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开店,人们往往只看到赚钱的一面,却忽视开店付出的辛劳。开过几年店的人,对此会有深刻体会,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轻松,也是通过辛勤劳动,才换来不错的收入。特别刚开店的一二年,要站稳脚跟,打开局面,积聚人气,“那是相当的辛苦!”当人们在欢度节日的时候,开店的小老板,却忙得不亦乐乎。
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城里的想冲出来,城外的想冲进去。”用在开店上,也有几分相似:没开过店的,安分守己上班的,魂牵梦萦想开店;开过店的,想方设法要转行,哪怕做工薪族也好。流水不腐,工作变换也属正常,但更多的是反映出人心浮躁,是意志力的不坚定。我们大多是“浮萍”,而不是“螺丝钉”。金钱是为人所用的,希望我们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人生的精彩体现在很多方面,做一个平凡、踏实、宽容、正直的人,哪怕他很穷,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开店是自负盈亏,比上班的压力要大些,上班虽也有人际关系和升职方面的困扰,但总有工资可领,做生意弄不好会贴老本;其次,开店操心的事多,进什么货,生意的好坏,经营的随机应变,都需要考虑周到,而上班只要做好本职,不出差错就万事大吉了;还有就是工作时间,上班基本是八小时,偶尔也加班,而开店几乎是常年加班,天天如此,吃不了苦的还是绕道吧。当然,自己做安逸老板,请人看店和管理的,可以忽略我的提醒。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反过来说,压力也有好处,压力好比弹簧,有压力才会有弹力,这比行尸走肉般的混日子强。上班可以按部就班,不思进取,但人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刀子不磨要生锈,人如果长期安于现状,就会丧气活力和激情,也会丧失理想和梦想。一个没有梦想的人生,不是索然无味了吗?开店能锻炼人的耐心,还能开阔视野。上班就一个小圈子,若还有什么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之类,那是很没意思的;开店面对的是芸芸众生,能面对面地观察到市井百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可是鲜活的人生阅历,水里面有活蹦乱跳的鱼虾,总比死水微澜好。从生活质量而言,开店和上班,并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工作环境不同,但从心理感受而言,两者是截然不同的。通常认为,上班是给人打工,老板就是给你再多的钱,你的心理总是不满足的;而开店是自食其力,哪怕挣得钱少,仍然有成就感。 把开店当职业,那它就是个职业,“不求闻达于诸侯”,生活过得去,就很心满意足了;把开店当事业,那它就是事业,“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大”,哪怕经受挫折,你也将执意不悔。职业,是为生存;事业,是为发展。有的人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一个小店安然度日,有的人躁动不安无有一日不想把小店发展成大公司,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把开店当职业,也没什么不好,退一步海阔天空,知足常乐,这也是一份豁达的心态。把开店当事业,是把它当成那段平衡木,你在上面展现优美身姿,博得人生精彩;把开店当事业,是把开店当成远航的起点,“乘风破浪总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入世,是因为在红尘之中,我们不可能免俗;出世,是因为在世俗之间,我们可以保留一份纯净。总得来说,人生应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现实,来面对生活,在有限的人生,尽可能地发挥光和热。创业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你一心想创业,就持之以恒,不要害怕失利,从来成大业者,无不忍辱负重,才有苦尽甘来。如果尽力了,而无所建树,也没什么关系,人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看开一点,想开一点,起于平淡,归于平淡,也许是好事。 20年前,乡间的公路还是泥路,坑洼不平,骑的自行车经常会坏,我常去一位姓顾的修车摊上修,他是早几年高中毕业的,喜欢看书,还自学法律专业,不知有没有毕业?骑自行车的越来越多,他的修车生意也越来越忙,每天有30元到50元的收入。当时的生活水平,年收入过万元,是很了不起的,在工厂里上班,年工资不过二三千元。1992年,他用4万元,买了一个沿马路的店面,一楼一底,下面修车,上面住人,日子过得很扎实。 他修车的经历,启发了我的二舅。二舅工作的窑厂关了,就失业了,就想重新找份工作。当时,乡镇企业正红火的时候,要找份工作并不难,但二舅不想上班,他想修车,在路边摆个修车摊,辛苦点没事,只要能挣钱。第一天进货,是我陪着二舅,骑了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在苏州城里找批发自行车零件的商店,进了内胎、外胎、钢丝、踏脚、轴承等东西,满载而归。 修车的工具铁箱,是请人焊的,就摆在一个三叉路口的边上,经过的人多,生意很不错。补胎、矫正钢圈、调钢丝、修踏脚板、换车锁等,平均每天的收入,在30元以上,逢节假日,来修车的人也多,一天能有100多元。无论是修理,还是换零件,利润都很高的。那时,还有个让人头疼的现象,就是路上常有碎玻璃片,一不小心,轮胎就被戳破了,而距离玻璃片不远,就会有一个修车的,很多人怀疑那些碎玻璃,是修车人故意撒在路上的。我曾开玩笑地问过二舅,有没有做过那种缺德事?二舅笑着摇头:“我没做过。但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样做?”
