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樵夫 中国怪现象 叩问高考“状元经济”之怪现象



  导读:高考放榜后,各地“状元郎们”被镁光灯追逐,学霸一朝成“全民英雄”……如果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奔走呼告着广大学子高考放榜付出与收获的喜悦;那么,“鸟儿一旦系上了黄金,就再也不能展翅高飞”,正描绘着过度消费的高考“状元经济”的隐忧。


高考成绩放榜后,又到各大高校争夺优质生源时。在精彩纷呈的“状元争夺大戏”中,中国首屈一指、最具江湖地位的“清华”、“北大”两大名校的“戏码”最摄人心魄。据悉,在湖北,高考放榜后状元被名校招生办老师堵在学校内,连记者也难以见到;而出自河北省衡水中学的文理科状元袁嘉玮、孟祥熙,在高考成绩放榜当晚即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连夜接到北京,大有“皇帝重贤惜才迫不及待”邀请“状元”参加“殿试面圣”般隆重厚待……


虽然国家早已三令五申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但是历年来这种“状元争夺”从未停息,因为“唯分数论英雄”的教育生态从未改变。当然,这并不是说,高考“状元经济”是备受抨击的中国高考制度的“畸形产物”,而是在市场经济下相关机构单位基于经济发展考虑的资源争夺战要注意“适度”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状元争夺的场景”可以给某些经常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予以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一情形,就如某大型企业集团求贤若渴、高薪挖人的道理如出一辙。


是非“状元热”


有人说,“状元经济”是中国高等教育过度社会化、商业化、功利化折射下的影子,教育部门应当适度管制、不提倡、甚至找高校“约谈”;也有人说,“对状元资源的争夺”恰恰表现了大学精神本身对人才的重视,浓烈的“为人才是瞻”的风气有助于减少优秀人才“外流”的情形出现。但,也有人提到了,“状元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伤仲永”式的捧杀……


其实这些观点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机构能“不吃人间烟火”、让名利完全“置之度外”吗?不过,如果“状元争夺”可以提升考生的自我荣誉感、有助于以后更多的考生效仿,这也不失为激励学子“力争上游”的奋进豪情。这跟当年“金榜题名”、“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是相通的,只有足够的重视人才、国家唯才善用,大家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奋学习”、“自强不息”。而对于如果要彻底解决“人才外流”问题,这还需要优化社会就业环境和社会氛围,否则,优秀的人才培养出来后还是可能流失于海外的。至于是否会导致“伤仲永”,这里面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只要不是认为当了状元就“已经成功”就好。这就譬如说,学生提早得到社会赏识、适当参加社会实践、融入社会并得到认同,这其实也没有多大的不好,唯一有挑战就是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罢了。


因此,对于状元经济无所谓好与坏,今日拎出来谈,旨在以客观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大家都在讨论关注的问题。在此,辟除一切偏激、感性、过激的观点,只客观谈社会、教育与商业。


高校、商家斗法“名利场”


“状元经济”为何历年如是,大有越演越烈之势?一为名,二为利。而这种名和利是相互依存和转化的,道理其实也比较容易说清楚。


对于“抢夺状元”的主角高校而言,抢到了高考状元就可以给高校继续“贴金”,拉升高校的名声和关注人气;有了足够的声誉和人气,想进该高校的人自然列队等候,资源有限之际估计避免不了有人要“花天价买分数”。当然,有些数一数二的名校从来都不缺乏生源,“状元”对于其而言在于加强“名声效应”,所谓招揽的高考状元越多,就意味着其越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可以把同级“对手”PK下去。再者,状元考生毕业后成功几率可能会较大,校友“反哺”高校资助、捐款等比比皆是,这也是一个各大高校看中的经济循环之一。例如,就在去年4月份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向母校杭州师范大学捐赠1亿元人民币,设立“杭州师范大学马云教育基金”,这一举动可以让大家对“状元经济”的想象力更丰满,“重金吸纳高校状元的动力倍增”吧?


因此,对于每年高考的“状元争夺战”大家自然见惯不怪了,大家都习惯了看热闹、作谈资、或抨击或感叹。而这种舆论、公众的高度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各大高校争抢斗法的气焰”。


除了高校方面,一些盈利性的商业机构也盯上了“状元经济”。状元们不仅是北大、清华等名校争夺战的核心,亦是商业培训机构瞄准的“猎物”。历年来,各大商业机构争相请高考状元亮相“做代言”,提升关于和人气,大幅拉升商业效益,已经尝到了足够多的“甜头”,甚至赚到“盆满钵满”。例如,基于状元棘手可热的社会关注热度,状元就是最好的企业广告“活招牌”。这些教育培训机构开出足够高的价钱聘请高考状元作“代言”,暗示着该状元是其培养出来的,以此迅速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底气”,为培训机构学生提供“陪读、代课、讲座”,设“状元师资”、“状元课程”等噱头吸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们争相给子女报读。而且,这种“名人效应”优势至少可以让这些培训机构的影响力持续一年以上。


警惕高考放榜前后“利益怪圈”


就成因而言,“状元经济”可以理解为传统思维价值观和市场经济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俗话说,一人得志鸡犬升天。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十多载寒窗苦读,“一考定终生”,高考是寒门学子希冀“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开放式的金色大门,是实现人生跨越、突破的重要途径或台阶。与此同时,只要出了一个状元,其所在的中学声名远播、几年不愁生源,还会获得所在城市地区的奖励,状元最终所选择就读的高校也能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力,相关商业机构也可以通过合作方式拉升自身的报名人数、获利甚丰。


企业商家、学校等的接入,构成了“状元争夺战”的利益怪圈。看当下各大高校动辄几万到上十万的奖学金,以及优质的专业资源,还有系列资助措施……这着实强化了考生对“一朝成名”的优越感。而获利甚好的培训机构或企业商家,也热衷每年投资产品的“状元代言人”……


那么,对于历年来越来越重度消费的“状元经济”,到底怎么破?


