析,将玉文化提升为儒家文化的一部分,血脉相连的结果,使更多的儒家人士对玉的拥有、制作、存留、交流。合适的审美环境与流通环境,保证了和田玉文化得以在儒家层面上的长期驻留。而这种驻留,其实是保证玉文化延续与发展的主要动力。物质在文化中得以淡化。而这种淡化,使得玉不再单纯依靠物质属性存在与被评价。于是,玉文化因为走下神坛,才使其价值没有完全依靠其单纯的物质标准作为评价基础。

    三、玉的本质精神与现代精神:

    笔者认为,玉的本质精神是天人合一,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是农耕文化与封建文化的结合。天人合一的根本在于认可环境的重要性,个体的重要性,历史的延续性,环境与个体的交互作用,个体自由与群体自由的关系,现实与历史与未来的关联性,精神的重要性或说唯心主义的唯物表现方式。而和田玉却很好也体现了这些。比如说环境与个体,玉是环境所生的个体,是优于环境来自环境的个体。是历史延续的产物。而环境与个体的交互作用,在玉的产生、采掘、制作、拥有、把玩等各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和田玉在把玩中产生的变化,对玉原料的雕饰与配搭,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变化是有别于其他任何物质文化的。

    而在所谓玉德的存在与宣扬中,现实与历史未来的作用被无限附会,唯心主义的唯物表现方式也发挥到极致。唯心主义的唯物表现,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表现方式,也是儒家文化的特殊性之一,这在和田玉文化里进一步得到加强和相互作用。在各类思想都曾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时,在各类物质文化建立时。儒家文化,包括儒家文化组成部分的玉文化,之所以依旧发展壮大,其唯心与唯物的良好结合与交互作用是推动力之一。

    但我们还应注意一点就是,和田玉文化在其发展历史中,从来没有完全摒弃迷幻色彩,如辟邪、致病、与人身体的交互影响等,这从根本上讲是上古神器或祭祀礼器的残留影响,另一方面是道家思想对玉文化的不停渗透造成的,但其根本上不是和田玉文化的主流。

    笔者认为,和田玉的现代精神是传承文化而不是建立文化。

    现代和田玉文化的现代精神是什么,值得我们从业者深思。和田玉的极度繁荣,在今天看来是必然结果,这也是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强盛的必然结果。但和田玉文化是否可以产业化呢,文化的产业化没有错。但资源类物质文化如何产业化呢?物质文化的产业化必然导致利益导向。这是今天和田玉现代面临的最大问题。

    今天的和田玉从业者或参与者,最大的失职在任由资源化、标准化、泛品种化。好工、好料是一种赞美,好的作品也这么定义吗?我经常听到这件东西好赚钱或不好赚钱的说法,赚钱=文化吗?等同于产业吗?现在谈到的“籽料文化”,克重计价,品种计价,包括作假文化,在腐蚀侵蚀着和田玉的本质文化内涵。只有传承才是和田玉文化的未来必须走的路。

    传承和田玉文化,如何传承呢?我想,第一、我们必须将和田玉文化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内涵昭示出来。

近期我经常对我的作品加以文字解说。目的很明显,就是使得拥有者或购买者,在对工、料的关注后,更多的关注设计的本身与内在的文化气息。第二、坚决杜绝泛和田玉现象的存在。虽然国家标准对于和田玉的定义涵盖了包括青海、俄料品种在内的所有同材质品种,但这与和田玉文化的本质是相冲突的。第三、淡化籽料文化。籽料文化是边缘文化,是物质导向下的必然现象,和田玉作为文化现象与艺术品,籽料文化的泛滥是制约和田玉作为艺术载体的特性发展的。第四、关注儒家本位文化。作品脱离儒家文化的根本,和田玉本身的艺术价值必然缺失。缺失了其文化内涵,作为商品的和田玉文化必然衰落。第五、继承传统,在传统制作、设计、加工、流通环境里,和田玉本身可以保持其艺术性与文化性。第六、创新基于传统,现在的玉雕作品求新求变无可厚非,但为了求新而求新,将继承与创新对立起来,这是极度错误的做法,我认为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在布局、雕刻技法、文化内涵上发掘,并广泛涉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门类的可借鉴之处,才可以做到传承文化。第七、同业者的交流、竞赛、沟通,只有依靠制作者行业的审美趋同,去影响上游资源供应者,下游拥有者,才能将和田玉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体现,“玉不琢不成器”,这是和田玉文化的基本点之一,如果背离了这个基本点,那末行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四、和田玉的未来初探:

    作为资源类艺术品,和田玉的枯竭一直被和田玉界或文化界所津津乐道。和田玉文化毕竟不可能脱离其本身的物质属性。物质消灭,文化无从谈起。但笔者认为,和田玉的未来必然建立在对物质相对淡化,对文化内涵相对的强化基础上。

    几千年的和田玉文化的延续与传承从没有停歇脚步。当代,和田玉物质极大丰富,却使得更多人忧思。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物质化和田玉造成和田玉文化的整体失衡。近几年,我们说玉贵,不是古玉贵、不是作品贵,是原料贵。和田玉进入寻常百姓家,本来是和田玉文化的一个发展契机,但却造就危机。这倒是值得每个和田玉从业者需要深思的。

    第一:制作者的局限。和田玉的制作加工,很大程度依赖需求者的喜好,在过去,对玉的喜好集中在王、官、文人、商等群体,其作品的定位与制作,相对简单,匠气在明确的文化性需求里被冲减了。但在现代,对玉喜好带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需求多样性,二是盲目性。这就导致制作者,在设计与加工时,无非两种选择,复古或一味创新,并将此两方面对立起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文化传承的良好结合无从体现;绝大多数制作者,对匠与大师的理解有很大偏差。继承中的创新,创新里的继承才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其实我们举个例子就明白,“大禹治水”应该说是匠人所作,而不是宫廷大师所做,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思考呢?

