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大姐大 中国饰品业的大姐大——周晓光



     从不足百元起家,到召集年产值一个亿;从当初挑着货郎担走南闯北的山村女孩,如今走向国际市场,一跃成为中国饰品行业的“大姐大”。

  17岁时,周晓光就过起了艰辛的流动经商生涯,背着一包绣花针,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1986年,周晓光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了固定摊位,开始经营代理饰品生意,项链、手镯、发夹等,散发着广州、福建等地的气息。随着全国各地建设的市场越来越多并由竞争导致商业利润急剧降低,周晓光脑中的一个想法也开始变得强烈:创办自己的企业,经营自己的品牌,销售自己的产品,扩大资本积累。

  1995年,时逢义乌政府实施“引商转工”战略,周晓光的公司也成立了。6年业,企业由最初的600万元发展到固定资产逾1亿元的国内饰品龙头企业。

  为了温饱跑遍大半个中国

  1978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女青年周晓光凭着让家人过上温饱生活的想法,带着母亲的一句话“会做的不如会算的”,上东北等地卖绣花样却了。那年她17岁,家里有5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全家十口人,任凭母亲怎样算,在那个年代,也只能保证全家人不至于饿肚子。

  周晓光回忆说,当她走了6年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义乌火车站,平生第一次坐上火车,那份兴奋竟多于第一次闯世界的茫然。事隔多年后,周晓光坐飞机从地球的这端到那端,犹如家常便饭,但回忆起当年坐火车时的心情,依然激动不已。 

  凭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她让母亲借了几十元当本钱,做起了“跑码头”生意。一个女孩子出门自然比男孩子得多,挤火车,赶汽车,为了不耽误时间,经常是白天摆地摊做生意,晚上坐车赶路。就这样,夕发朝至,走南闯北,6年之间,周晓光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周晓光回忆说,当时,她只拿着一本中国地图,沿着公路、铁路往前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能使家里人过上好生活。6年的闯世界的结果,周晓光赚了2万元。 

       做响世界品牌

  饰品行业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周期短、更新换代快,没有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根本无法在市场立足。

为了紧跟市场的趋势,新光花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费用一年就达150多万,专门组织了由几十名设计人员级成的开发部,还药巨资从国外引进了最先进的饰品生产设备,建立了国内饰品行业唯一的电镀自动流水线,使新光在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位置,一时间新光的合金、爪链等主导产品遍布了中国大小市场和饰品集散地。

  1995年10月,新光公司刚刚建成投产,周晓光就首先投资40万元,在广州饰品一条街开办了分公司。当时广州街上的女士都爱佩戴丝巾扣,分公司发现后立即将信息发回公司本部。仅3天时间,公司就组织设计人员开发出了几十款品种投放市场,结果,新光饰品在广州一炮打响,遍地开花。紧接着新光公司相继在义乌、沈阳开设销售窗口。公司利用饰品流行的地域差和时间差,用自南而北循序渐进的阶梯式产品销售法,迅速开拓了市场。从单纯的饰品销售企业到现代饰品的生产销售企业,“新光”这一裂变时间之短,动作之快,起点之高,让饰品行业为之一震。

  周晓光经常参加世界各地饰品展销会,在第一时间内获取世界饰品流行款式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然后经过消化,结合中国市场特点,开发出自己的产品。她经常带着设计人员到欧美、南非、中江和亚洲等地区考察,周晓光自己就到过十几个国家。她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变化,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对我们产品的开发,企业的成长很有促进作用。”目前,新光公司已设计开发了“新光”、“EVE”、“新光希宝”3个品牌,形成了合金、爪链、铜金、水晶、亚克力5大系列。从2000年起,“新光”连续3年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亚洲时尚饰品展。并曾在韩国举办的国际畅销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国际最高金奖。

