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与有形互为对立。用有形资产管理的思路去管理无形资产能行吗?5月30日,在北京软件行业协会主办的“软件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中外软件厂商、用户、学者各抒己见,回答人们的已经不是行与不行的问题,而是必须身体力行。
用户:最大化使用价值 如果把企业对软件的购买视为一种投资行为,那么,与传统的固定资产使用价值相对稳定相比,软件使用价值的发挥受企业基础设施架构、管理方式和IT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左右。 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大多数企业用户虽在软件上投入巨资,但却带来了IT架构复杂、软件应用不规范、维护成本过高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致使企业难以获得满意的软件投资回报率。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业务发展经理曾亚梅表示,实施软件资产管理,就可根据软件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来战略性地部署企业IT架构,以满足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并通过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配合系统管理的使用,从而合理控制软件购置的支出,真正提升软件资产的利用率与整体效益。 来自我国台湾的恒逸资讯公司技术总监陈品嘉介绍说,台湾对使用盗版软件的最高处罚是该软件售价的500倍。很多台湾厂商对软件购买的支出很敏感,要评估企业内现有软件的使用率和掌握版权情况,以此来节省软件采购开销并消除法务风险。 中国软件联盟秘书长邹忭则用某家装公司被判100万元罚金的惨痛教训,来强调忽视了软件资产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声誉上的重大损失。他表示,对软件进行资产管理,有利于企业长远地规范发展,应该作为现代化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厂商:快速应对挑战
“当一个软件企业发展多年后,有了软件的积累,软件模块在不同部门和不同产品上使用时,软件资产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北大方正市场与研究发展部总监张体超说,“软件的价值在于建立在软件知识产权管理之上的重复使用。”“传统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做得非常好,从原材料开始进行管理。而不少软件企业在资产管理上滞后得多,当你开始管理时,你的软件资产已经受到损失了。” 变化快是IT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IBM中国公司软件部总经理刘洪表示,二十多年前,厂商可以花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开发软件产品的情形已经过去。如何能快速地开发产品或者当流程改变后软件得到复用,已成为软件开发商直面的挑战。而软件资产管理的关键在于快速响应,随需应变。相对于独立软件供应商而言,系统集成商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更为艰巨,不少用户在招标的时候就明确规定,对软件产品拥有产权。为了能拿到项目,有的软件开发商做了一些变通,在合同中声明,对软件的核心部分拥有知识产权,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资产不被用户二次开发。 厂商固然要重视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也应把对其他厂商的软件产品的保护提到同等高度。与会的法律界人士提醒说,国内一些软件厂商对内部人员使用软件没有监控,有可能带来法律上的风险。
争论:发展中的问题
讨论软件资产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借鉴有形资产的管理理念来管理软件资产,还在于讨论两者之间的差异。 软件作为资产管理受质疑之处在于,有形资产的管理是基于对有形资产的所有权之上,而对于软件,用户购买的是许可证的授权,获得的只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有与会嘉宾提出,许可证的授权是永久的,没有时限,当软件升级后,原有软件的残值如何计算?折旧如何算? 有嘉宾表示,软件厂商强势停止开发,实际上是把用户的软件残值强制清零。软件厂商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能否为用户服务,也有助于软件资产管理。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咨询武文生认为,既然要把软件视为固定资产,那么,软件厂商就应该提高品质,让软件在使用时“皮实些”。同时还应降低用户的进入门槛,降低用户的总体拥有成本。 如果把软件资产进一步分解为使用权和厂商对产品有时限的技术支持,那么对后者如何管理也是问题,因为并非所有用户都动用技术支持的权利,但同样的价格对所有用户是否公平? 当前讨论的软件资产管理大都基于独立形态的软件。北京连邦软件总裁助理刘建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到了Web服务时代,软件的形态变了,问题可能也随之而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