其实,这一经济现象是市场经济瞄准教育类资源价值而诞生的一个经济名词,各界也许不必要过度的吹捧、偏激抨击或者过多的干预。因为,禁止了一种形态,肯定会冒出另外一种新的形态。正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但是,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度”的控制问题。


例如,最近高考未放榜就有高校提前向考生伸出“橄榄枝”的“抢跑行为”,就有点可疑与不妥。早在去年,高考放榜之前,广东全省文理科排名前十名的高分学生就陆续收到了北大或清华方面的报喜电话。无独有偶,当年重庆高考查分系统未开启前,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也接到了来自北大在渝招生负责人的“喜报”。那么,说好的考生信息保密呢?某些高校具有何等通天耳目,在高考分数未公布前就可以明察秋毫、锁定好目标?


还有就是学校之间的资源争夺不要“过激”,需要回归理性。当学校给出诚意的邀请与奖学金其实就差不多了,没必要撕破脸皮“你争我夺”。毕竟,真正的选择权在于学生自己,基于自身的意向、喜好或能力特长等考虑的理性选择学习发展方向,才是最好的。往年曾有消息称,北大在某地招生组的老师开车去接一名高分考生时,考生已经坐上了北大的汽车,清华的人不肯放弃,将车拦了下来,最后造成交通堵塞,并将北大一位招生老师抓伤……真可谓,斯文扫地。某些时候,高校对“状元的争抢”,似乎丧失了“重视人才价值”的初衷,导致头脑发热“脑体倒置,舍本逐末”:抢!就要不顾一切抢过来。


十年后“我们”老了,“你们”还年轻……


白居易的《长恨歌》里说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高考状元确实是一个稀缺资源,放到古代也如“杨贵妃”般稀贵,足以让一起挤独木桥的万千考生“黯然失色”。这也正如各大体育赛事,无论是奥运、亚运还是全国锦标赛,大家都只会看到前三名,当然关键只有第一,其余的都可以忽略不计一样。不过,事实证明,一时的名利只不过是过眼烟云。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 ,但我已飞过 。”曾经历过高考的过来人,今日之“我们”有何感想?最为励志的阿里巴巴马云,当年“马大帅”不是也挂科严重吗,第一次高考的数学仅1分,经历了三次高考后以“所报学校招不够人”的侥幸情形专科生升本科?难道成功人士,就一定要是当年的学霸、状元不成?当然,百度CEO李彦宏是状元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状元也是加速“列入富豪榜”的资本积累,但并非必然关联。有调查数据显示,在1977至1999年间的900多名高考状元中,七成大学毕业后“销声匿迹”。可见,高考“过独木桥争的夺战”只是人生发展的其中一个阶段、一个环节,真正的“主战场”还在于毕业后的努力与拼搏。


英雄莫问出处,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不过再过十年,70、80后均老矣,唯有现在的高考学子们“扛大旗”,年轻的莘莘学子们,加油吧,莫等闲。


中国的教育体制是不能完全推倒重来的,只有不懈的改革与持续完善。其中,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唯分数论”必须逐步打破。不能说“状元经济”就是一个畸形儿,更不希望说“状元经济”是市场经济的罪恶,其中唯一需要正视的是,不能让其出现过多不健康的“经济过度泛滥”元素。回归教育本身,分数是衡量学业的一个标准,而非全部。最后,还是要说句相对乐观的话。正如余光中的《寻李白》里写道: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当下各界追捧的“状元经济”何尝不是一杯香甜的烈酒?在市场经济的熏染下,希望各大高校所争抢、所特别优待或奖励的学子们能“才气、才能更盛”,群策群力,共同构筑“盛世中华”,而不是高考过后光芒如流星稍瞬即逝。

 江南樵夫 中国怪现象 叩问高考“状元经济”之怪现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330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之声在线收听——月落无声 中国经济之声在线收听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请点这里收听中国之声郑重声明:版权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有!音频来源:中广网。相关联接所有体育评书音频/视频经济之声——在线收听音乐之声——在线收听都市之声——在线收听中华之声——在线收听神州之声—

学霸的极致,2014年高考状元的那些事儿 买状元学霸笔记有用吗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扬。又到一年一度高考放榜季。最引人注目者当属高考状元。但今年状元似乎不见了。昨日午后上街的法制晚报,头版即是《文理头名全女生》,内版报道中也通篇不见状元二字,而是采用了“文科头名”与“理科头名”

人体十三个怪现象 江南樵夫 中国怪现象

1.人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人感到冷或者害怕的时候,身体上自然而然会生出鸡皮疙瘩。鸡皮疙瘩的学名叫毛发直立(piloerection)。每个体毛根部的微小肌肉结合在一起,看起来就像人体上生出的一个个小疙瘩。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拥有天然“皮

2014高考状元 历年高考状元名单

2014年全国高考状元榜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北京状元榜姓名:孙一先分数:704分学校:清华附中经验:她热爱写作与戏剧,曾在清华附……[详细]姓名:刘倩莹分数:719分学校:北师大二附中经验:刘倩莹不属于刻苦型

声明:《江南樵夫 中国怪现象 叩问高考“状元经济”之怪现象》为网友年少痴狂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