二舅的修车摊,风雨无阻地摆了三年,也曾因道路建设,从这头挪到那头,但那边的工厂越开越多,外来打工者也多,他的生意一直都不错,还给家里翻建了漂亮的楼房。二舅并没有安于现状,他的脑子很灵活,他说:“修自行车是初级阶段,我要学会修摩托车,修电瓶车,要跟上时代步伐。”二舅专门停业二个月,去常州的电动车厂,学习安装和修理摩托车与助力车。
生意多了,摊点嫌小了,刚好就近的村里,新造了一批店面,二舅花了二万多块,买了个20多平米的店铺。有了自己的店面,摆放零件啊,修车啊,就方便很多。修理摩托车和电动车的利润,当然要比修自行车高多了,换个零件赚上几十元,是很正常的。城乡的助动车较为普及,助动车的电瓶,用上一年半载,动力不足,就需要更换,这两个或四个电瓶一换,就能挣上百元。二舅的手艺不错,生意是越做越顺了。
修理比较累,也很脏,一手的油污,就是吃饭的时候,都是油腥味,闻不到饭菜香。二舅为了多做生意多赚钱,又想图省事,常对前来修车的说,这个坏了,那个也坏了,要把零件换新的才能开。骑车人绝大多数是不懂车的,就听凭修车师傅的摆布,你说换,那就换吧,只要把车修好。换零件比修理方便,赚得也多。换上一样不行,还可以再换别的,直到把车修好。在这方面,车主是没有修车人精明的。有时在一起吃饭,二舅私下里对我说:“其实,有的车零件没坏,还能把换下来的零件,换到别的车上,我这是赚双份的钱。”我说:“这么做,不太好吧?”二舅说:“现在修车的都这样,我要是老实,反倒是我傻了。”
那种大的电瓶车,本来是用来载物的,但很多人用来载人,只要把车安上个车棚就行,听说他们一天也能挣五六十元。坐这种车子不太安全,但的确很方便,因为乡下的公路不通公交车,有时等公交车费时间,叫一辆电瓶车,路不远的话,一二块就行,远一点的,七八块就把你送到家。二舅除了修车,还给这种敞口的电瓶车,安装车棚,是用角铁和铝管焊接而成,每个收费几百元,每天都要做好几个车棚,二舅和舅妈两人,常常从天亮忙到天黑。 市容联防队是不允许这种带有安全隐患的电瓶车上路载客的,交警也要查他们是否登记?他们的车子常常要被扣押,如果是没登记的黑车,就要被罚款;如果是私自安装车棚的,就要被强行拆除。有意思的是,今天车棚被联防队拆掉了,明天他们又叫人安装了一个,照常上路,他们说:“联防队拆掉有他们的道理,但我们也有我们的苦衷,我们要吃饭要生活,这车可是我们挣钱的工具啊。”这倒便宜了二舅这样的,有时,一辆车在一个月里,就来来回回装了几次车棚,光车棚钱,二舅就能挣上不少。 二舅的儿子中学毕业后,无心工作,二舅怕他在外面瞎混,就让他去学修车,是去专门的培训学校,学习修理摩托车和汽车。学成回来后,二舅给他在一条交通要道的路口,租了一个门面,开起了修车铺。由于位置好,来来往往的车子多,修车的生意还真行。这修汽车比修自行车和摩托车,从技术和利润来说,都更胜一筹了。现在他们父子修车,一天的纯收入有三四百元。一天,我笑着对二舅说:“我跟你学修车吧,也让外甥我挣点。”二舅却说:“做生意你也懂,做哪行是因人而异的,你让我开书店,我就开不了,同样,让你来修车,你也修不了。” 顺便再说点和车有关的。苏州葑门那儿的车站,车站边上有个阿姨,她是做出租自行车的生意,大概有十来年了。租车很便宜,二元起租,全天只要三元,这个价钱多年没变。我以前开书店和音像店时,到苏州进货,就常租她的自行车,骑自行车比乘公交车方便,不用等车,距离站点远的也能直接到达,还能穿越城市的弄堂,领略古韵今风。更早几年,我就看到她在那儿了,有几位我认识的青年,当年在当业务员时,很俭朴,都来租这位阿姨的自行车去联系业务,如今,那些业务员中,有很多已事业有成,拥有豪华的私家车了。 我们镇是个江南古镇,也是个旅游胜地,那种俗称“黄包车”的人力三轮车,是小镇一景,很多游客喜欢坐上三轮车,到处兜兜风。大约八年前,旅游公司成立不久,就统一推出这种人力三轮车,很受游客的欢迎。买一辆三轮车,不到一千元,每年的管理费,只需二百元,三轮车夫,一年也能挣到二万元左右。当时,每辆车是有编号的,一共才几十辆。可能是看到三轮车的生意好,很多人私下去买了车,也上路载客挣钱。 对于缺少本钱的人,如果想创业,修理行业,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本钱小,收效快,利润不薄。“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只要你花点时间,学会修理技术,比如修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钟表、手机、汽车等,不但工作好找,还能自力更生。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只要我们吃苦努力,生活会向我们敞开怀抱,我们也能解决困难,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