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租碟店老板
地点:成都,水碾河,路西市场。5米窄巷,寻常市井。
场景:市场T字形小街,几十年不变的景致浓缩了所有平凡琐碎的生活,平静、悠闲,散漫着成都惯有的市井气息。居民们彼此熟悉,知根知底,以至偶尔过往一两个陌生路人,都能明显感觉到街两边商家、住户打量辨认的目光。
画外音:租碟店老板王俊在这个巷里生活了32年。他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听故事。因为爱好而冒出计划:一是想办个儿童故事乐园,让和他一样爱听故事的“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免费享受纯真乐趣;二是环游世界,听更多的故事。片断一分级、货架和成人片
路西市场小区里出租影音碟片的有8家店,规模都不大,王俊的店叫“望平租碟店”,已开了11年,开店之初,路西还没有街市。
按照这里大多数居民的生活习惯,王俊下午3时以后才会在店里出现。他个子不高,长着一张让人容易算错年龄的娃娃脸;最能让人记住的是右眼下那颗小的泪痣和灿烂的笑容。这个爱听故事的平凡人,每天在和人们借碟与还碟的交流中上演自我主张的纯真故事,也从没忘记在世俗琐碎中架设梦幻般的人生理想。尽管节奏散漫,但充满热情,心态执着。
中国影音方面没有级别限制,这就给租赁碟片的生意人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因为没有分级,对租碟人就没有限制。王俊也懂得这个道理,但他偏偏自作主张给影片分级,有人说他是“自断财路”。他还给分级后的影片一个最简便的表现形式———货架高度。
王俊的店不到10平方米,2/3的墙上设置有货架。货架为五栏,新片放在中间一栏的醒目位置,其余几栏则“暗藏玄机”:最低处是普通的电视剧和少有人看的VCD老片,第二栏是国内外文艺类故事影片,距离地面1.6米以上的第四栏是含有成人因素的影片;最高处是儿童影片和动画片;墙的另外一边层层码着电视连续剧的彩盒,部分空架“留着等明年上新的DVD”。
为何如此放置,经他解释逐渐明了。“第一、二栏,我根据影片表现内容和人们的接受程度,参考国外影片分级的大概内容而分别设置;第三栏是个分水岭,只提供给成年人,由于会被第四栏色彩鲜艳的动画片外盒吸引,小孩往往会忽略第三栏;动画片则是在孩子的要求下再由我给他们取下来。”
“为何不放在孩子自己能取到的地方呢?”
“王老板的顾客是分了类的哦,”正在货架上选片的一位中年人接下话茬,“未成年人在他的店里借片子都有限制。”
片断二小孩、女士和动画片
正疑惑着顾客分类的事,门外跑进来了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后面还跟着被男孩连拉带拽进来的一位年轻女士。 男孩趴在柜台边对王俊大声说:“叔叔,我要看动画片《大话三国》,还要看《猫和老鼠》。”男孩身后的女士虽然没有说话,但表情极不情愿。王俊也趴在了柜台上,和男孩认真“谈判”起来:“作业做完没有……这样吧,你回去好好表现一下,叔叔就借给你看。”小男孩磨蹭起来,好像不太愿意,王俊又说:“这样吧,你回去表现一个半小时,叔叔就请你看这两部动画片。”“一个半小时后你关门了怎么办?”“那就等你来了我再关,但你必须做完作业。”经过协商和约定,男孩想了又想,最后高兴地答应:“好,我回去写一篇再来……”在他们离开租赁店时,年轻女士满脸释怀的笑容,临走还趁男孩不注意悄悄转身,给王老板跷起了大拇指。
“刚才来借碟的是隔壁邻居家小孩,父母离异,那位女士是他的阿姨,小子很调皮,一看就知道阿姨又是被缠着来的。”一个半小时后,王俊履行承诺,给孩子拿了动画片,免费看。
不像大多数的租碟店“给钱拿片不问来路”,王俊的租赁店有他自定的不成文原则:未成年人不得在法定工作学习日内租赁碟片,就是给再多钱也不借;特殊情况必须由家长同意或者陪同。由于街坊邻居之间非常熟悉的缘故,王俊很清楚小区里学生的情况。“一般来租碟的顾客都是附近的居民,大都留有电话,平日遇到借父母名义来租碟的学生,我都要打电话核实,更不用说分级影片。同时这也是我把动画片之类放在高处的原因,经过我允许才可出借。”
王俊说他很清楚小孩子的钱是最好赚的,但他“不做不负责任的事,让家长放心”。“这钱不赚也是对的,我希望我们小区的孩子们好好学习,多读一点书,多考出几个大学生、研究生。”说着他低头一笑,眼神有些回避,“千万不要学我,当年就是书读得太少。”
片断三诚实、感性和豪爽
王俊诚实,从来不卖过时的旧碟片,而是进行封存或销毁处理,因为“害怕被不法商贩重新包装拿去骗钱”;他感性,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一个大男人,时常会被好的电影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性情豪爽,这在他与顾客的交流中流露得最多。
租赁碟片算是小生意,但他从来不斤斤计较。如果顾客反映碟片质量不好,甚至觉得影片内容不好看,只要顾客要求,他就不收钱;有时候他会推荐一些影片,如果顾客说不好看,他也不收钱。街坊邻居打个招呼就能赊账,有的熟客连押金都不用付;兴致来了,他会请孩子们看电影,甚至请顾客试看连续剧,觉得好看再借;为了满足一个时期顾客的需求,他会进大量相同的影片,结果导致后来多余的碟片被冷藏。因为过于“纵容”顾客,很多碟片的归还日期被一拖再拖,实在被下一个要借的顾客逼急了,王俊会客客气气地打个电话,自己登门去回收。有顾客请他帮忙维护VCD机、清理光头,他二话不说,热情相助。有人说他这样做生意要亏本,他却神秘一笑:“诚信为本,人与人的信任最重要。”
片断四乐园、旅行和梦想
王俊6岁开始看录像,迷上了电影;虽然家境殷实,但因父母教育,他11岁就懂得了自立,17岁职中毕业后便在外独自谋生。
在成都蜀绣厂做了几个月钳工后,1993年王俊回到路西家附近做起了影音租赁生意。因为热爱电影,他一个人在家里玩影片剪辑,“两台录像机一台电视,我可以把两部影片剪辑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王俊点燃一支烟,在小店里来回踱步,饶有兴趣地回忆,“玩剪辑游戏常常是通宵达旦,并乐此不疲;只可惜录像带保存时间有限,就算用透明胶密封,影带最后还是发霉了,无法放映。”从最开始的录像带到今天的DVD,他总是瞄准了商机,生意一直不错,“最火的时期,月收入上万元,年收入20万元;记得
有一天下雨,我只开店40分钟,就收入了270元……”光做生意还不过瘾,他渐渐地有了想法。“我是一个爱听故事的人,计划着把规模扩大,做成一家大型的影音租赁店。店子最好有两层楼,第二层楼是一个纯粹的免费儿童故事乐园,还要请人来讲故事,到时候我也来听,让和我一样喜欢听故事的人也来听。”他扳着手指喃喃自语道:“要实现也快了……”至于环球旅行,“也不是梦想,努力五六年应该可以实现。”
最后这位30来岁的中年人突然一脸认真地问:“我是不是有点天真啊?”继而他又露出一贯的灿烂笑容,刚才的疑问在他的自问自答中消解:“别笑我天真,我也知道世界变化太快,但只要是积极的就不会落后。”正如一位来租碟的邻居的评价,他是“一个为了目标,会坚持不懈的人,既不呆板,也不市侩,懂得怎样做最好,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