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难得一聚的好友坐在了一起。 先是聊天,寒暄。一番口干舌燥之后,肚子也咕咕直叫,接下来找地方吃饭。 饭桌上,自然少不了酒。 一杯酒下肚,朋友呲牙咧嘴地说,外来酒和本地酒差不多嘛,都是辣。 朋友在一酒企做营销管理。随着瓶内酒位的下降,借着酒气,自然扯到酒的话题上了。一番交流下来,发现还是见怪不怪、屡见不鲜的话题——团队管理中内外人员的问题。 很显然,团队管理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在内部人和外来人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的问题。否则平衡点找不到,也难以形成拳头效应,积聚不了强劲的力量,长此下去,只会造成企业团队内耗,限制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凝聚力做大马云帝国 既然扯起来了酒企人事管理这个话题,笔者不免想到曾服务的一家酒企来。 | http://www.aihuau.com/darticle3/list.asp?id=137721|19 当时,企业风风火火的时候,团队从原本的十余人,一下子扩充到了百十人的队伍。伴随着迅猛的发展势头,也云集了四面八方的行业精英。 精英们的到来,催生的明显问题就是产生了内部人和外来人之间的矛盾。加上空降人员一来,薪酬待遇等都要比内部人高出很多,让内部人甚是不服。 在内部人看来,外来的和尚不一定会念经,心想不过也就那几把刷子,舞台让给你、看你这场戏如何来演。 而在外部人看来,内部人大多是半路出家,或者是硬赶鸭子上架,一路锻炼而来,思维和观念容易固化,并缺乏专业知识,所以心理上多少也有些轻视。 时间久了,分歧越来越大,在团队管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内部消耗和被动局面。后因营销老总的离去,原本召集的一竿子人马也相继离去。 随着市场战线的收缩,经过3年余的折腾后,他们发现,那些原本被贬为区域经理的内部人员,陆续官复原职,重新按照自己的路子走了起来。 对这家企业的老板来说,早知这样,何必当初呢? 有人形容当年马云的创业神奇,依靠一只土鳖队伍,干翻了凶悍无比的对手。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还记得当年马云创业之初,曾对跟随他的团队声明:你们只能当连长,团长,更高的官,要从外部寻找和挖掘。 由此不难看出,马云窥探到了企业团队管理的长远性。马云虽电脑方面一窍不通,但其下面每个管事的职业经理人个个无不是专才。马云的团队中,很少听说企业内部人和外来人之间的派系纷争现象。 是跟随马云的那些元老级人物有自知之明,还是马云会管理?不管哪方面因素,关键是马云的团队始终是一流的,随着企业盘子越做越大,新鲜血液注入,企业规模也日渐发展。结果是,他们不仅一路挺了过来,而且活得有滋有味,一个庞大的网络产业帝国正在逐步形成。 内外纷争因何而生? 在深入谈及这方面问题之前,我们再来看看造成企业团队中内部人和外来人之分的原因。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进入新一轮发展期,企业组织架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逐渐会需要增设一些部门,而这些部门的一些岗位,原来跟随老板摸爬滚打过来的一竿子人马,受观念、学识、资历、经验等因素制约,已很难适应和满足于企业当前的发展需要。
这个时候,企业老板不得不扩充原有的团队,吸引一些专业的人才加盟,由此,空降兵应运而生。随着人才加盟的增多,逐渐与企业原有人马,形成了两派,即企业内部人和外来人之分。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外来人员,虽然凭借多年学识和专业,谋取了高薪的职位并进入了一个新的团队,相对原有的企业内部人员缺乏对企业的认知和了解,加上天壤之别的薪酬造成企业原有人员的心理落差,很容易令人产生质疑和排斥心理。这是人的本性,无法消除的。 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派系之分。加上两者互不佩服,缺乏沟通,分歧和误解会逐渐加大,影响到工作。而且,外来人因工作上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老板的认同,急于求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或阴影,时间长了也就难以避免外来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内部人员岿然不动的现象。 一旦出现这种局面,给企业带来的伤痛将是巨大的,也是短时间内难以愈合的。相信这种结局,是任何一个老板不愿意看到的,也不想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发生的。但事实表明,诸多企业,尤其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品牌企业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笔者在服务河南某食品企业期间,与企业一老员工深入沟通中,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企业市场部门,短短一年间,连续更换了4任部门经理,营销总监1年中也更换了两位,真是应了“你方唱罢他登场”这句老话。 试想,一个企业如此频繁更换人,以至于频繁到中基层还未与部门主管磨合好时,又更换新任领导,部门工作何来有效和推进之说?企业老板浮躁是一方面原因,其对外来空降兵极大的不信任,无形中助长了企业内部人员的一种偷安或得过且过的心理。 左手忠诚,右手专业 区域白酒品牌,基本从一个小地方成长起来,其大多情形类似马云。品牌运作初期,基本依靠酒厂老板身边的一竿子人马,有些人员甚至从车间抽调出来,直接拉上了战场,干起了销售。若干年后,这帮子人中除了烂泥扶不上墙的之外,大多数基本成为一方诸侯或区域头目。 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大品牌虎视眈眈而来,这个时候,就不能单纯依靠兄弟义气和资历来拓展和稳固市场了。专业、层次和能力不在一个层次或级别上,一旦过招,弱者必败无疑。 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就充分完全依赖外来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他们对企业文化、管理现状等了解有多少?像史玉柱、柳传志这样的老板们,依靠内部培养的人才不也一样开疆辟土么? 对于企业老板考虑选拔内部人还是引进外来人?引进多少?何时引进?孰重孰轻等等,需要企业老板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决断。当然,不管是倾向内部人还是外来人,首先需要制定出适合内部人和外来人的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管理标准。在标准下,大家用事实和业绩说话。 对于大多数区域品牌而言,普遍存在的是缺乏一支专业的团队。面对竞品的步步蚕食,首先,原有的一干人马需要调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同时,寻求和挖掘专业人才,扩充到队伍中来。说白了,逐步趋向专业化。 偌大一个行业市场上,人才济济。在大品牌干活不如意者大有人才,还能找不到专业的人?挖大品牌的一个两个人才还是容易的。 然而,很奇怪的现象是,越是一方区域品牌,就越陷入一个怪圈:职业人才进进出出不停。到头来,职业人才换了一茬又一茬,那些内部人员却稳坐钓鱼台。时间久了,对所谓内部人员来说,慢慢形成了一种认识,谁来无所谓,无非是三把斧子轮下来,就该换人,我呢,只管干好自己的。心情好,配合你干,心情不好,算了吧。 这种现象可以说不仅存在于白酒界,甚至存在于其他行业。这正是区域品牌的顽疾,如不革除,即便守候一方,也将坐卧难宁。 这就要求区域白酒老板在“土著”和专业人员方面,做好权衡,用对人,用好人,品牌才能有新一轮发展。否则,无疑是根基不牢就盖楼,风雨一来,坍塌是迟早的事。 专业化人才的专业化管理,元老人物的忠心追随,应双管齐下,左手忠诚,右手专业。对待忠诚,能上庸下;对待专业,科学考评,不偏不倚。 总之,守住区域市场,讲人情,更需要用专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