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连锁业
8亿港元!随着小肥羊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小肥羊,0968.HK)6月12日宣布在香港成功上市,3i、普凯两家投资商又大赚了一把。
虽然这笔投资的收益率并不高(约320%),但作为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餐饮连锁领域投资的第一单,小肥羊的成功上市无疑提升了众多投资人的信心。
为什么是小肥羊
据小肥羊CEO卢文兵透露,小肥羊之所以能够顺利赴港上市,主要是由于发展期间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资本运作:2002年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引入了十位自然人股东;2005年4月增资扩股,股东人数扩大到了49位;2006年以红筹方式引入了外资PE。
在第三步中,小肥羊引进的PE是3i与普凯投资基金。2006年6月,3i与普凯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小肥羊2500万美元,其中3i投资2000万美元,普凯投资500万美元。小肥羊因此成为海外PE首次投资的中国连锁餐饮企业。
对于这次历史意义合作,小肥羊首席财务官、原3i合伙人的王岱宗回忆说,中国餐饮行业以两位数的速度连续增长12年,居然产生不了一家上市公司,他对此很惊奇。因此便有了这样一个投资思路:帮一个拥有独特餐饮模式的品牌成为行业内的国际知名商标和行业的领头羊。后来就有了他的包头之行及3i和普凯对小肥羊的投资之举。这一案例被评为2006年VC/PE(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界最佳三项投资案例之一。
1999年创立于内蒙古包头市的小肥羊一直发展迅速。从一家小小的餐厅起步,至2000年小肥羊开始拓展到北京、上海,并通过公司自营店和加盟店形式迅速在全国铺开。2005年,小肥羊的经营收入已超过5亿元。而3i和普凯也正是看准了这种发展势头,才在众多同类企业中选择了小肥羊。
不过,小肥羊显然也有自己的盘算:除了钱,小肥羊更希望通过这两家PE的资源来“挖人”。“小肥羊真正缺的不是钱,而是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 卢文兵直言不讳地说。
据悉,3i为小肥羊带来更多实际的“头脑”资源:先是汉堡王国际公司前总裁Nish Kankiwala,之后又引进现任肯德基香港运营公司总裁的杨耀强(Yuka Yeung)。这种行业的人脉资源和国际成功经验,是3i作为国际领先投资公司的独特核心优势之一,也是小肥羊最终将绣球抛给3i的重要原因。2007年下半年,王岱宗和杨耀强加盟小肥羊管理团队,分别担任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
“他俩一个具有高度国际化的财务知识,一个从开店做起,具有丰富的实践市场经验,对小肥羊的扩张和上市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卢文兵说。卢本人是当年蒙牛上市的主推手之一。
而3i和普凯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今年5月15日,小肥羊与3i和普凯等投资方达成协议,小肥羊向3i和普凯分别配售172751688股以及43187922股,分别占小肥羊已发行股本的20.25%及5.06%。若按当年两家PE出资2500万美元的成本计算,3i和普凯每股实际投资成本约为0.9港元。
若以每股3.18港元的发行价计算,小肥羊市值约在32.69亿港元,而3i集团与普凯基金在小肥羊上市前手中的股份将价值6.62亿港元(约0.847亿美元)和1.65亿港元(约0.21亿美元)。至此,3i和普凯的投入增值了3倍多。
餐饮连锁业的“钱”景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认为,小肥羊的上市给中国餐饮连锁企业提供了一个范本,其中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其资本运作方式和用人之道。
“有很强的借鉴性。”裴亮认为,以前银行贷款多向工业企业倾斜,本土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连锁餐饮企业由于没有大的固定资产,而往往只能靠商业模式和网络取胜。“相对IT和金融而言,连锁属于传统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很少有能够做成品牌和规模的企业。”
他把小肥羊的成功主要归结于“创业者的远见和气魄”上。“单从小肥羊个案里看,创始人张钢很早就在谋划资本运作了,卢文兵就是基于这点考虑把他从蒙牛挖过来的,3i和普凯的进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起了加速的作用。”他认为,小肥羊在企业规划上做得比较到位,其中包括阶段性发展目标和速度、人才储备、与资本市场的交轨等。
对于连锁企业的发展前景,裴亮认为“市场很大,可以包容很多企业上市”,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已经由外贸依赖型转为内需拉动型,占内需很大一块的餐饮消费的市场非常大,这几年每年的消费额都超过了万亿元。只要股权结构搞好了,经济发展保持良好的势头,就一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小肥羊的”。
在他看来,小肥羊的成功上市,必将大大提升跃跃欲试的PE的信心。
不过,裴亮特别提醒说,连锁企业要想上市,“首先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化做起,这是连锁餐饮业告别传统作坊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而清科集团研究部副总裁朱芸也指出,中国的餐饮连锁企业虽多,但是像小肥羊这样能够形成一定规模、操作规范、并有足够现金流的企业不多,盲目投资容易导致失败。“没办法,在这个领域,投资者最喜欢做的事还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