  2000年5月,对周晓光来说是一个转折期,这位普普通通的中国女性,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国际珠宝饰品饰品物展上着着实实“火”了一把。中央电视台及香港媒体的记者纷纷把焦点对准这位从国内饰品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女厂长,来自亚洲、美洲、欧洲50多个国家70多个客户被她所展出的产品所吸引,签下了一笔又一笔订单。周晓光的4个展位前挤满了客户,带去的8名翻译不够用,又临时从香港请了4名。一些客商在会场上轮不到订单只好索要了有关资料后相继赶到义乌。也就是在这次展会上,周晓光打破了饰品市场由韩国和香港称霸的局面,在参展的57个国家和地区、226家企业中崭露头角。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在国内并不知名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却创下了辉煌?

  “我是被逼出来的。”周晓光一言概括。据她介绍,在全国,饰品行业共有企业2000余家,其中1000多家集中在义乌,产量产量约占全国的70%左右。作为义乌市饰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一面世,马上被人仿冒,而且价格比“机关报光”低许多。有时他们新产品仅生产一两批后即被迫停产。国内饰品行业的低价位、低品位、低质量的恶性竞争,使该行业过早地步入了萎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周晓光开始把目光背景下人们对不同饰物的要求和理解,周晓光的足迹几乎遍及亚、欧、美。有一次,仅仅为了买下一张构思说明书,她毅然掏出了2.4万美元。经过两年时间的精心准备,周晓光觉得羽翼已丰满,该到国际市场去搏一搏了。于是,她集中全部精锐力量,关门生产了6000多个饰物的新产品,专程运低香港亮相,竟一炮打响,轰动了香港。当回忆起香港之行时,周晓光仍思绪万千:“我第一次带着自己的产品参加国际展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大大增加了自己的信心,我完全有能力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我不但要做中国的第一,而且要做响中国的品牌。”

  开了“洋荤”的周晓光并没有就此感到满足,而眼前思索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企业在资本动作上该如何突破。她告诉我们,我正在思考企业股份制改革和上市的问题,企业发展肯定要走这一步,只是我们在目标和具体措施上都还没有完全理清。有人比喻,民营企业就像一条独木舟从喜马拉雅山一路航行到长江口,接下来就要入海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将在大海里再也找不到自己。这许多的事就是我这个董事长需要做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30951.html

更多阅读

周晓光的创业之路:从地摊妹到亿万富翁

 从百元起家,到产值一个亿;从当初挑着货担走南闯北的山村女孩,到如今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中国饰品行业的“大姐大”。潮起潮落,在周晓光身上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创富故事,也折射出了一个企业家动人的创业历程。      跑遍大半个中国,只想

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中国饰品市场的六个主要竞争策略

   我们可以知道饰品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饰品不再是传统的单一饰品,而是找到了更多的依附点并发展为系列的相关产品。然而,企业应该如何出手,才能把准市场的脉搏和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呢?    中国饰品市场的六个主要竞争策略:    

文茜大姐大 中国饰品业的大姐大——周晓光

     从不足百元起家,到召集年产值一个亿;从当初挑着货郎担走南闯北的山村女孩,如今走向国际市场,一跃成为中国饰品行业的“大姐大”。   17岁时,周晓光就过起了艰辛的流动经商生涯,背着一包绣花针,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1986年,周晓

广东二胎政策新动向 “后危机时代”广东饰品业的动向

面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广东饰品企业都在认真反思,审时度势,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加大品牌建设,寻求发展良策。这是从第二届中国(东莞长安)国际饰品及加工机械展览会传递出的信息。     强化创新  台资饰品大放异彩     中国饰品业在

汽车市场竞争策略 中国饰品市场的分析及竞争策略

 近年来,中国饰品行业发展逐步加速,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通过饰品加盟连锁等各种方式加入到这一行业以实现自己的掘金创业梦想。但是,中国饰品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饰品加盟连锁业态更是缺乏必要的规范和培育。营销技巧和系统培训的

声明:《文茜大姐大 中国饰品业的大姐大——周晓光》为网友千江有水千江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