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7万元,天津家乐福35%的股权――这家国际零售巨头在天津这个直辖市的合作伙伴天津劝业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月18日以不足1亿元公开在天津产权中心挂牌转让。
13年前,荷兰家乐福(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天津劝业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其中劝业场土地使用权出资350.万美元占股35%。应该说,成立初期几年,家乐福在各地市场风生水起,天津市场的经营业绩也相当不错,劝业场从中早就收回了当初的投资。但从2010年开始,大卖场面临着发展瓶颈,外资零售巨头的光环也不再,经营业绩也开始逐步滑落。
根据公开数据,劝业家乐福2013-2015年的销售业绩分别显6.14亿、6.06亿、5.36亿元,呈全面下行趋势,利润的跌幅就更大,2013年净利润2342.4万,2014年下滑近一半,为1293.2万,2015年更是下滑到了810.3万元。
更重要的是,这种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情况似乎还在恶化,2016年1-3月,家乐福天津市场的销售业绩为1.5亿元左右,全年业绩可能会进一步跌到5亿元以下。www.aihuau.com在这样的情况下,劝业场主动转让股权,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应该是在情理之中。劝业场的转让价格也算是”友情价“,光13年后当初抵出资额的土地增值估计都不止这个价。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在零售行业面临严峻形势的当下,天津劝业场的这种行为,不啻是打家乐福的脸。
如果不出意外,这部分股权应该会由有优先购买权的家乐福中国受让。此前,家乐福各地的合作伙伴如宁波、杭州等地在将手中持有的股权进行转让时,基本都由家乐福中国购回。
只是,2010年以前,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独资化还算是一大亮点,但放到今天,这应该已经成为了一个烫手山芋了。以前业绩一路飘红时,家乐福巴不得合作伙伴早点吐出嘴里的股权。但现在,估计家乐福巴不得合作伙伴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然而,这些伙伴们却表达了很强烈的意愿:不想和你玩了。
家乐福对自己在中国市场每况愈下的业绩,估计也头疼。
根据近期发布的2015年连锁百强,家乐福中国以401亿元的年销售额排在第11位,应该说名次还是相当不错的。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其业绩为负增长,为-12.3%,而负增长的情况此前已经持续了几年。曾多年是大卖场业态中国第一的家乐福,面前的处境正在变得不乐观。
家乐福也在转型以应对这种挑战。其CEO唐嘉年甚至在中国市场开展了最大规模的变革:集中采购权、开建配送中心、上线电商业务。比如把以往的中国24个城市商品采购中心(CCU)重新组建成华东、华北、东北、华西、华中和华南6个大区采购中心,进一步集权;并在江苏、成都、武汉、北京、天津、东北及华南地区开建或筹设配送中心,还开拓出小型业态Easy Carrefour,甚至在2015年,家乐福再一次启动了网上商城。
然而,这一切都没能阻挡业绩的下行。不能说家乐福的变革不正确,也不能说这种变革的力度不大,但或如李宗盛的《寂寞难耐》歌词中所唱“时光不再啊,时光不再”,已经错失了变革的最佳时机。
家乐福在中国一直以轻资产和灵活的管理方式驰骋于市场,并在前期效果显著,这种以往的优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时期,的确为其迅速在中国市场的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也正是受这样的成功经验所束缚,家乐福忽略了供应链的建设与完善,且一直没有重视经营上的创新,导致优势在市场遭遇变化、消费习性转变、新购物渠道挤压时,迅速被稀释。
某种程度上说,在新环境和新形势的应对上,家乐福似乎有些后知后觉,还不如沃尔玛、麦德龙这样的企业反应速度快。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是,大卖场业态的衰落已经不再是一个争议的话题,而是正在成为一种现象,家乐福在中国市场还有翻身的机会吗?小型业态和电商业务,家乐福又有什么优势能与不断创新的本土企业及线上强龙们竞争?
应该说,家乐福已经真正走到了在中国市场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可以说都不好选择,进退两难。再往前大胆想象一下,如果家乐福未来几年仍无力扭转中国市场的业绩颓势,那么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是寻求战略合作伙伴?还是寻找一个接盘手,体面地退出?或者,届时,谁还会有胆量、有兴趣去接这么一家体量不小,但问题也不少的企业?谁又能在接盘后有让其重新恢复青春活力的本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