    第二:市场的局限。作为商品化的和田玉与作为文化的和田玉最大的区别在于流动性。现在市场作品的流动性是基于金钱而流动的。这就必然导致文化性的缺失,在金钱衡量物质的时候,数量、质量会凌驾于艺术之上,和田玉的天人合一、儒家本位,根本无从谈起。同样100克的作品,如果评价的基准在于重量、皮色、品质、品种,那他同石油之类的物质财富就没有什么区别。当别人问我那个好的时候,我会说我的思路与设计理念,或说哪个我比较满意,绝少提重量、皮色、品质,但永远有买家询问这些,这就是市场的局限。

    第三:标准的局限。

我们可以理解和田玉标准的出台,是国家对资源类产品的一种保护和责任。但事物的两面性告诉我们,这个标准实际多少造成了整个和田玉界的物质导向、原料导向。至今我不太理解的是,和田玉界把籽料本身就当作和田玉文化的组成部分或重要部分,其实如上所述,和田玉文化的根本是雕饰与原料的结合,否则,如何谈天人合一呢?

    第四:文化氛围的局限。和田玉文化的泛文化特质,在另一方面会存在感受文化的成分,这种感受文化,就导致文化的不可确定性。这类比瓷器、红木、紫砂等就不难看出来。感受的好坏如果没有建立在基础的儒家思想里,其泛文化特质就被削弱与淡化。

    珠宝加盟和田玉我个人认为,未来的和田玉市场必然需经历新的波动,未来的和田玉文化将有以下特点:

    1.物质极大丰富,开采的增加与制作水平的增加,珠宝加盟和田玉制品将极大丰富,并呈现从形式到内容的极度丰富化。

    2.佳品的相对集中,一般作品的绝对分散。材质与制作相结合的作品,必然被对和田玉文化了解并有相应财富的人所获得,而且其流动性减弱。而作为普品的和田玉产品,在所谓和田玉浅薄文化的招引下,流动与普及性达到历史顶峰。

    3.复古风潮的再一次兴起,和田玉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部分,定期的复古风潮是社会发展的必需,特别是在现在中华文化的强势地位影响下,文化复兴的氛围必然导致和田玉文化的复古,这将是包括古玉与复古作品等的和田玉文化的全面复兴。

    4.籽料囤积现象消失。原生态的和田玉不是和田玉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市场普遍提高对玉文化理解的基础上,玉料的囤积将会消失,毕竟对玉的喜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要求,也是将和田玉进行制作与加工。所谓的籽料文化是,原料囤积者与经营者的喧闹与一厢情愿而已。儒家思想框架内的和田玉文化,是琢磨的文化,是改变与保留的文化。籽料囤积必然会在和田玉文化的日益发展里轰然倒塌。

    5.有了珠宝加盟中间商消失。作为和田玉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环节的中间商是现代和田玉利益链的特色之一,但随着对和田玉文化的进一步宣传与现代资讯、购买环境的改善,未来工作室方式将是和田玉市场的主流模式,有了珠宝加盟,中间商将会逐渐退出。当然,玉友之间的交流与买卖除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30488.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和田玉的且末料 和田玉且末料挂件价格

玉友经常问什么起有些东西是不是且末料的,现在整理手头上的一点资料给大家看看。我们所谓的且末料是行内的一种叫法,写这个名词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在新疆的各个具体地区会出现什么样的料质,这个地区所产料质的特点。其实在看到具体

和田玉中的阳起石就像水泥混凝土中的钢筋 阳起石 枸杞子三钱

我们知道和田玉(闪石玉)的化学分子式是Ca2(Mg,Fe)5[Si4O11]2(OH)2,严格来讲这里包含了2种矿物——钙镁硅酸盐矿物透闪石和钙铁硅酸盐矿物阳起石,完全不含铁(Fe)的才是真正的透闪石。由于在和田玉中还未发现完全纯净的透闪石,所以都用这样的分子

和田玉真那么贵? 翡翠贵还是和田玉贵

地摊上的籽料,10元一颗任挑,多购还有折扣;出自名家的把件,“起步价”就站上了百万大关。 在不少人心目中,和田玉属于奢侈品,堪与珠宝之类相提并论,加上“有玉方立国”、“家有玉曰宝”,以及“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很多人因此认为,和田玉的价

和田籽料成因之我见 和田玉籽料

注:此文是根据新疆阿克苏一代玉王——葛其夫(玉名大胡子)先生提供的一些独到见解后,深得启发而成。“金显富贵、玉保平安”“乱世藏金、盛世藏宝”。和田玉,伴随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走到了今天,因其特有的温润和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浮起伏

声明:《初探网 珠宝中-和田玉商机初探》为网友素手挽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