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爆出,中国英利公司在去年亏损4.6亿的状况下,今年仍然花费2亿元赞助世界杯,而且广告坚持打上外国人不熟悉的中国汉字,让人质疑其营销意义何在?
世界杯作为一项全世界的体育盛事,不仅是各路足球运动精英斗智斗勇的竞技场,也是一个各种国际性品牌竞相角逐的博弈场。花费巨资赞助这样的国际顶级赛事,一般认为是品牌国际化的一条捷径,当世界杯上的首家来自中国的企业——英利,以“中国英利”几个大大汉字出现在赛场边时,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支持者认为这是大涨中国人志气,凸显中国特色的举动,质疑者则认为英利赞助世界杯应该用更为国际化的形象出现,中国汉字让其营销效果大打折扣。
与此相对应的是另外一串数据,本届世界杯单场收视人数纪录当仁不让的被中国获得,2400万中国观众收看了韩国2-0击败希腊的比赛。世界杯开幕不久,英利在百度搜索引擎的“用户关注度”大幅升高了425%。
用与众不同的汉字来作为广告的主打元素,不仅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这一点,目前中国媒体和网上的热烈关注便是最好的证明),而且更明显地昭示出英利世界杯营销战略的真正意图。近年来,英利的国际化版图日益扩大,但在国内知道英利的并不多,甚至有许多人仅从世界杯开始才听说“英利”的。由此可见,英利携手世界杯,一方面是对国际市场的推动,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则是瞄准了国内市场,亏损4.6亿元,砸向世界杯2个亿,这种豪举,意在以“中国英利”促动国际市场的同时启动国内市场,以“中国英利”结合世界杯全面有效地提升英利在国内的品牌认知度和品牌价值。
事实上,这种类似的举动,在中国企业中并不少见。体育运动品牌“李宁”经常与国外的诸多赛事合作,藉此来扩大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数码品牌华旗爱国者此前亦是通过与F1的合作,以“aigo爱国者”的亮相,既扩展了国际知名度,又提升了国内的品牌美誉度。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杯之前,英利刚刚与爱国者这家中国消费电子领域的龙头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全面进军中国本土民用市场的雄心,其实已经昭然若揭。
业内专家认为,英利的世界杯营销,看似特别,实际上合情合理,这与中国消费者的心理认知有密切的关系。