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完美”的经销商,这是每个生产厂家或销售企业所热衷的而且是一直努力去做的头等大事。但事实上,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厂家或销售企业抱怨:寻找“完美”经销商为何这样难?为了寻找“完美”的经销商,各生产厂家或销售企业可谓费尽心机,而最终却徒劳无获。那么,农药企业究竟该如何面对经销商的“不完美”呢?
1、端正态度,正确认识
这里,笔者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经销商才算是真正“完美”的呢?答案恐怕会五花八门,但谁能肯定自己的答案就是正确的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在这个世界上本不存在“完美”的事物,所谓的“完美”或许只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人感觉罢了,绝对的完美只存在于人们的想像中。农药经销商当然也不例外,再加上我国的农药行业兴起、发展也不过才几十年的历史,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的探索和摸索中前进,因此不可能存在我们想象中的“完美”的经销商,而且由于行业特点,农药消费群体在农村,多种因素导致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不可能象其他高新产业那样发展得那么迅速,创新得那么完善。所以,农药企业应正确认识这一问题,要明白理想中的“完美”经销商是不存在的,企业所能做的只能是从现实出发,不断探索,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付出来创造“完美”。
这里,所谓的经销商的“不完美”是指经销商在和农药企业合作过程中暴露出的这样那样的功能残缺。其实,功能缺失有时候可能并非坏事,因为功能残缺才能彼此产生依赖感,厂商合作才更顺利。与此相对,“完美”的合作伙伴也并非好事,行业中“客大欺店”就是因为对方比自己更加“完美”。
2、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美”自己
当前,其实不少农药企业自身也存在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功能缺失也很严重,这里所说的“功能缺失”大体可分为软功能缺失和硬功能缺失两种,软功能缺失也叫素质性功能缺失,是指厂家或经销商的能力缺失,主要包括经营理念、经营思路、市场意识、市场开发与管理能力、商号文化、经营机制、管理体系、新产品推广能力、团队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硬功能缺失也叫经营条件性缺失,是指经销商的经营硬件设施与条件,主要包括资金、仓储、物流、网络、团队、经营绩效与现状等方面的不完善,想必一些企业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功能缺失吧!
为此,厂家只有从自身做起,不断“完美”自己,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然后才有资格去寻找“完美”的经销商,才不会被“客大欺店”。
3、依靠自身优势,加强对经销商的功能扶植性支持
当前,在我国农药行业中,经销商的功能性缺失是客观存在的。大部分经销商只顾眼前利益,耗资劳神的事情一点也不愿做,客观而言,他们的经营硬件设施与条件不是很好,资金不是很充裕,库房也不是很坚固很宽敞,物流运输也不是很便利,营销网络也不太健全,还缺乏专业的销售队伍。
在软功能方面缺失更严重,既没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市场意识也很淡薄,市场开发与管理能力较差,经营机制、管理体系老化,别人卖什么就卖什么,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大多只是一味地跟随模仿别人。
其实,这种局面的出现不能完全怪罪于经销商,而是长期的传统农药行业营销理念造成的,一是企业或企业的管理者没有真正重视对经销商的提升与改造,只是一味地给予财力支持而缺少功能扶植性支持;二是经销商没有意识到自身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服务于他们的一线市场人员也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
随着农药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转型,可以肯定的是农药行业不可能停留在当前这种“多、乱、弱”的竞争局面中,未来几年行业性的转型或整合速度必将加快,一些功能缺失的经销商或企业必将被淘汰出局。
对农药企业与经销商而言,二者是同舟共济、互惠互利的共生体,一旦一方功能缺失,利益受到损伤,那么另一方也将受到相应的损失。为此,农药企业要想经受住市场转型和激烈竞争的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使自己的功能不断“完美”,更要帮助经销商不断走向“完美”。
没有一个经销商诞生之时就十分“完美”,它需要在农药企业的帮助和扶植下,自己意识到自身变革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加强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建设。这一“脱胎换骨”的变化需要有一定实力的农药企业去引导、帮助,硬功能和软功能两手一起抓,使经销商各项功能逐步健全,达到“完美”境界,最终实现双赢目的。
所以,农药企业在面对“不完美”经销商时,不能持消极躲避态度,一味地抱怨、否定、排斥,而应客观面对,认真对待,耐心引导、帮助自己的经销商,使其变得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